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博物馆藏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文化赏析

2023-06-03 11:24:25韩波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
关键词:铜镜博物馆文化

摘要:铜镜有着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古人照面的生活用品,是丰厚青铜文化艺术遗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中国铜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十世纪,一直延续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时期。金代铜镜在承袭唐宋的基础上,融合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特点,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时代特色。文章以凌源博物馆收藏的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为鉴赏对象,在分析其视觉形象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社会文化、生命文化四个维度,阐释凌源博物馆收藏的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文化内涵。

关键词:博物馆;吴牛喘月;铜镜;文化

凌源博物馆收藏的汉、唐、宋、辽、金、元、明、清时期的铜镜共121件。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方形、葵花形、钟形等。铜镜背面有花纹,背心有镜钮,有横穿孔以系带,即是盛水铜器扁平化的遗痕,盛水铜器的花纹是在表面的,扁平化后则在背面。镜钮是器足的根蒂[1]。虽然铜镜的正面就是一块平平的、带有铜绿锈的金属片,但是它的背面却是另外一番样貌,不仅有复杂的花纹和精美的装饰,而且还有非常珍贵的铭文,从这些图案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铸造工艺、科技水平、风俗民情和历史文化等,极具美学价值与考古价值。

一、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的视觉形象

“吴牛喘月”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览》,讲述了汉代吴地的水牛觉得暑热难耐,在晚上看见月亮也以为是太阳而伸出舌头喘息的故事[2]。凌源博物馆收藏的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图一),为金代时期流行的故事镜,铜镜背面以镜钮为中心铸有大量的水波纹,水波纹细密规整,象征多水的吴地,镜钮上方祥云缭绕,月亮浮于云上,中间以仙人现象、树木形象作为填充,枝叶繁茂、春意盎然,起到了衬托效果。下方为起伏不平的水河流,波浪起伏、波谷回旋,一牛卧在岸边,凝望着皎洁明月,此刻水牛尾巴下垂,似乎难耐溽暑炎热。

(一)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

故事镜是金代铜镜的主要类别之一,常见有吴牛喘月故事镜、许由巢父故事镜、柳毅传书故事镜等多种,尤以柳毅传书故事镜最多,金代故事镜的流行与民族文化的交融紧密相连[3]。 从铜镜造型上来看,凌源博物馆收藏的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有明显仿唐宋的痕迹,沿袭宋镜质地轻薄、圆形造型等传统特征,且在此基础上融合女真民族特征,如由莹澈变为昏暗的铜质,镜体更为厚重宽大,鲜明体现了文化交流交融现象。从图像内容上来看,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题材源自汉唐宋三代铜镜上的吴牛喘月图案纹样,它源于中原民间传说,镜上的人物衣着、自然环境、故事内容等元素具有鲜明的中原地区文化特点。“吴牛喘月”讲的是江浙一带的水牛害怕酷热,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因此发喘。此成语用来比喻因遇到类似的事物而胆怯,也借指天气酷热劳作辛苦。同时吸取宋代铜镜写实为主的审美特征,不再局限于抽象形象,且构图满而不塞,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这象征着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融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女真族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民族风格,以及中原先进文化对女真族的深刻影响。

(二)粗放狂野的艺术文化

较之汉唐时期的铜镜,金代铜镜有其独特的艺术之美。从形体来看,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比宋代镜铜质略泛黄。这是因为金代造镜时制范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是由于金朝统治地区少铜,且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和耐用性,所以为了追求铜镜铸造的简易性,延长铜镜使用寿命,加强便携性,在铜镜冶炼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提高锌和铅的比例。由此形成了金代铜镜自己的特色,即铜质由莹澈转为昏暗,色泽泛黄的现象更加明显。相较于宋代铜镜,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镜体显得更加厚重宽大,外圈较薄而内圈较厚,不如唐镜浑圆丰满,不如宋镜质地轻薄,且镜钮由大变小。在纹饰内容上,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沿袭了宋代喜爱市井风情题材的艺术风格,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吴牛喘月故事纹,取代了以往繁缛的纹饰,使得铜镜更加世俗化,突显女真人审美情趣。在构图布局上,虽然不及汉唐精美细致,但是却敢于突破以往规范化图示,其中边缘以宽素缘为主,采用并列式布局。整个画面疏密得当,图纹纤细清新,以镜钮为中心安置水波纹、缠枝花草变形纹、水牛纹等铜镜内视觉图像,加之高浮雕制作工艺精雕细琢,用远凹近凸的手法呈现出自由活泼的图案。荡漾的水波和类似缠枝的如意云纹,占据了镜面大部分空间,回旋形成一圈带波纹,右侧大树枝冠延至右上方,突出了水牛的特定生活环境。上部祥云缭绕,托起一勾弯月,倒映于水中。镜钮下方,浮雕一头水牛,腰身浑圆健壮,四腿劲健有力,牛角弯曲,形态生动传神。镜钮左侧一仙人身着交领长衫站立在树下的岩石上,似在向对面观望。此刻的水牛牛头向上仰望,尾巴下垂,衬以水草纹,好像在逐浪嬉戏。水牛望着天边的月亮,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整体而言,高凸的月亮纹、缠枝花草变形纹、水牛纹与水波纹搭配显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显出力度美和动感美,散发着粗放狂野的艺术气息[4]。

