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案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3-06-05 15:09樊英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研学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助力。在实施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在“研学后教”理念的指引下,围绕整本书的阅读内容和学生学情,精心设计研学案,并将其应用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助力学生阅读整本书,使其在认知阅读内容的同时发展多样能力,达成预期目标,进而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鉴于此,文章将以《聪明的牧羊人——欧洲民间故事精选》为例,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入手,详细阐述基于研学案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学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8-0062-03

引  言

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之际,有教育工作者联系区域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创新型的教育理念——“研学后教”。“研学后教”由“研学”和“后教”构成。其中,“研学”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精心设计研学案,呈现研学问题,借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后教”是在研学案的支撑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学习难题;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由此可见,研学案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助力。所謂的研学案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设计的教学学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依据[2]。

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解读整本书阅读这一任务群时,提到如此做法:让学生先利用多样的方法进行自读,再依据学生自读情况,应用多样的方法引导其精读,借此使学生转变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速度。王崧舟老师提出的做法与“研学后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整本书阅读内容与学生学情,精心设计研学案,并将其应用于不同阅读阶段,实现学生先读,教师后教,增强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以《聪明的牧羊人——欧洲民间故事精选》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如此设计、应用研学案。

一、读前:设计、应用研学案导读

读前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重要阶段。研学案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支撑。在王崧舟老师看来,粗读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重要方式。尤其,学生通过粗读整本书内容,可以对其初步地建构整体认知,为进行精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把握读前时机,以梳理整本书内容为目的,以粗读为方法,设计研学案,并将其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指明自读方向。

《聪明的牧羊人——欧洲民间故事精选》由五个主题单元(精灵、仙人等奇幻角色,魔法的世界,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生活状态,动物故事,欧洲古代英雄史诗)构成,呈现了六十一篇极具欧洲特色的民间故事,集中展现了欧洲的社会人伦、风土人情等。同时,大部分故事情节简洁明了,人物形象鲜活,语言通俗易懂。五年级学生在长期阅读的过程中,储备了阅读经验,锻炼了阅读能力,为自读《聪明的牧羊人——欧洲民间故事精选》提供了便利。了解五个主题单元的基本内容,感知欧洲的地理位置与风土人情,是学生自读整本书的目的。基于此,在读前,教师设计如下研学案(见表1):

教师将研学案发放给学生。在研学案的作用下,学生知道了读什么,怎样读,心中有数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尤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边阅读边思考,确定重点内容,由此对整本书内容建构初步认知。同时,学生通过自读整本书,扎实掌握粗读法,锻炼自读能力,提高了整本书阅读水平。

二、读中:设计、应用研学案推进阅读

(一)利用读前研学案,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了解学生自读情况,是推进阅读的基础,也是实现“后教”的关键。研学案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的便利。在读中阶段,教师先利用读前研学案,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展现自读所得,由此了解其自读情况,并进行指导,促使其完善自读所得,为继续阅读做好准备。

具体地,在《聪明的牧羊人——欧洲民间故事精选》整本书阅读的读中阶段,教师提出如此任务:“请大家和小组成员共享各自的读前研学案,交流自读成果。”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展现各自的读前研学案。在展现的过程中,学生积极讨论自读任务。受到阅读差异的影响,学生的自读成果不尽相同。所以,在讨论之际,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由此迸发出思维火花。在思维火花的作用下,学生深入探究两项自读任务。如某小组成员描述五个主题及其具体内容,介绍其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其他成员迁移自读认知,补充相关内容。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逐步达成统一认知,增强对整本书内容的认知。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走近每个小组,了解其具体情况。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搭建舞台,鼓励小组毛遂自荐,呈现任务成果。在此之际,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在如此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五个主题单元的内容及欧洲的地理、人文情况,增强了对整本书内容的认知。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自读情况,为推进阅读做好了准备。

(二)应用读中研学案,推动学生合作阅读

精读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进行精读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缺乏教师监督的情况下逃避阅读,不知道使用何种方式展示阅读所得等,如此导致精读效果不尽如人意。合作阅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法宝”。如在合作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互相监督,积极投身阅读活动中。对此,在了解学生自读情况后,教师围绕整本书阅读内容及其目的,设计、应用研学案,推动学生合作阅读,为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打好基础。

尽管《聪明的牧羊人——欧洲民间故事精选》中呈现的欧洲民间故事较为简单,但其内涵深刻,如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值得学生深入品味。于是,教师确定如此阅读目的:品味人物形象品质,感知故事内涵,并就此设计读中研学案(见表2)。

在读中研学案的助力下,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阅读。尤其,在合作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各自阅读不同的主题内容,由此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受到读中研学案种种任务的驱动,边阅读边思考,自主梳理故事内容,借此了解人物形象,尤其探寻人物的美好品质,增强对故事内容的认知。

在自读后,学生自发地与小组成员共享各自的阅读成果,介绍不同的人物形象及其美好品质,帮助组员建构良好认知。同时,组员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利用适宜的方式展现本组的阅读成果,为进行分享交流奠定基础。

三、读后:设计、应用研学案分享交流

(一)化身故事角色,展现阅读成果

在读后阶段,教师可以读中研学案为基础,应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为进行指导做好准备。在读中研学案的作用下,学生了解了故事内容,感知了人物品质。立足于此,教师应用角色扮演法,鼓励学生依据研学案中的任务成果,化身为故事角色,为故事配音。如此活动具有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为学生展现数个故事,鼓励他们自选故事内容。在自选故事内容后,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人物品质等,由此对故事和人物形象建构认知。之后,学生迁移认知,扮演角色,用生动的语言展现角色特点,描述故事场景。

在学生自主练习后,教师鼓励他们毛遂自荐,到讲台上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交流,展现自己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教师认真观看、倾听,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了解情况,做好指导准备。

(二)利用研学案,教师进行指导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深入地探究阅读内容,逐步地增强认知。研学案为学生提供了梳理、总结依据。在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后,教师可以利用研学案呈现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并就此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增强阅读认知。

比如,在扮演角色后,学生对部分人物增强了认知。为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每个人物的美好品质,教师设计如下研学案(见表3):

之后,教师依据课堂教学情况,展现读后研学案,使学生了解交流分享任务。在了解任务后,学生纷纷回顾故事内容,确定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教师则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每个人物形象,鼓励喜欢该人物的学生复述发生在其身上的故事。在学生复述之际,教师提出问题,如“灰姑娘是如何面对继母及其女儿们的百般刁难的?她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在一个个问题的作用下,学生透过灰姑娘的所作所为,感受到其“保持勇气、善待他人”的美好品质。同时,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利用新颖的方式为灰姑娘制作海报,由此增强对其美好品质的认知,深入感知故事内涵,提高阅读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设计、应用研学案可以使学生体验多样的整本书阅读活动,逐步了解阅读内容,锻炼阅读能力,提高整本书阅读质量。鉴于此,在实施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阅读内容和学生学情,把握读前、读中和读后时机,精心设计研学案,并灵活应用,为学生指明阅读整本书的方向,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合作阅读,了解阅读内容,同时发展多样能力,提升整本书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田文芳.浅析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19(13):91.

郑亚君.“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研学单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19(02):28-32.

作者简介:樊英(1982.12-),女,江蘇启东人,任教于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南通市班会课一等奖,启东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南通市“优秀班主任”,启东市“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