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2023-06-04 03:19黄偲婕
国际公关 2023年8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关系心理健康

黄偲婕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只有积极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保证我国高级人才资源向健康方向发展。本文以调查统计形式来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具体分析基础上对如何针对不同大学生提高社会支持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社会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一项统计表明,2021年我国男女大学生轻度情绪不良比例超过了10 %,已有抑郁的大学生男生占1 %,女生占8.30 %;严重抑郁的大学生,男生发生率为3.17 %,女生发生率为5 %。近年来,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心理健康调节手段,已经逐渐地渗透到了大学校园。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展开研究,并通过具体分析来发现社会支持现存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而言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的是大学生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对自身以及他人可能罹患的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认知,更具有积极的防御和应对态度,甚至形成了良性的自我心理调节,保证自身以及他人的精神、心理环境始终保持在健康状态。[1]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心理和谐方面,而且这种和谐具有整体性、积极性、动态性、持续性。通俗理解就是,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快乐向上的三观、强大的社会适应力、始终健康的情绪、主动的学习意识以及健康的身体。

二、社会支持的内涵分析

目前,对于社会支持的研究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吴开霖在《社会支持的内涵研究》当中引用了Maleeki的观点,即社会支持是为了提高个人社会适应力,避免外界环境伤害个人的一种支持性行为。[2]社会支持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亲朋好友、社会网络、社会形态等具体的和不具体的成分。因此,社会支持主体可以分为国家支持、地方政府支持、企业支持、社会团体支持等。用较为笼统的说法,社会支持的主体就是与被支持者有关的社会关系网络。这里的被支持者主要是指处在弱势地位的个人。在我国社会环境下,每一位公民都会成为社会支持的对象,这体现出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若是再扩大被支持者的范围,应该将处在弱势地位的群体、个体都纳入被支持范围之内,这样的观点才比较全面,将被支持者的整个社会关系都能够明确下来,保证了社会支持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目前大學校园当中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本文分别以男女生、贫困生、残缺家庭大学生为对象,对社会支持于这三种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分析,力图找到现行的社会支持的优劣势,为社会支持工作指明方向。

(一)社会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

本次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您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②当您发现自己存在心理隐患之后,你会求助于以下哪个对象?(自己私下咨询或者上网查找资料;身边同学朋友;父母、辅导员、校心理医生、社会心理机构;其他)

③您认为心理不健康、心理有问题是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④您认为个人有了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但没有寻求他人帮助,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⑤您之所以没有前往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去调整心理问题,原因是什么?

在调查当中,不管是男大学生、女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残缺家庭大学生都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自身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在访问调查过程中,女大学生、残缺家庭大学生的反馈更为热烈。其中私下寻求帮助的占33 %,平均为11 %;寻找身边朋友来化解心理问题的占25 %,平均为8.3 %;寻找父母解决心理问题的占25 %,平均为8.3 %;寻找辅导员、校心理医生、社会心理机构解决心理问题的占2 %,平均为0.67 %(详见表1)。

所以,不管是专业的社会支持者,还是非专业社会支持者,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维护作用。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之后,总是自己先到网络上查找资料或者询问网络专业人士,其次再设法获得朋友、同学的心理帮助,仍然得不到调节后才会选择告诉父母。而此时父母便会介入,带领孩子去咨询校园心理医生或者向社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这也证明在我国目前社会环境下,优秀的社会环境以及充分的社会支持,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有积极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相对完善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在调查中某女大学生便是如此。她原本是农村女孩,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安排下成长的,从小学、初中、高中,到现在的大学都是如此。因为长期以来生活在压力下,在大学一年级时出现了轻度的抑郁。而之前怕父母担心,她从来都是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开朗活泼的一面,将烦恼藏在心底。到了大学之后,随着学业压力加大,抑郁情况有所加重。她同寝室同学观察到这一情况后,采取了聊天等方式来替她解开心结。不过,这并没有很有效地消除她的心理问题,之后同学联系了辅导员。辅导员带着她咨询了校园心理医生,这才及时地控制住了病情。之后,她在同寝室同学的帮助下最终走出了抑郁的阴影。当然,这样的结果也得益于近些年来我国大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重视。

