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庭(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盐田千春,1972年生于日本大阪府,成长于岸和田市。12岁的盐田千春曾说过:“我将来想作为艺术家存在于世,除此之外我不想干任何事。”布面油画作品《无题》是盐田千春就读于京都精华大学一年级时所作,她对于技巧优先于内涵的艺术观念深感沮丧,她回忆道:“虽然我在操纵着这些历史悠久的绘画材料,我却再也无法忍耐我正在创作的轻浮之物。”显然,油画无法使她真正地表达自我,这幅作品也成为盐田千春创作的最后一幅油画。放弃架上绘画后的盐田千春开始尝试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等新形式。在大二的时候,她以自己的梦境为基础,创作出了行为艺术表演《成为绘画》。她在自己和背后的画布上洒下了一层红色的颜料,想要尽可能地融入这幅画中,以此来表达她对艺术的反思,也反映了她在迷惘时期所经历的苦难。京都精华大学于1994年展出的《From DNA to DNA》,是盐田首次将毛线作为材料,作品具有跳出二维空间的开放性。
盐田千春通过有记录性质的照片和影像的形式来追溯她的艺术实践方式,2003年以来她还参与了9部歌剧和戏剧作品的舞台设计。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创作至今的思考与价值观。
1.将空间场景纳入作品范围
装置艺术是一种将环境、材料和情感结合起来的艺术,它在某种程度上与“环境艺术”“大地艺术”“场景艺术”等艺术有着相似之处。盐田千春的装置艺术作品是将空间场景纳入作品展示范围的开放型艺术品,因此艺术家注重空间场景的构建,将人、环境与作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环境与氛围相互映衬,与作品相辅相成。
2.利用重复性来构建空间
当一种元素被不断地叠加,往往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在《对话DNA》中,她将450双收集来的旧鞋用红绳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量源,就像是一个黑洞,把鞋主人的经历都吸了进去。就像盐田千春自己说的,如果空中只是飘着一两根线,那么观众看到的只有丝线,也就不能达到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效果。然而,当大量的线条重叠在一起时,“线”的概念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一个可以将一切物体都放大的能量空间,不管是床、船、钥匙、鞋、窗户,还是任何其他物体,只要把它放入其中,就会产生一种无可匹敌的力量。
3.将人类思想与情感通过装置与环境产生共融
在德国,盐田曾九次搬家,一直在找一个属于她的地方。她说有时她醒来,一时分不清自己是在德国还是日本,就如庄周梦蝶一般,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于是她开始在自己的卧室里编织毛线,最终完成了装置作品《Among Sleep》(图1)。
图1 盐田千春《Among Sleep》(图片来源于https://huaban.com/boards/51937037)
沉浸于此的观者一开始也许不明白作品有什么确切意义,空间氛围带来的是直接的生理感受,寂静之下充斥着诡异的氛围。被黑色纤维编织物包围的空间,将一张张单人床所有过去的和可能存在的病痛折磨甚至是生离死别都放大到了极致,让沉浸其中的观众都陷入沉思,并大受震撼。
这种震慑的力量让观者的灵魂为之颤动,艺术家将情感融入于环境,带来的不仅是生理上的震撼,更能引起人们的共情,观者的灵魂再次为人类之间共同的情感而颤动。在这件作品中,在异乡居住所缺乏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使那些漂泊他乡的人们产生了共鸣。
一件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主要由色彩所带来的冲击力产生。盐田千春的作品多用相同的颜色去营造和谐的氛围,主要是红色、黑色、白色等具有神秘感的色彩。
1.红线
盐田认为“红线,是血液的颜色”,千丝万缕的红线可以呈现出难以言喻的关联和纽带。
在为森美术馆大展做准备时,盐田千春癌症再次发作,她立即动了手术,切除了癌变器官,并接受抗癌治疗。于是,新的作品《离开我的身体》(图2)诞生了。在作品中,她表达了对抗疾病的苦痛,红色的网犹如残缺不全的肉体碎片无力地飘荡在空中,铜质的四肢部件散落在红色的网下,真正的灵魂已经脱离躯壳,身体不再完整。盐田在采访中说这次展览是在“光是活下来就耗尽全力”的状态下进行创作的①。
