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玲
(陕西省宝鸡市城乡供水安全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0)
宝鸡市辖4区8县,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境内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皆有,大致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属于秦岭褶皱带、鄂尔多斯台向斜和渭河地堑交接带。渭河以南属秦岭山地,渭河及其沿岸为渭河平原,渭河以北为黄土台塬。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表现为西窄东宽、向东逐渐敞开的渭河平原。全市总面积18 131 km2,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6℃~12.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92.3 mm,降雨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全市总人口32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5.57万人。宝鸡水资源总量35.91亿 m3,人均水资源量1 080 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分布不均衡,年际变化大,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
多年以来,宝鸡市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全市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3 850处,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19处,千人至万人集中供水工程814处,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2 968处,分散供水工程49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6%,集中供水率99.86%,水费收缴率达97%,全市285.5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实现了全覆盖。2022年3月,成立宝鸡市城乡供水安全中心。由于全市系统管理单位成立晚,缺乏一定的经验和系列机制体制模式。宝鸡市农村供水工程现运行基本正常,但随着中省对农村供水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宝鸡市农村供水工程在建设和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解决好农村供水工程长远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使其长期、有效发挥效力,是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中省水利发展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投入,城乡供水一体化及管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有了很大的改善。从目前我市农村供水工程基础看,规模化供水工程偏少,水源不稳定、季节性缺水风险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有的工程受当时条件限制,资金缺乏,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运行时间长、老化失修严重。今年强降雨造成麟游县老虎塬供水工程、凤县长滩坝村供水工程、陈仓区秋树沟村供水工程无法正常使用,各县区也都做了应急处理,但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供水工程提高建设标准也迫在眉睫。
在干旱季节,宝鸡地区一些川塬区域,即使有水井工程,水位降低,村组管水人员不得不实行限时供水;而在靠近河流附近的村组,水源为地表水的工程,河流来水变少,甚至断流;太白县等山区县,冬季易出现水管冻结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供水保证率不高,农民经常因季节性缺水,政府及水利部门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物力解决取水问题,基本生存条件得不到保证,更难以达到国家要求的供水保证率95%以上。
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系统水处理设施,近些年来,各县区对小型供水工程配备消毒设备,但在市级抽查时发现,有个别供水工程管水人员并没有正常使用,消毒设备形同虚设,导致一部分饮用水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另外,宝鸡地区地形复杂,现状小型工程较多,水质易受干旱、洪涝等灾害影响出现水质不稳定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度较大。供水工程大部分未达到专业化管理,工程建成后由村组暂时管理,由于农村人员流失较严重,水费难以维持运营,只得找一些年龄偏大的村民来当管水员,因人员力量、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原因,管护措施大都不到位,饮水困难人口反复和工程重复建设问题非常突出,严重浪费了建设资金,已建成的部分集中供水工程也存在此类问题。
3.1.1 做好农村供水工程谋划规划工作
围绕“全覆盖”,城乡联动、一体推进。为了有效解决农村供水工程反复建设、点多分散、规模偏小,供水体制不一、调配不顺、水质不优等城乡供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结合实际,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划:(1)大力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2)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周边村镇,全力扩大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覆盖范围;(3)以人口集聚的镇或行政村为中心,依托既有镇水厂或新建规模化供水工程,扩大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覆盖范围;(4)综合采取维修养护、以大并小、小小联合、达标改造、辅以新建等措施,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在发展定位上,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系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构建水网、集中连片、统筹调度、规范管理,从根本上一次性彻底解决和提升全市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在全域布局上,根据全市人口分布特点、供水现状和水源条件,分片区推进渭河川道、渭北塬区、南北山区三大区域农村城市化供水工程。在水源保障上,谋划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引调水工程和水系连通工程,构建“区域连通、多元互补”的水网络体系。这些重点水源工程的逐步推进,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供水提供充足的水保障和水支撑。
3.1.2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
