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水根
近年来,福建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海洋强国、美丽中国等重大决策部署,锚定渔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储近用远,不断探索水产养殖绿色、协同、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总结出一些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文重点介绍福建省大力推进深远海平台养殖,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的典型经验,以期为其他省份发展深远海平台养殖提供参考,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理念,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实施意见》、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工作部署和“拓展养殖发展空间,积极推进深远海养殖,建设一批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的要求,大力推动福建省深远海平台养殖发展。
2021年5月,福建省政府出台《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2021年11月,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会同省发改委印发《深海装备养殖项目试点工作方案(2021-2023年)》,计划福建省3年内发展深远海试点养殖装备25台、47万立方水体,并在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保障用海需求、推动装备标准制定、防范病害和赤潮灾害等方面明确了相关措施;为推动深远海养殖可持续发展,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已组织编制《福建省深远海养殖发展规划》,初步规划深远海养殖区28个、海域总面积约11万ha。
近年来,福建省在霞浦县浮鹰岛、福鼎市台山岛等开放海域开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试验,几经波折,开启了福建省深远海养殖的探索之旅。从2018年起,以福州市连江县运行“振鲍1号”为试点,掀起了福建省发展深远海养殖的热潮。试点以来,福建省已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18台套。
2020年以来,累计争取农业农村部桁架类深远海养殖装备建设资金8200万元,全部下达项目县,按照装备养殖水体规模进行补助,补助标准最高可达装备总造价的30%。此外,对于列入省级试点方案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可享受省财政补助与国家补助资金1.5:1的配套支持。
统筹福建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力量,组建了“福建省海上养殖装备技术专家组”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装备产业知识产权分联盟”,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延伸海洋渔业装备产业链,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科技创新。按照安全性、可行性、适用性和便利性原则,推荐选用大型养殖平台、养殖工船和棚架浮筏等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及其相关配套系统。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出台《福建省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支持和指导各地引进、培育适宜深远海的养殖品种,保障深远海养殖水产品的品质,提升深远海养殖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荐养殖品种主要有大黄鱼、石斑鱼、鲈鱼、鲷鱼、鰤鱼、绿鳍马面鲀、鲍鱼、黄带拟鲹等。
福建省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起步于2017年。2018年10月,“振鲍1号”在连江县苔菉下海开展试养。截至2022年底,“福鲍”“振渔”“定海”“泰渔”等系列以及“乾动1号”“闽投1号”“宁德1号”相继下海,“澎湖号”“乾动2号”正在建设,秀屿区、惠安县、东山县、霞浦县等四地也安排建造6万m3以上的大水体平台。目前,福建省深远海养殖平台在养10台、在建2台、拟建3台(见表1)。平台模式为固泊式,以开展养殖为主,“闽投1号”和“澎湖号”兼顾休闲旅游、美食餐饮功能。在养平台10台中,鲍鱼养殖平台1台,养殖总箱数15000箱;鱼类养殖平台9台,养殖水体22万m3。
1.在养平台
“福鲍1号”主要由甲板箱体结构、底部管结构、浮体结构、立柱结构、养殖网箱、机械提升装置等六大部分组成(见图1),为钢质全焊接结构。“福鲍1号”长37.3m、宽33.3m,设计吃水深度6.6m,重约1000t,总面积达1228.4m2,总造价达3500万元;可抵御12级以上台风侵袭,适用于水深17m以上、离岸距离不超过10海里的海域作业,设计年产鲍鱼约40t。拥有72个钢制鲍鱼养殖框和1.5万个白色养殖笼,可容纳12960屉鲍鱼,养殖笼数量比“振鲍1号”多1万多个,是“振鲍1号”的3倍。平台上配有风力发电、水质监测、视频监控、数据无线传输、增氧装置等先进设备。
图1 福鲍1号