(二)心理健康推动社会支持发展

从我国社会支持方面来看,近些年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促使教育部逐渐重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高校必须要有校园心理医生,同时在地方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大部分大学都形成了辅导员、校园心理医生、社会专业心理治疗机构的三层联防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逐渐恶化使得我国有关部门看到了危机,从而让社会支持获得了进一步建设。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社会支持的反作用力。另外,在实践当中我们也会发现,在社工群体当中有很多大学生,他们会利用自己的知识为他人提供更多帮助,特别是那些以心理学为专业的大学生,在社工工作中可以发挥心理调节优势,得到了很多养老机构、心理健康机构的欢迎。这说明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社会支持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恶化还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因素都对社会支持形成了影响。可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者在彼此作用下保证了各自向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来自某大学的杨同学便是在大学四年时间里积极地参与了校园心理咨询活动,特别是在大三、大四时参与到本校心理咨询工作。在两年时间里,他通过努力成功地帮助了二十多名大学生,让他们从失败阴影、父母不幸福的婚姻当中摆脱出来,可以重新振奋精神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另外,在调查当中了解到,大学基本上都与社会心理机构存在合作关系,这一点也证明了大学教育管理人员已经初步转变了传统观念,正在积极地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作为教育管理重点内容,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形成了战略合作,达成了资源共享。

四、向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的方案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以下现象:那些性格相对开朗、热情的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效果比较突出,那些性格拘谨、孤僻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更倾向于自我调节或者暗中寻求帮助,他们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力度相对较弱。这一点与郑传章、曾佳佳、张雨、陈衍等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当中的观点相近。他们认为社会支持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具有社会性、选择性、无偿性,在个体遇到心理瓶颈、心理问题时,社会支持会及时渗透进来,帮助大学生去解决心理问题。在我国目前社会资源相对薄弱的背景下,社会支持往往更偏向于更加主动的个体。若是大学生不主动便会失去得到社会支持的机会。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男大学生、女大学生、残缺家庭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首选的都是自己面对,其次才是向身边同学、朋友寻求援助,最后才是父母、校心理医生、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这也说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缺乏进一步的认知,很大一部分人存在讳疾忌医、保护自我隐私以及对心理问题不重视的心理。这些心理的存在导致社会支持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详见表2)。

(二)提升社会支持力度的措施

想要向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环境,还需要社会支持者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在这一方面,张晖、李思思、林伟波、何凯、巣琳等人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当中指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协同管理机制,要将“健康第一” 这种理念作为校园管理理念的重点,要联合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学校心理咨询部门、辅导员群体形成学校卫生及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构架,要发挥出“德、智、体、美、劳” 五育的育心功能,不断地减轻大学生不良心理。

2.提高社会支持宣传力度

目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知道社会支持的存在,故而在遭遇心理问题时普遍选择自我调节等方式,没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导致了心理问题加重。社会支持的对外宣传力度不足,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所以,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支持有必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要引导弱势群体正视心理问题,积极地转变他们的观念,这样才能够提升社会支持的渗透速度,使其充分地进入校园,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降低社会支持获得难度

社会支持获得难度高,除了有宣传不力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些机构收费较高,将大学生拒绝在了门外。虽然有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项目,但又面临着僧多粥少的问题,工作人员素养不足、服务态度不好,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感受,降低他们的获得感。故而,在明确权责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社会支持获得难度,已经成为提升社会支持服务水平、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4.确立动态总结评价机制

吕京京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中采用多元归因分析,最终认为主观支持、尊重、客观支持是影响社会支持作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变量,而心理健康为预测变量,最终结果证明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作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为显著。这也意味着大学生主动寻找社会支持、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他人赞赏、认可等,成为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这篇论文也说明了社會支持有关主体必须要认真分析、总结被支持者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提供针对性支持。

五、结束语

社会支持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互馈关系,为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要积极地鼓励社会支持做好宣传、提升服务能力,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认真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积极地寻求社会支持。如此才能让我国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环境,培养出高素养的高等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朱敏,廖友国,陈敏.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内涵、功能与提升路径[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20(03):46-49.

[2] 吴开霖.社会支持的内涵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10):240-241.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