(三)坦荡勤劳的社会文化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铜镜在给人视觉享受的同时,还承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这就意味着其在选择题材时,要有意地表现那些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助力社会风气改善的故事,这是对金代铜镜文化内涵直接明了的总结。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以生动的画面,一方面展现了当时社会民生状态,间接反映了所处时期的社会风貌,另一方面也宣扬了勇敢、端正、坦荡、勤劳的社会文化。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言语》中写道:“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此外,也有对吴牛喘月的另一种解读。吴牛喘月,起于先秦吴地,多写在早秋之热里。这里的早秋指的是夏秋交节、暑热旺盛期间,是需要牛耕作下田的阶段,天气明显的特征是高爽和高热并行。虽然有西风吹拂,但是比盛夏还难捱。此时正是江南地区商贸繁荣的时期,为了及时传送货物,码头上的劳动人民要在太阳暴晒下拉纤行船,即使汗流浃背,也要应对旺季的到来。因此,后世往往用吴牛喘月来形容勤劳的劳动人民,用以歌颂那些不畏炎热,坚守工作一线的劳动人民,折射古代运河船工的艰辛。由此,凌源博物馆收藏的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文化内涵也不言而喻,它或嘲笑胆小者,表达一種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行事坦荡的道德品行,勾勒出一种狂野的草原文化风格;或歌颂勤劳,表达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弘扬热爱劳动、勤奋做事、勤勉为人的社会文化,以及尽责、乐业的工匠精神,鼓舞百姓靠辛勤劳动开创美好的生活。

(四)灵动多变的生命文化

关于天人关系的探讨,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的构图丰富饱满,图案布局主次分明,几乎把镜背填满了,丰富但不显杂乱,展示了一个有秩序的世界[4]。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镜背是人神形象与世俗生活的对比,是粗犷与精细的对比,是均衡与整体的对比。铜镜内每个纹理图案并没有使用相互交错缠绕的形式,并非孤立的拼凑,反而运用了一种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同心圆发散模式,让每个视觉元素既处于同一界面,又保持着一定的间距,将不同主题的元素分布在铜镜的上下左右四个正方向,就如同万事万物遵循特定节奏在不停流动那般,变化中保持了稳定,并在营造和谐、柔性视觉效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协调的生命整体。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内的植物纹、动物纹饰不是抽象的、凝固的,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灵动的、流动的,在生命设计理念的加工下,无论是植物纹还是动物纹,抑或是人物纹、水纹、云纹,都充斥着生命的气息,它们形态各异,或饱含热情地蓬勃伸展,或充满活力地竞相生长,或因天气元素伏地而息,或因仰望明月而头颈高昂,用生意盎然的动植物纹飾,象征形神皆备的生命之美,体现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美,将观者引入充满画意的艺术空间,让人感受一呼一吸的生命气息。在这样的视觉感官下,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不再仅是文物,反而更像自由生长的自然场景,流动漂浮的云纹似乎在风的吹动下自由摇摆,月亮随着云朵的摇动忽隐忽现,植物纹不再是单调的图像排列,如同向四方蓬勃伸展的形态,有秩序地反复出现,隐喻旺盛的生长空间,包含着自由蔓延的生活情意,而卧着的牛仰望星空,像在诉说无限的衷肠。画面充满生命气息,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呈现生动多变的特点,进一步体现了金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赞美。除此以外,凌源博物馆收藏的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还流露出一种吉祥文化观念,对祥瑞的信仰深厚。层层的云纹,连绵不断的植物纹,这些代表祥瑞的自然物象,体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之上。汉人历来的传统,让金代人相信刻在铜镜之上的祥瑞图案,对于实现家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是奏效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代人对生活安定美好的向往。

二、结语

通过赏析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文化,可以发现金代故事纹铜镜兼具物质性和精神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而不是仅限于生活道具,其承载着时代文化精神,见证了历史朝代的变迁,构造出美妙的艺术世界。从金代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中可以窥见女真族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民族风格,以及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流历史,彰显力度美和动感美,散发粗放狂野的艺术气息。或嘲笑胆小者,宣扬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行事坦荡的作风;或歌颂勤劳,表达对劳动的赞美,弘扬热爱劳动、勤奋做事、勤勉为人的社会文化,体现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希望家庭富裕、家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朴素愿望。

作者简介

韩波,女,汉族,辽宁朝阳人,中级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辽金文物藏品。

参考文献

[1]颜宇鸿.福建永安传统木构古建筑探究[J].江西建材,2021(7):112-113.

[2]缪丽利.木构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措施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17):126-127.

[3]张雪.木构古建筑柱架层的加固抗震保护试验研究[J].科技通报,2018(2):192-195,201.

[4]巩艳.木构古建筑残损节点加固[J].智能城市,2016(11):42-43.

猜你喜欢
铜镜博物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谁远谁近?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