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类农作物病虫害的分类地位和分布特点

2023-06-05 17:37:57卞悦姜玉英曾娟
植物保护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名名录农作物

卞悦 姜玉英 曾娟

摘要

自《農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颁布以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积极落实,先后公布了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经系统整理,二类农作物病虫害有害虫、害螨、病原微生物、杂草、害鼠共计209种(属),其中虫害(害虫和害螨)112种,病害(病原微生物)64种,杂草23种(属),害鼠10种。分析认为,我国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涵盖种类多,且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呈区域性聚集分布,基本反映了各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的经济重要性和防控实践需求。基于各地公布名录中反映出的引用不够准确、分类鉴定困难和缺乏配套监测调查标准等问题,提出应高度重视学名引用准确性,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分类鉴定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推进病虫害监控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关键词

二类农作物病虫害; 分类管理; 分类地位; 分布特点; 监测预警

中图分类号:

S 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22707

Taxonomic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class crop pests in China

BIAN Yue, JIANG Yuying, ZENG Juan*

(National AgroTech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0125,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rop Pests, each province (municipality or autonomous region) have implemented the regulations and published the list of the secondclass crop pests for local jurisdiction. Through systematic sorting, 209 species (genera) of insects, mite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eeds and rod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the secondclass crop pests, including 112 species of pests (insects and mites), 64 species of disease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23 species (or genera) of weeds and 10 species of rodents. According to our analysis, the catalogue of the secondclass crop pests covers multitudinous species, with large occurrence area, heavy damag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which basically reflects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crop pests in each region and the practical needs for pest control. Based on the problems such as inaccurate citation, difficulties in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lack of supporting monitoring and investigation standards reflected in the published catalogues, we suggest that the citation accuracy of scientific names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foundation of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rop pests strengthened, and the research and standardization of pest monitoring technology promoted.

Key words

the secondclass crop pests;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axonomic statu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国家,常年发生的病虫种类达1 700多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超过百余种[1]。1990年以来,平均每年因病虫害导致的农作物产量损失可达3 000万t以上(全国植保专业统计数据)。農作物病原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病虫害引起的次生物质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威胁[23]。“十三五”期间年均使用化学农药27.03 万t(折百量)用于病虫害防治[4]。鉴于病虫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且对生态安全具有潜在威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提出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对一类、二类和三类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分类管理:一类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常年发生面积特别大或者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农作物病虫害,其名录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制定、公布;二类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常年发生面积大或者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农作物病虫害,其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制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三类农作物病虫害,是指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和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以外的其他农作物病虫害。

按照病虫害分类原则,2020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33号公布了《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5],含10种(类)虫害、7种(类)病害,其中包括4种检疫性有害生物。2020年12月28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率先公布了《江苏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6]。截至2021年10月13日,全国32个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部门)公布了各自的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本文系统梳理了各地二类农作物病虫害组成,总结其分布危害特点,对切实提升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和防控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1.1 各省名录和病虫害数量

统计32个省级部门公布的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多数省级部门(25个)的名录中有10~15种(类)农作物病虫害,其中,云南有11种(类),数量最少,西藏有27种(类),数量最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名录均有19种(类),安徽有17种(类)。

此处病虫害种类统计为各省公开文件中的种类数,本文提及其余所有种类数为作者系统分类后统计。

1.2 病虫害种类

经核对整理,二类农作物病虫害有害虫、害螨、病原微生物、杂草、害鼠共计209种(属)。其中,虫害(害虫和害螨)112种(表1),病害(病原微生物)64种(表2),杂草23种(属)(表3),害鼠10种(表4),占比分别为53.6%、30.6%、11.0%和4.8%。检疫性有害生物25种(表1~3),占二类农作物病虫害总数的12.0%。