图2 盐田千春《离开我的身体》2022 年1 月7 日,笔者摄于上海龙美术馆
2.黑线
当盐田千春面对恐惧时,线就变成了黑色。作品《在沉默中》的创作灵感源于盐田儿时目睹的邻居家的一场火灾。据盐田千春回忆,当她看到被烧焦的钢琴时,她发现这架无声的钢琴竟是那么的美妙,甚至超过了一架完好的钢琴。黑线将被烧焦的钢琴和观众席连接起来。钢琴没有声音,观众席上也没有人,可怕的压迫感如同黑线笼罩着整个空间。当观看者走入那黑线编织的空间中,可以亲身感受那种恐惧和不安。
3.白线
盐田千春的艺术创作在2017年向前进了一大步。新的装置作品《我们将去往何方?》(图3)诞生,她用了近三万码的白色纱线编织,白色是她新的色彩领域,由一根根细细的丝线编织而成的巨浪形的空间,让参观者可以随意在其中穿梭。几条缠绕着白丝的小船,就像是在天空中的游轮,将游客带入未知的旅途,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在她的理解中,这种颜色代表着纯洁、开始和结束,以及她对未来的期待。
图3 盐田千春《我们将去往何方?》2022 年1 月7 日,笔者摄于上海龙美术馆
1.丝线材料
线在盐田千春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她的代表性作品中,几乎都能看到线条元素。线条加上生活中的许多物品、记忆、情感等,被编织成一个整体。
盐田千春以强大的手工能力体现了女性基因特质和材料的丰富性。每根线都是通过手工编结而成,并进行穿梭、编织、缠绕、重叠。线之于盐田千春就像画笔颜料之于平面艺术家。盐田通过不停地变换双手的位置,用线在立体空间中“绘画”:这些线条逐渐交织成了一个面,然后填满整个空间,产生巨大的能量,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盐田也曾用针体现线条的形式,2017年盐田癌症复发,让她的创作和展览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手间》是盐田以她女儿的双手为创作素材,常见的丝线被针取代,这表示她正面临许多未知的恐惧。
2.日常现成品
盐田千春的作品中经常显示出对日常物品和废弃物品的痴迷。这是一种对事物背后的历史感的凝视、沉思,仿佛带有反对虚拟时代的意味。
船是盐田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幼时每年暑假,父母都会带着她一起从大阪乘船前往故乡高知县。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物,让她恍若置身异域。长大以后,盐田在德国定居下来。童年往返故乡以及长大后成为游子的经历,在盐田心里,都具化为一艘艘小船。盐田在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上,首次以船为原型,创作了《手中的钥匙》。作品中50 000把来自全球的古老钥匙,由红色的丝线连接在一起,被悬挂在威尼斯特有的贡多拉船上面。每一把钥匙,都承载着一个人的回忆,交织在一起。盐田说:“在威尼斯,船代替了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作品中的船只运送着物品,载着人们,同时也承载着时代、记忆和文化。”在《未知的旅程》《我们将去往何方?》中,我们都可见到船的形象。
除了船之外,盐田也常用废弃旧物来创作。在作品《整合-寻找目的地》中,四百多个旧行李箱被红线悬吊着,一层一层地向上蔓延,呈现平缓的阶梯状。这也许是无数在异国他乡求学者和奋斗者的缩影,包括盐田本人在内。更让人在意的是,这些行李箱都很轻盈,在晃动下彼此碰撞,发出悦耳而略显低沉的叮咚声。悬吊着旅行箱的红色线条,疏密相间,若隐若现,就像是行色匆匆的人们擦肩而过,循环往复,永不停歇。此作品营造出了如舞台般出色的场域效果。
无论是哪种颜色的线,何种物品被编织进网中,我们似乎都能感受到盐田复杂的情绪:沉默、焦虑、不安、孤寂、恐惧、迷茫、祈求、期盼……作品里虽然没有人物,人类的记忆却无处不在,盐田渴望将这种震撼人心的感受传达给每一位观众。
通过盐田千春的创作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她内心的成长和心态的变化,从最初的迷茫、不安、焦虑,到重新找到表达自我的方式,思考宇宙,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联结,再到对未来的憧憬。
盐田千春的装置作品能让人在感受美和痛的同时,获得一种幸福的慰藉。盐田千春用轻柔的线条在空中“作画”,以一种平凡却富有想象力的手法,使作品呈现视觉上的无限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