“振渔1号”是橄榄球形的大型网箱养殖平台,主要由浮体结构、养殖框架、旋转机构等三部分组成(见图2)。“振渔1号”总长60m、宽30m,养殖水体达13000m3,年产优质商品海水鱼120t,可抵御12级台风,造价1083万元。“振渔1号”拥有自动旋转鱼笼设计,可以旋转360°,使网衣露出水面,借助阳光暴晒,清除网衣上牡蛎、藤壶等海洋附着物,目前定泊在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开展养殖。
图2 振渔1号
“定海湾1号”“定海湾2号”均为八边形棱柱体结构(见图3、图4),整体为船形,总长60.9m、宽32m,养殖水体约1.5万m3,每台造价1800万元。“定海湾1号”和“定海湾2号”均使用旋转式框架网箱,便于清洁及维护;养殖户通过手机就可实时监控养殖情况,并引入了风力发电系统;可抵抗15级风浪。
图3 定海湾1号
图4 定海湾2号
泰渔系列中的“泰渔1号”“泰渔2号”“泰渔3号”水体均1.03万m3(见图5),每台造价1600万元。该平台长56m、宽26m,可在水深20m~50m的海域作业,抗风能力达14级,设计每批次可出产优质商品海水鱼约120t。“泰渔”系列采用液压系统驱动绞车,设立了甲板网机,增设了活水舱、鱼饵冷存设施等。
图5 泰渔系列
“乾动1号”是福州市“百台万吨”深远海智慧养殖项目之一(见图6),由直径26m的养殖网箱和总长67.6m、型宽31.5m、型深2.8m的结构浮体拼接而成,每台造价3900万元,养殖水体达2万m3,预计年产高品质大黄鱼200t。养殖网箱内安装渔网,形成封闭的养殖空间,可绕转轴进行360°旋转,浸入水中部分为鱼类活动区域,露出水面部分通过日晒、风干等过程去除附着的海洋生物。相比“振渔1号”,“乾动1号”增加了升降系统,网箱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实现本体自动升降,有利于大黄鱼捕捞与后期网箱维护。“乾动1号”还配备发电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蓄电池组以及水下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设备,可自动监测海水酸碱度、盐度和溶解氧,所有数据可无线传输到养殖户手机终端上,便于养殖户实时掌握整个平台的养殖情况,实现智慧化养殖。
图6 乾动1号
“宁德1号”网箱长度120m、宽度5 6 m(见图7),最大高度29.75m,养殖容积6.5万m3,养殖工况抗风等级12级,自存工况抗风等级17级。“宁德1号”研发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在技术装备上拥有先进的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深水自动投饵装备、海水水质监测设备、自动曝气装备、水下补光设备、鱼类采捕装备、两个洗网巡逻海洋机器人、实时海上监控系统、海洋环境气象监测装备等,总投资超过1亿元。项目投产后年产商品大黄鱼等渔获物800t以上,年产值1亿元人民币以上。
图7 宁德1号
“闽投1号”是全国首台智能化渔旅融合半潜式深海养殖平台(见图8),长92m、宽36m、高26.4m,采用海工平台半潜式结构设计,拓展吃水深度可达21m以上。养殖平台配置自动化投喂、机械化起捕、机器人网衣清洗、养殖鱼类与环境监测等设备及生活卫生设施、养殖废弃物收集装置、安全预警与电力保障系统等;同时,还拓展装备功能,搭载海景客房、宴会厅、厨房、办公室、会议室以及智慧渔业中心等旅游功能舱室,开展休闲渔业,是一个集科技养鱼、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海洋牧场平台。
图8 闽投1号
2.在建平台
“乾动2号”浮体结构类似“振渔”系列(见图9),水体2万m3,总长65.5m、最大宽度31.5m,养殖网箱总长60m、最大宽度26.25m,预计2023年9月建成后可在连江海域下海养殖。
图9 乾动2号
“澎湖号”拟投放宁德市西洋岛海域(见图10),总投资3500万元,桁架结构,浮体尺寸长84m、宽32m、高22m,配有旅游、餐饮等附加功能。
图10 澎湖号效果图
3.计划建设平台
泉州市惠安县拟采取租赁方式向福建省某深海养殖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租赁半潜式养殖平台(见图11),发展深海装备养殖,目前已完成意向协议签订。
图11 闽投惠安1号效果图
莆田市秀屿区已与福建省某深海养殖装备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1台3万m3深海养殖装备定制及意向承租协议,并确定选址为南日岛东部海区;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也正与该公司协调,拟签订1台3万m3深海养殖装备定制及意向承租协议,目前已根据报价调整了成本测算方案(见图12)。
图12 闽投秀屿1号效果图
漳州市东山县依托“中国海洋生态牧场”渔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和福建省某深海养殖装备租赁有限公司签订意向养殖装备定制与承租协议,租赁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2个,各6万m3水体,拟放置于东山宫前湾外海(见图13)。
图13 闽投东山1号效果图
2021年,福州市实施“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项目,连江县根据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计划2021年建造10台深远海养殖平台,5年内建成100个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养殖平台年产约10000t优质生态鱼的目标。2022年7月,连江县出台《连江县深远海渔业养殖设施登记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参照《渔业船舶登记办法》,为这些平台进行船名核准、国籍登记、所有权登记。有了这张身份证,价值几千万元的养殖平台可以参与投保,极大降低了养殖经营的风险;还以实现交易,将养殖平台卖到全国乃至国外,获取更多发展资金。