1.2.1 虫害种类及其分类地位

病虫害种类中虫害占一半之多,涉及昆虫纲和蛛形纲中的8目41科。昆虫纲的害虫主要分属于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缨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共7目39科101种,其中前3个目的数量最多,分别有9科30种,9科27种和9科21种,分别占害虫总数的26.8%、24.1%和18.8%。蛛形纲的害螨有11种,分属蜱螨目的叶螨科和叶爪螨科,其中叶螨科有10种。

1.2.2 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分类地位

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35种)、卵菌(11种)、细菌(8种)、病毒(6种)、线虫(3种)和原生动物(1种),分别占病原微生物总数的54.7%、17.2%、12.5%、9.4%、4.7%和1.6%,分属于10门,43属。其中占比最大的真菌分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以子囊菌门数量最多,达19属26种,担子菌门有7属9种。卵菌门有5属11种。细菌分属于薄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共2门3属,其中薄壁菌门有2属7种。病毒分属于黄病毒门、双链RNA病毒门、环状Rep编码单链DNA病毒门,共3门5属,其中黄病毒门有3属4种。线虫有3种,分属于线虫门的3属。原生动物有丝足虫门1属1种。

1.2.3 杂草种类及其分类地位

杂草中,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分别有11种和12种,单子叶杂草涉及禾本科、莎草科、鸭跖草科3个科,双子叶杂草有列当科、十字花科、千屈菜科、唇形科、旋花科、石竹科、茄科、茜草科、菊科、苋科共10科,其中禾本科有9种,是杂草中种类最多的科。

1.2.4 害鼠种类及其分类地位

10种害鼠均属于啮齿目,涉及鼠科、鼹形鼠科、仓鼠科、松鼠科4科,其中鼠科、鼹形鼠科各有4种。

1.3 为害作物种类

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为害对象涉及粮食作物(水稻、小麦、青稞、玉米、马铃薯、甘薯、谷子)、棉花、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蔬菜(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水果(苹果、桃、梨、李、葡萄、柑橘、香蕉、芒果、荔枝)、茶树、桑树、糖料作物(甘蔗)共计8大类农作物。32个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公布的名录中均涉及粮食作物,涉及蔬菜、水果、油料作物和茶树的省份分别有24、22、17个和9个。广西和云南的甘蔗,西藏的青稞,新疆的棉花,内蒙古的向日葵,四川的桑树等列入其中,反映出区域特色作物及其病虫害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中病、虫、草、鼠害分布特点

据《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数据(下述病虫害发生和损失数据同源),2021年列入名錄的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合计发生面积20 630.8万hm2次,防治面积24 449.5万hm2次,挽回损失8 394.1万t,实际损失1 454.8万t,分别占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对应项目合计数的50.6%、46.8%、49.0%、52.7%;而同年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防治面积、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占比分别为18.0%、23.9%、17.8%和12.1%。由此可见,由于二类名录涉及的病虫害种类多(209种),相较于一类病虫害(17种),发生区域更广、发生面积更大,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的危害也更重。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中仍以虫害最为突出,以发生面积计,虫害、病害、草害、鼠害分别为8 849万hm2次、6 186万hm2次、3 745万hm2、1 850万hm2,占比分别为42.9%、30.0%、18.2%、8.9%。

2.1 本地病虫源种类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重

以本地病虫源为主的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大且危害损失重,如亚洲玉米螟、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油菜菌核病在玉米、水稻、油菜主产区广泛分布和常年危害,分别被24、21、12、11省列入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011年—202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亚洲玉米螟、水稻纹枯病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 077万hm2次和1 660万hm2,经大力防控后仍分别造成产量损失196万t和96万t。2021年亚洲玉米螟和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面积分别为1 568万hm2次和1 450万hm2,在一类、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造成的实际损失分别为98.5万t和68.6万t,高居统计病虫的第一、第二位,均占玉米、水稻各类病虫害所致总产量损失的25.2%。