近两年来,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均要求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中省市水利工作会、全市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现场推进会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培训会均对推进农村规模化工程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宝鸡市各县区水利部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争取政府重视,财政全力支持。将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农村供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协调有关部门,调配人员力量,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形成统一调度、各负其责、各发其力的工作推进格局。按照具体项目、建设任务、节点目标和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细化实化工作措施。责任领导做好组织推进,包抓干部做好具体实施,并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推进有力有序顺利开展。
3.1.3 创新投资机制,多方筹措资金
建设资金能否足额落实是决定项目建设进度和成败的主要制约因素。单个项目规模较大、所需投资较多,从目前统计情况来看,多数项目建设资金仍有缺口,项目资金落实到位率偏低。各县区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建管方式,深化“政金企”合作,落实好用电、用地、税收优惠政策,引进具有投融资实力和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各级水利发展、乡村振兴衔接等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等金融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1.4 狠抓建设管理,加快建设进度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严格履行基建程序,认真执行项目建设“四项制度”(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科学有序组织实施,并把好招标采购、设备进场、质量抽检、施工工序和竣工验收等关口,做好管材管件、隐蔽工程和分部工程等中间环节的质量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在建项目要优化施工进度计划,狠抓节点控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拟建项目要及时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问题,落实工程建设用地和临时占地征迁,协调交通部门做好供水管线穿越铁路、公路施工,做到项目应开早开、应开全开。对建设任务重、建设难度大的项目,市级水利部门选派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和监督,采取现场检查、挂牌督办、蹲点督查等方式,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市级也应建立年度重点项目月统计、季调度、半年通报机制,全过程跟踪督办,适时分析研判项目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指导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农村供水年度考核打分排名的重要依据,对项目建设推进不力的县(区),市水利局应进行约谈问责、通报批评。
3.1.5 注重典型示范,加强宣传引导
打造一批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并及时总结凝练在项目谋划、资金落实、工作机制、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扩大示范引领效应,进而掀起宝鸡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的高潮。做好政策解读,利用开竣工仪式、工地开放日等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取得农村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在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克难攻坚、奋勇当先的舆论氛围。
3.2.1 从源头到龙头保障水质
(1)以供水单位、水质检测机构和县区疾控部门组成的三级水质监督检测体系为抓手,全面落实水质抽检、巡检和千吨万人水厂日检制度,扩大水质检测覆盖面,确保水质达标安全。(2)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立水利、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全力推进对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同步设立防护围栏和警示牌,并强化水源地巡查监管力度,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有效防控水源地环境风险。(3)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应配尽配并规范使用,重视消毒副产物问题,设置单独消毒间,百人以上供水工程采取定期投加消毒剂等适宜消毒措施;利用地表水为水源的供水工程,辅以必要的净化处理措施。四是加强县级水质检测机构CMA认证工作。
3.2.2 健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供水保障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按照市级管理部门《关于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指导县区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建立农村供水省市县镇村五级应急监督机制和问题季通报制度。将各级供水安全管理责任人纳入陕西城乡供水微信公众号管理,严格落实城乡供水安全动态监测、问题整改、回访巩固机制。建立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机制,修订完善市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预案,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
3.2.3 创建运营专业化模式
学习陕西商洛、安康、铜川等地农村供水管理体系先进工作经验,由县级人民政府依规组建或按程序确定国有性质的农村供水管理公司,由于专业化管理公司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及服务水平,利用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供水自动化操作、信息化监管理、数字化决策,以此不断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供水保障服务,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捷化服务。保障群众新时期用水新需求。以专业化管护队伍示范带动村组供水工程管护水平的提升。
3.2.4 强化示范创建和监督考核激励
深入开展部、省级标准化水厂创建工作,通过强化示范引领,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按照农村供水保障“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每年组织暗访监督检查,常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及时发现问题短板,有效消除风险隐,层层传导压力,紧盯各渠道问题整改。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考核,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考核,纳入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考核范畴,促进基层全面履职尽责。
本文系统论述了宝鸡市地形分布、气候及地质情况,采用最近统计资料,对宝鸡市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建设和管护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近远期应科学合理进行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保证国家资金有效利用和农村群众生活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