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凡娥
(卓尼县种子工作站,甘肃卓尼 747600)
青稞是甘南州的特色优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53万hm²左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甘南州各类农作物之首。为了鉴定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青稞新品系在甘南州不同生态区域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从中筛选出适宜于我州种植的青稞新品系,为新品种的认定,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卓尼县种子工作站承担了2018~2020年第十一轮甘南州青稞品种区域试验,现将三年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参试品种(系)7个,分别为0560、0349-1、康青3号(ck1)、0730、0429、肚里黄(ck2)、0628,均由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
1.2.1 田间试验重复排列方式。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2 m2(3 m×4 m),共21个小区,重复间小区距30 cm,重复区距60 cm(图1)。
1.2.2 播种方式。小区下籽量6300粒/12m2,下籽量525万粒/hm²。每小区播种12行,行距25 cm,采用人工犁开沟溜籽条播,播深3~5 cm。
1.2.3 田间调查记载。物候期:包括出苗、拔节、分蘖、抽穗、成熟等;抗逆性:抗病性(条纹病、黑穗病)。抗倒伏性:较抗倒伏(中)、抗倒伏(高)、易倒伏(弱);丰产性:齐苗后,在每小区选具有代表性的样行(核定并登记在记载本上),调查并折算亩基本苗,成熟时,在同一样行调查穗数并折算亩穗数,收获前在每个小区同一样行中连续取样10株进行考种,测定株高、穗长、单株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产量:将考种后的植株籽粒重量计入小区产量,按每小区实收面积折合产量kg/hm²。考种及小区产量的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产量均以kg计。其他:出苗率,幼苗习性、各生育期的生长势及整齐度等。田间记载和考种按统一记载标准进行田间观察记载和考种。收获按小区单收、单打、单晒,计算单产。
试验地设在卓尼县木耳镇叶儿村,地类旱地(水地、旱地),土质黏性土,三年前茬分别为豆类、油菜、豆类,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海拔2540 m,年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580 mm,无霜期90~119天。
1)整地时间:3月24日,人工犁开沟溜籽条播,耕翻深度6~8 cm,整地质量中等。
2)基肥种类:数量磷酸二铵7.5 kg,尿素5 kg,农家肥1000 kg。
3)中耕除草(日/月):第一次6/5,第二次12/6。
4)追肥(次数、时间、肥料名称、数量):无。
5)病虫害防治情况及其他:在青稞生育期未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6)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成熟后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进行室内考种,记载方法执行全国青稞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
由表1可见,粒色0560、0349-1、0730为蓝色,康青3号(ck1)、0429为黄色,0628为白色,肚里黄(ck2)为浅蓝色;抽穗习性0560、康青3号(ck1)、0429、0628为全抽穗,0349-1、0730、肚里黄(ck2)为不抽;株型肚里黄(ck2)为半松散,其余均为紧凑。
表1 形态特征
由表2可见,0506、0730抗旱性中,其余参试品种均抗旱性强;所有参试品种均表现为抗寒性强;抗病性:0506、0349-1、0730中抗条纹病,0429、0628高抗条纹病,0560、0349-1高抗网斑病,0730、0429、0628中抗网斑病,所有参试品种均高抗黑穗病;所有参试品种均中抗倒伏。
表2 抗逆期
由表3可见,各参试品种(系)的生育日数在114~117天之间,较对照康青3号(ck1)、0628、0349-1生育日数相同,0429早熟1天,0560早熟2天、0730早熟3天;较对照肚里黄(ck2)生育日数0730相同,0628、0349-1晚熟3天,0429晚熟2天,0560晚1天。
表3 生育日数及主要经济形状
从表3可见,参试品种(系)株高在98.8~105.6 cm之间,其中0628株高最高为105.6 cm,较对照康青3号(ck1)高1 cm,较对照肚里黄(ck2)高14.2 cm,0730株高最低为82 cm,低于对照康青3号(ck1)22.6 cm,低于对照肚里黄(ck2)9.4 cm;穗长在4.1~6.7 cm之间,其中0730穗长最长为6.7 cm,较对照康青3号(ck1)长2.6 cm,较对照肚里黄(ck2)长2.3 c m;其余品种(系)穗长均比对照肚里黄(ck2)、康青3号(ck1)长;穗粒数在30~44粒之间,0560穗粒数最多为44粒,其次是0730为37.6粒,0628为35.4粒,0349-1为34.2粒,其余品种(系)穗粒数均低于对照康青3号(ck1),0429穗粒数最低为24.4粒,对照肚里黄(ck2)穗粒数为30粒,除0429外均低于参试品种;穗粒重在1.6~2.2 g之间,0628、0560、0349-1、0730、0429穗粒重均高于对照康青3号(ck1),其中0628穗粒重最重为2.2 g,较对照康青3号(ck1)高0.5 g,较对照肚里黄(ck2)高0.6 g;千粒重在41.6~43.2 g之间,0628千粒重最高,高于对照康青3号(ck1)0.7g,0730千粒重最低为41.6 g。
从表4可见,0628折合产量3750 kg/hm²,较对照康青3号增产583.5 kg/hm²,增产率为18.4%,较对照肚里黄增产750 kg/hm²,增产率为25%,居参试品种首位。其次是0349-1,折合产量3667.5 kg/hm²,较对照康青3号增产501 kg/hm²,增产率为15.8%,较对照肚里黄增产667.5 kg/hm²,增产率为22.3%,居参试品种第二位。0730折合产量3417 kg/hm²,较对照康青3号增产250.5 kg/hm²,增产率为8.4%,较对照肚里黄增产417 kg/hm²,增产率为13.9%,居参试品种第三位。康青3号折合产量3166.5 kg/hm²,较对照肚里黄增产116.5 kg/hm²,增产率为5.3%,居参试品种第四位。肚里黄折合产量3000 kg/hm²,较对照康青3号减产116.5 kg/hm²,减产率为5.3%,居参试品种第五位。0429折合产量2917.5 kg/hm²,较对照康青3号减产249 kg/hm²,减产率7.8%,较对照肚里黄减产82.5 kg/hm²,减产率为2.7%,居参试品种第六位。0560折合产量2749.5 kg/hm²,较对照康青3号减产417 kg/hm²,减产率为13.2%,较对照肚里黄减产250.5 kg/hm²,减产率为8.4%,居参试品种第七位。
表4 参试青稞品种(系)产量结果表
从表5可见,品种间F值:F0.05=3.00,F0.01=4.82,本试验品种间F值为4.96大于F0.01这说明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查表F值可知,重复间F0.05=3.88,F0.01=6.93。而重复间的F值0.66<F0。05<F0。01,说明重复间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中不是引起产量差异的明显原因。小区间所以有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品种间有种性上的真正差异。
表5 方差分析表
甘南州第十一轮青稞区域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取得较为完善的试验资料,初步鉴定了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水平,适应性和稳定性。经方差分析,参试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青稞品种试验中,产量超过对照康青3号、肚里黄且居前三位的品种(系)是0628、0349-1、0730,产量分别是3750 kg/hm²、3667.5 kg/hm²、3417 kg/hm²,分别较对照康青3号增产18.4%、15.8%、8%,较对照肚里黄增产25%、22.3%、13.9%。抗逆性表现为抗旱、抗寒,抗条纹病、网斑病、黑穗病,中抗倒伏。通过三年试验,在卓尼试点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与推广价值,可在卓尼县进行示范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