本地病虫源的农作物病虫害几乎在所有的相应作物产区均有发生,而将其列入二类名录的省份更是相应作物的主产区。将亚洲玉米螟(黑龙江、吉林、河南、山东等24省)、水稻纹枯病(湖南、黑龙江、江西、安徽等19省)和油菜菌核病(湖南、四川、湖北、江西等11省)列入二类名录的省份其玉米、水稻、油菜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8%、92%和84%(种植面积引自国家统计局2016年—2020年数据)。

2.2 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跨区发生危害严重

各省的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中,还包括跨区域发生的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包括棉铃虫、斜纹夜蛾、小菜蛾和小麦白粉病等,是波及多个生态区域需共同治理的重点。其中,棉铃虫和斜纹夜蛾都是可以在多寄主作物辗转为害的多食性害虫,为害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和多种蔬菜;小菜蛾为害甘蓝、花椰菜、油菜、芜菁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2016年—2020年棉铃虫年均造成各种农作物产量损失达33万t,被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北内陆地区等的14省列入二类名录。斜纹夜蛾仅对蔬菜即可造成年均近20万t的产量损失,被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等的13省列入二类名录。小麦白粉病在小麦产区均有发生,发生最重的2009年造成实际损失57万t,2016年—2020年年均损失21万t,被西南、江淮、黄淮、华北、西北麦区的17省列入二类名录。小菜蛾2016年—2020年年均造成蔬菜产量损失为43万t,被华南、西南、华北等的9省列入二类名录。

2.3 区域性分布病虫发生危害凸显

分析各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的区域趋同性,发现因作物种植区域和气候特点不同,病虫害明显呈区域性分布。如小麦纹枯病、小麦茎基腐病、玉米大斑病、柑橘溃疡病、梨小食心虫、小贯小绿叶蝉,以及棉花病虫害等都是在同一农业生态区域内发生危害突出的种类。其中,小麦纹枯病在江淮、黄淮麦区连年严重发生,小麦茎基腐病在黄淮海麦区逐年加重,江苏、安徽、河南、山东4个小麦主产省将小麦纹枯病,河南、山东、陕西、河北、天津5省(市)将小麦茎基腐病分别列入二类名录。玉米大斑病是北方玉米产区的首要病害,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东北和西北7省共同将其列入二类名录。占全国大豆产量近5成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将大豆食心虫和大豆蚜列入二类名录;此外,水稻负泥虫和水稻潜叶蝇也是此区域发生的特殊种类,也被这2个水稻主产省列入二类名录。新疆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9%和87%(202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本文统计的二类名录中的8种棉花病虫均由新疆地区提出,也集中体现了种植业产业布局和病虫害发生的区域性特点。

2.4 检疫性和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种类多,威胁大

各省的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有25种,其中12种属于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13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中,橘小实蝇被华南、江南和西南柑橘产区的9省列入二类名录;柑橘溃疡病是华南、江南地区柑橘上的重要检疫性病害,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6省将其列入二类名录。稻水象甲被西南、江南、东北、华北、西北等水稻产区的9省列入二类名录,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被东部沿海7省,红火蚁被华南和西南6省列入二类名录。据统计,截至2022年7月1日,12种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全国2 034县次发生[7],比2021年4月22日发布的数据增加了147个县次[8]。

近几年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对我国农作物生产的威胁日益严重,在各省公布的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中也有体现。如番茄潜叶蛾,自2017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露地鲜食番茄上发现[9],现已扩展到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地区,并在多地暴发[1012],虽未列入检疫名单,但鉴于其对番茄的毁灭性危害,将番茄作为重点产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其列入二类名录,有利于各地加强认识,提高防控力度。