一是发展较快。2018年开始筹建,2019年有2台开展实验性养殖,截至目前,5年时间发展到18台套。二是规模较大。目前在养鲍鱼15000箱,在养鱼类22万m3水体,居全国第一。三是模式多样。有鱼类养殖平台和鲍鱼养殖平台,平台大小从万吨至6万吨不等。四是发展区域广。福建省沿海地区除厦门市外,相继开展深远海养殖,福州市连江县是平台养殖集中地。五是支持力度大。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各级财政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六是参与热情高。国企、民企、个体参与热情高,资本雄厚,技术力量、抗风险能力强。七是前景看好。当前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福州市“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项目仍在持续推进。
一是建设技术有待完善。深远海养殖是一个综合体系,涉及装备、工程、养殖技术等方面内容,需要高度协调配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才能实现经济可行。目前,海上平台养殖还处于研发与创新阶段,养殖平台设施系统研发水平尚待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养殖平台设计理念、平台建造、养殖应用三方之间的协调、沟通还亟需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和继续积累经验。
二是平台建造成本高。鲍鱼平台中一个鲍鱼笼造价成本1.25万元;鱼类养殖平台万吨级千万元以上,6万吨级造价7000多万元,立方养殖水体造价折合1200元。目前主要经营模式为国企或民企建造养殖平台,养殖企业租赁养殖。
三是养殖技术仍有待提升。深远海养殖发展时间短,大家普遍缺乏系统的深远海养殖技术与经验,主要是套用内湾小网箱养殖技术,智能养殖技术和智能设备使用经验普遍不足。在深远海养殖中,网衣清洗、网衣附着物藻类和藤壶清理尤其困难,若藤壶不能及时清理将造成鱼体擦伤发病。
四是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由于养殖技术壁垒、投入资金、养殖经验和养殖效益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其他养殖品种的良种供应跟不上,目前福建省深远海平台养殖品种主要是大黄鱼、鲍鱼两种。
五是人才培养有待加强。深远海养殖是海水养殖的创新和拓展,因发展速度快,管理人才较为缺乏,亟需培养装备精细化管理、养殖设施智能化管理、产品市场化营销、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产业化高层次人才。
福建省是海洋渔业大省,深远海养殖在这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提升养殖海产品品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升养殖产量与生产效率方面,我们均可有很大的作为。
评估养殖环境承载力,控制养殖平台容量,规划好深远海养殖发展布局,明确不同类型养殖平台布设区域、位置、空间距离,防范深远海养殖平台布设“不深不远”、近岸投放或过度集中现象发生。坚持“安全性、可行性、适用性和便利性”发展策略,做到有序推进养殖平台建设。
深远海养殖远离大陆,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面临的气象与水文条件更复杂,生产风险更大。因此,要结合沿海地区实际情况,对选址、锚定方法等相关事宜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从而提高深远海养殖的安全性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建议强化政府对深远海养殖和海上作业的指导能力、监管能力和救护能力,加大海上养殖设施质量检验、安全监督检查以及第三方评价的力度,加强对深远海养殖设施建造投放的审批,确保深远海养殖生产安全。
一是增强深远海养殖机械化作业装备、智能化管理系统以及物联网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和配备。二是开展养殖技术研究,筛选养殖品种,掌握适养品种,摸清养殖品种生长规律、营养要求、疾病发生等。三是研究如种苗配套设施、规格要求、养殖技术要点、风险控制等相关问题与解决办法,总结养殖技术工艺或规程。四是开展养殖环境监测,了解养殖环境水文、水质动态变化。五是开展精准养殖信息采集,平台开展养殖以来,各地养殖情况、经济效益信息数据还比较模糊,甚至不全、不实,要尽快推动该项工作。
福建省深远海养殖设施或装备发展支持政策已落地,但目前补助对象主要针对鱼类养殖平台,补助标准指标为网箱围体空间大小。应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补助办法与标准,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导向偏差,防止企业片面加大或只考虑养殖水体大小,弱化饲料投喂、成鱼捕捞、水质监测、养殖生物实景观察以及生产资料陆海转运等辅助配套设施建设的情况发生,降低设施与养殖安全隐患风险;其次,在发展鱼类养殖平台的基础上,还应同时注重发展其他品种养殖平台。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福建省内外高校应紧跟深远海养殖智能化、信息化、产业化融合发展趋势,以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水产专业人才,调整或增设深远海养殖平台精细管理、智能操作等相关专业,为促进我国渔业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输送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