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绍峰 卢平 钟晓娇 秦永文 罗骏
患儿 男,9岁。因“发现先天性心脏病8年余”于2022年8月29日入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入院查体:体温36.6℃,血压94/55 mmHg(1 mmHg=0.133 kPa);无发绀;无语言障碍,听力正常,能交流;心界无扩大,心率94次/分,节律整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1~2)/6级喷射样收缩期杂音。既往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时间和传染病指标等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率。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示: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继发孔型,左向右分流,右心稍大,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扩张(图1A~B)。入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ASD(继发孔型),永存左上腔静脉。拟行介入封堵治疗。
图1 术前TTE 联合TEE A.TTE 胸骨上窝切面示永存左上腔静脉内径6.7 mm;B.TTE 示CS 开口19.8 mm;C.TEE 示ASD 紧邻CS 开口残端缺乏;D.TEE 大动脉短轴切面示ASD 15.1 mm 主动脉缘残端缺乏Figure 1 The results of preoperative TTE and TEE
2022年8月31日于全身麻醉下行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示:房间隔回声中断17 mm×15 mm;四腔心切面顶部残端21.8 mm(边厚4.1 mm),硬边10.2 mm,底部残端8.5 mm(边厚3.8 mm),距离CS开口残端缺乏,大动脉短轴切面示ASD 15.1 mm主动脉缘残端缺乏,对侧残端16.9 mm(边厚2.6 mm),房间隔伸展径44 mm,CS扩张,内径19.8 mm(图1C~D)。TEE引导和监测下,经股静脉路径封堵ASD。消毒铺巾,穿刺右股静脉置入6 F动脉鞘管,注入肝素1 mg/kg。在泥鳅导丝引导下经鞘管将6 F多功能导管送至右心房,TEE实时监测和引导导丝及多功能导管通过ASD到左心房至左上肺静脉,撤出泥鳅导丝,交换成超硬导丝至左上肺静脉(图2A),保留超硬导丝,撤出多功能导管及鞘管。沿超硬导丝将输送鞘管送入左心房至左上肺静脉(图2B)。撤出导丝及内芯,排气后连接26 mm ASD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沿输送鞘管推送ASD封堵器进行封堵,先打开左心房侧伞盘,然后回拉整个输送系统使封堵器左心房伞盘贴靠房间隔左侧(图2C)。再依次打开封堵器腰部和右心房伞盘。轻轻推拉见封堵器固定牢靠。TEE示:CS开口见部分封堵器遮挡,残留CS窦口内径15 mm×10 mm,冠状静脉回流右心房未见异常,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对房室瓣、肺静脉及上下腔静脉等无影响(图2D)。逆时针旋转输送钢缆释放封堵器。撤出鞘管,压迫止血后局部加压包扎。术后使用抗生素24 h,头孢唑啉钠1.5 g,每12 h 1次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80 U/kg,每12 h 1次皮下注射,抗凝48 h;阿司匹林5 mg/kg,每日1次,持续6个月。术后24 h、1个月、3个月复查TTE联合三维重建示:封堵器位置正常、稳固、无撕裂,房水平分流消失;CS开口的直径分别为15 mm×10 mm、17 mm×9 mm、15 mm×10 mm;CS开口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测得血流速度为0.645~1 m/s,冠状静脉血液回流右心房未见受阻;CS近右心房处内径5.9~6.1 mm(图3)。
图2 术中TEE 指导及监测封堵器释放过程 A.导丝通过ASD 至左上肺静脉;B.输送鞘管通过ASD 至左心房;C.释放ASD 左心房侧伞盘;D.封堵器左右心房伞盘释放后Figure 2 TEE guided and monitored the release process of occluder during operation
图3 术后3 个月随访TTE 联合3D 重建检查 A.TTE 示封堵器位置正常、稳固、无撕裂;B.TTE 联合3D 重建检查示CS 开口直径为15 mm×10 mm;C.CS 近右心房处内径5.9 mm;D.CS 开口的血流速度64.5 cm/sFigure 3 The results of TTE and 3D follow-up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左上腔静脉是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左上腔静脉近端退化不完全,引起左心房斜静脉异常粗大而形成的。其发生率占人口的0.30%,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48%~27.5%[1-2]。依病理解剖分为2型:(1)左上腔静脉引流至CS,开口于右心房内,常伴CS扩张,是一种常见类型,血流动力学无异常,无需治疗;(2)左上腔静脉引流左心房,较为少见,常伴发绀,需手术纠正治疗[3]。
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6%~10%。80%继发孔型ASD可以通过介入封堵治疗。其解剖适应证为:ASD边缘距CS、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开口距离≥5 mm,距离房室瓣≥7 mm[4]。近年来,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介入治疗ASD技术得到规范发展且日益成熟[5]。该技术不用开刀、无需射线,超声心动图精确地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减少残余分流,提高封堵成功率及安全性,TEE探头紧贴左心房,不受肺部气体等因素影响,较TTE更准确评估缺口大小、残存边缘及解剖特征[6-7]。本例患儿ASD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左上腔静脉引流到CS至右心房,该类型无需治疗,只需处理ASD。ASD距离CS开口残端缺乏,正常情况下行介入封堵将影响CS的生理功能。TEE精准测量CS内径扩张达19.8 mm,大动脉短轴切面主动脉缘虽残端缺乏,但其他残存边缘距离最小为8.5 mm,四腔心切面顶部残端21.8 mm,其中11.6 mm残端较软。封堵器直径常规选择大于缺损最大直径4~8 mm[8]。依据TEE测量ASD的大小及解剖特点,选择26 mm ASD封堵器,TEE实时监测和引导封堵成功,封堵后CS开口虽有部分封堵器遮挡,但残存直径达15 mm×10 mm,冠状静脉血液回流右心房未见异常。术后24 h、1个月、3个月复查TTE联合三维重建示:封堵器的位置稳固、形态无明显变化,未见血栓及房水平分流,CS开口直径、CS开口血流速度及CS近右心房侧的内径均无明显变化,CS生理功能未受影响。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特殊类型的ASD,如多孔型、合并房间隔膨出瘤及后下边缘不良的ASD已有相关报道。但单纯TEE引导经皮介入治疗ASD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且距离CS开口残端缺乏尚未见相关报道。若联合3D打印技术会更好地评估缺口大小及周围组织解剖特征,有利于选择型号更合适的封堵器,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的发生[9]。对此患儿需做好随诊,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必要时结合“冠状静脉及CS”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10],以进一步观察冠状静脉系统解剖变化,封堵器形态、内皮化进程、是否有血栓及封堵器与CS之间的关系,出现内皮化延迟时则延长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发现血栓则及时改为抗凝治疗,若冠状静脉生理功能严重异常时应及时寻求外科治疗。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