3 讨论与建议

3.1 高度重视引用学名的准确性,维护名录权威性

农作物病虫害的学名不仅反映了科学界对其分类地位的基本认识,更体现了各学科深入发展,反馈服务生产的最新成果。各省公布的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是带有法规性质的规范性文件,若不能保证其科学性,或者没有与相关研究进展同步,则会使其权威性、公信力大打折扣。这是行政决策部门和生产实践单位必须予以克服、避免的问题。在梳理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时发现,除简单拼写错误外,学名误用、习惯性沿用和不规范引用等准确性问题尤为突出,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更正。

3.1.1 导致种类混淆的学名误用

黑龙江和吉林的二类名录中水稻潜叶蝇是典型的学名误用。罗肖南等[13]、范滋德等[14]鉴定并明确,我国为害水稻的毛眼水蝇属Hydrellia有3种:东方毛眼水蝇H.orientalis Miyagi和菲岛毛眼水蝇H.philippina Ferino分布在我国南方省份;稻叶毛眼水蝇H.sinica Fan & Xia分布在我国吉林、陕西及南方省份。而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二类名录中所用学名为小灰毛眼水蝇H.griseola (Fallén),此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美洲各国及日本,在我国未见分布的报道,因此推测2省公布的名录中相应学名是误用。许周源等[15]1989年—1991年在吉林省延边、吉林和浑江等地采集的标本鉴定为稻叶毛眼水蝇,但黑龙江省尚未有相关报道,依据3种水蝇的区域分布,推测黑龙江省存在稻叶毛眼水蝇的可能性大,这有待于进一步采虫鉴定。

另一个学名误用的例子是新疆地区的棉蓟马。经查阅文献,该地区棉蓟马的优势种多为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和(或)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而非公布的二类名录中的黄蓟马Thrips flavus Schrank[1617]。若要真实反映新疆当地棉蓟马为害重要性,建议将二类名录中的相应种类作调整。

3.1.2 忽视分类进展的习惯性沿用

不善于跟踪学科发展进度,不注重分类鉴定的最新成果,习惯性沿用已被证明过时、已经弃用的学名,也是二类名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中,使用“茶小绿叶蝉”这一学名最为典型。我国南方为害茶树的小绿叶蝉,经鉴定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取代之前一直沿用的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Empoasca) vitis (Goёthe)[18]。9个将小贯小绿叶蝉列入名录的省(市)中,除湖北和重庆外,7省公布的学名仍为茶小绿叶蝉,在本次梳理中统一进行了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的规范(表1)。

3.1.3 造成區域间混乱的不规范引用

各省公布的二类名录中,采用异名(即原名或曾用名)的问题相当普遍。这既影响了学名引用的科学性,也造成了各区域对同一种类的列举混乱。如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柑橘黄单胞菌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 Gabriel et al,其异名X. axonopodis pv. citri和X. campestris pv. citri被江西、湖南、海南误用。其他病虫,如三化螟、亚洲玉米螟及稻曲病菌等,均存在使用异名的问题(表1~2中错误示例)。其中,许多病害,如水稻纹枯病、玉米大斑病、苹果褐斑病、向日葵黑茎病等,病原学名存在有性态学名和无性态学名混用的情况(表2中错误示例)。目前,最新的命名法规建立了“一个真菌一个名称”的规则,即将病原菌的有性态学名和无性态学名进行统一[1921]。鉴于名录应该体现最科学的生物学名,本文对相关内容(表2)也进行了规范,建议在后续调整过程中统一使用最新的学名,而不使用异名、曾用名等。

其他问题,如个别省份病虫害名录中学名未明确到专化型,学名中的定名人缺失等,本次梳理对以上诸多问题均予以更正(表1~4),还有些省份的病虫害名录中学名未明确到种,未明确寄主,建议在今后的名录或实际执行中进行细化,以提高名录的参考意义和实际价值。

