于鸿坤
又开始我们的武术史(解读),解读武术史我是很激动,我觉得武术这个历史就较少人知道,大家知道的多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说不到它的内在,所以我就试试说吧。
我们要体认中国功夫、感知远古的智慧,然后再用这些践行我们所谓的圆满人生。那通过解读武术史也就逐步了解古圣先贤伟大的智慧历程。
我们上一讲说了石器时代,今天我们说石器时代后期,他们已经有了弓箭,弓箭产生了。还有就是炎帝、黄帝、蚩尤时代、尧舜禹时代,出现了长矛与戈、殳、铄等等,其中蚩尤制造了很多武器,但是最有历史意义的是弓和矛。运用弓和矛的人大部分都是这些小部落的首领,就是有智慧、有勇力的一些人,尤其是有智慧。
弓箭的产生很复杂,因为他已经懂得了利用空间,有这种能力才能产生这样的武器。还有标枪等,他知道距离,知道空间,特别是弓箭。还有就是矛的产生,我们说中国武术史就是兵器史,(矛)对中国武术以后的长枪、戈、戟、铄这些兵器影响巨大。
这些兵器的产生,又需要延续到上古时代的智慧,它不是简单的一个武器。使用这样简单的武器,它能跟动物、跟人、战阵作战,它光用力量是不够的。那就是他还沿用了利用空间,利用精神,超越了普通的肌肉力量的一种运用。
王芗斋先生说是“精神笼罩下的本能应对”,他这些东西还在,还没有失去,这才是以后所有的武术演化的一个基础——就是在意感、在精神、在自然里的锻炼。我们说的所谓“力和宇宙”就是与大气相合,在虚空和天地、宇宙,是这样的感受。那反过来说,如果用方法,它就陷到局部里面去了,就是后天人为的造作,也就失去了本能了。所以他那个时候没有方法,他所有的方法都是在这种精神笼罩下的本能,精神能统一才有方法,如果用方法精神不能统一,用力也不笃实。
他最大的方法就是“假借”,假借就是跟自然力量的呼应。王芗斋先生说:“无穷假借无穷相”,就是进入到身心融到自然的力的状态里面,是这种练法,这种用法。
这个时期还有一种事情让人容易误解,就是“舞”,舞蹈的“舞”。因为那个年代的部落首领,在战前为了自己的地位声望、控制力,他要跟无形的神力相链接,这是一种用舞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作战胜利以后回来的舞,这种武舞分两种:一种是链接的舞,一种是庆祝的舞。
但是这个舞跟现在的这个“操”“套”不一样,这个“舞”跟真实的武术的“武”是一体的,它是一体的两个不同的显现。就像大成拳的健舞一样,王芗斋先生说要有四种基础才能练这个健舞。第一个是“体整如铸”,第二个是“身如铅灌”,第三个是“肌肉如一”,第四个是“毛鬟如戟”。意思就是身心达到“一动无所不动,一静无所不静”的一个整体均匀又与身外相接的状态,这样一来他一举一动都是方法,这是所有方法的根、所有方法的本。而不是没有这些基础在那想方法。这就是我们通过学这个母系时期、父系时期、三皇五帝时期这些武术,进入这种“与天地万物相合,无穷假借无窮相”这种武术状态。这就跟一面镜子一样,这才是真正的武术。如果不是这样,那就由这个“武”变成舞蹈的“舞”,变成体操的“操”然后变成套路的“套”,就是人为做作的东西。
武术史大家要慢慢听,不能多讲,就是每一天每一次少讲点。
(作者为当代武术引领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