3.2 重视分类鉴定,提升末端发现能力

各省公布的二类名录中涉及的209种(属)病虫草鼠中有41种(属)未列入《中国农作物病虫害》描述的1 648种中[22]。如西藏名录中的3种蛴螬(尼胸突鳃金龟、婆鳃金龟和丽腹弓角鳃金龟)、3种象甲(铜色喜马象、半圆喜马象、无齿喜马象)和芒缺翅蓟马,这类病虫害可供查阅的相关文献也很少。生产上遇到的种类鉴定问题很多,而目前从事分类和鉴定这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专家越来越少,基层找咨询专家难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次名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与此有关。分类鉴定是认识、研究和监控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步,也是“提升末端发现能力”所必需储备的基本科学能力。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分类鉴定这项基础性、公益性、兜底性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对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鉴别力和防控预见性。

3.3 加强病虫害监测调查技术研究,推进标准化进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中,已制定监测调查国家标准14个、农业行业标准31个、地方标准56个,共计涉及101种(类),尚有超过一半的对象未制定相应标准。因此,建议各地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规定,加快制定地方二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方法,一方面可以参考已有的国标或者行标,或是相同生态区省份已经制定发布的地方标准;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及时总结提炼已经固化的监测调查方法和投入应用新的监测调查手段。同时,希望借各省份名录公布的契机,相关学者加强此类病虫害的生物学习性、区域为害规律、致害影响因素和监测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加强现代化、智能化监测设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已有的监测工具则要进一步优化自动识别计数等功能的准确性,解决当前植保队伍精简与测报任务加重的矛盾,不断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和科学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孔明.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应急管理, 2009(3): 1214.

[2] 董飞, 徐剑宏, 仇剑波, 等. 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发生风险分析[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0(5): 714.

[3] 赫丹, 徐剑宏, 仇剑波, 等. 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在我国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污染现状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21): 3339.

[4] 秦萌, 任宗杰, 张帅, 等. 从“农药零增长行动”看“农药减量化”发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41(11): 899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EB/OL]. (20200915)[20221109].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2009/t20200917_6352227.htm.

[6] 江蘇省农业农村厅. 江苏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EB/OL]. (20201228)[20221109]. https:∥mp.weixin.qq.com/s?biz=MjM5OTIxOTY4OA==&mid=2668449951&idx=3&sn=50b2370fc5ee67347c2fbad18a9f8ee3&chksm=bdc

728188ab

0a10e7829c8078bd3efc54d6440390aa3af6964695cdc829df43138

fd

90437e88&token=2106536525&lang=zh_CN#rd.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2022)[EB/OL]. (20220701)[20221109].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2207/t20220707_6404284.htm.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2021)[EB/OL]. (20210422)[20221109].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2104/t20210422_6366376.htm.

[9] 张桂芬, 马德英, 刘万学, 等. 中国新发现外来入侵害虫—南美番茄潜叶蛾(鳞翅目: 麦蛾科)[J]. 生物安全学报, 2019, 28(3): 200203.

[10]张桂芬, 冼晓青, 张毅波, 等.警惕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在中国扩散[J]. 植物保护, 2020, 46(2): 281286.

[11]陆永跃. 警惕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在我国持续扩散入侵[J].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43(2): 526528.

[12]张桂芬, 张毅波, 冼晓青, 等. 新发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J]. 植物保护, 2022, 48(4): 5158.

[13]罗肖南, 黄邦侃. 为害水稻的东方毛眼水蝇初步考查(双翅目:水蝇科)[J]. 武夷科学, 1983, 3: 145150.

[14]范滋德, 齐国俊, 李美信, 等. 中国为害稻麦的毛眼水蝇属二新种(双翅目:水蝇科) [J]. 昆虫分类学报, 1983(1): 712.

猜你喜欢
学名名录农作物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1:50
什么是植物的拉丁学名
发明与创新(2022年3期)2022-11-23 05:30:20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草莓主要害虫名录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9:08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14 07:37:18
润楠[Machilus nanmu(Oliver)Hemsley]学名订正过程及四川所产形态特征
同贺名录
作者名录
卫拉特研究(2018年0期)2018-07-22 0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