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

2023-06-02 02:43谌飞龙毛梦莹张卫俊
关键词:南昌消费中心

谌飞龙, 毛梦莹, 张卫俊

(1. 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南昌 330032;2.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南昌 330032)

“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国际、全国、区域等不同层级的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画卷依次铺展。南昌市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城市,不仅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而且有较强的消费优势、宜居优势、文化优势和人才优势,具备建设全国消费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但目前南昌仍存在经济首位度不高、空间结构布局不佳、典型特色魅力不彰、消费环境有待优化等现实瓶颈。因此,本文将结合消费中心城市理论并借鉴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模式,围绕南昌具备的红色革命、绿色生态、古色文化等城市特色,以期将南昌打造成富有赣鄱特色、辐射中部地区、面向全国的特色型全国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南昌在全国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引领示范、跑出江西速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消费中心城市内涵探讨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现状

(一)消费中心城市的理论特性和层次划分

围绕消费中心理论,学界主要关注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形成逻辑、功能效应等内容。关于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研究中,Glaser 等[1]从消费视角将城市看作商品、服务和文化的消费中心,构建了令人愉悦的社会交往、种类繁多的商品和服务、丰富的基础文化设施和城市的整体风貌为框架内容的城市消费四大要素,奠定了“消费城市”的理论基础。关于消费中心城市的形成逻辑研究中,姜薇和刘士林[2]从我国的政策演变视角,把我国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现实进程划分为地方探索(2006—2015年)、政策发展(2016—2020 年)、重点培育(2021年至今)3 个阶段。关利欣[3]从城市综合实力普遍较强、消费经济动力存在差异、商业消费活力各具特色、营商环境异曲同工4 个方面总结了纽约等5 个世界顶级城市拥有消费中心功能的底层基础。关于消费中心城市的功能效应研究中,陆铭和彭冲[4]指出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进一步驱动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强化人流的“向心”特征。毛艳华和信超辉[5]提出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为外溢效应、网络化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方面。目前学者们就消费中心城市具备集聚效应、支点效应、辐射效用等效应达成共识。

消费中心城市可根据吸纳和影响消费区域的地理半径划分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国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3 个层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指的是吸纳国内外消费资源、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具有集国际知名、城市繁荣、消费活跃、到达便利、消费舒适、政策引领6 大维度为一体的综合性优势,其特质可被总结为国际枢纽、消费空间和辐射中心3 个方面[6];全国消费中心指的是依托地区性消费资源展现出全国消费影响的城市,其多样化水平较高,拥有广阔本土消费市场和较强工业基础,一般从都市圈、城市群、区域消费中心的建立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消费中心指的是聚焦本地消费特色,能够吸引周边消费人群,并形成较大区域影响力的城市,包括省内具有影响力的首府、地级市甚至县域,体现本地化经济,着重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线服务业,相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消费中心城市行政壁垒小、内生发展动力强、自育程度较高。

(二)消费中心城市的实践路径

日前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基本原则,基于立足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共同作用于需求端的消费主体、供给端的消费客体和外部端的消费环境等3 大要素,构筑良好的城市消费生态。

1. 消费需求端

随着消费者主权时代的来临,追求自我表达、意义主张和圈层化认同成为新兴群体的精神需求,新生代、新老人、新小镇青年、新中产这4 大群体持续激发消费市场的新活力。在此背景下,政府以税收政策、消费补贴、消费节等为重要传导变量,加大健康管理、体育健身、生物医药等健康消费业态培养力度,重点引进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国潮文创等新兴文化产业,以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消费供给端

消费中心城市通过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打造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办公、文化体验与传承等跨界消费场景于一体的商旅新业态,塑造政民互动、资源协调与共享的智慧城市平台,积极引进银发消费、亲子消费、悦己消费、首店经济等新模式,不断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

3. 外部环境端

面向社区、便利消费、服务居民百姓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逐渐落地,政府对“培育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推动消费服务与产品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民生消费等领域应用,不断提升消费品牌市场份额和美誉度。各地通过立法保障商业街区管理,建设立体化交通网络,美化生态环境和商圈外观,推动5G 网络等数字化应用,积极打造以新科技、新技术为特色的消费环境和以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为特色的营商环境。

(三)我国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对比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根据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发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和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5 大城市的发展异同,如表1 所示。5 大城市立足基础优势,在功能定位、消费地标打造、矩阵品牌培育、区域联动协同、数字消费提档、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各自的策源能力,共同布局了文体、医养、会展、夜间消费等重点消费业态。通过5 大城市实施方案的比较,可以为指导南昌提高发展首位、夯实核心功能、培育全国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思路。

表1 我国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比分析

二、南昌加快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优势

(一)消费供需稳健向好

消费需求方面,2022 年南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 622 元,增长4.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上涨1.8%。2022 年南昌市商品零售额约1607 亿元,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消费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5.2%、12.8%、6.1%;中西药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1.6%、23.9%、12.9%,市场消费潜力较大。

消费供给方面,2022 年南昌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3%,其中卫生与社会工作投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28.0%和21.3%。网红经济产业园、华南城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等贸易基地持续改造升级,别具特色的华润万象城、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商圈街区相继亮相,减税降费、消费提振政策持续优化,助力全国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渐入佳境。

(二)宜居都市名片靓丽

在生态环境方面,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国家森林城市,“常态蓝、生态绿”成为南昌鲜明的“底色”。此外,南昌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大健康、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城市功能方面,全市义务、教育、医疗服务均衡化发展持续推进,高质量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城市交通快速化立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依托沪昆、京九两大高铁轴,覆盖赣东北、赣西、赣南等三区外围,实现长江经济带区域要素流动集散和产业竞合协作[7]。“10 分钟上城市干线道路,20 分钟上环城高速出城,市域范围内30 分钟可达”,让群众充分享受城市生活的美好。

(三)文化底蕴特色鲜明

南昌以“千年豫章郡、百年英雄城”著称,“北有海昏侯、中有滕王阁、南有八大山人”是南昌特色的国家级文化IP。“八一”基因始终流淌在南昌的城市血脉中,电影《建军大业》、歌曲《红色南昌英雄南昌》等红色文艺精品广受好评,南昌八一起义旧址群及其纪念馆(纪念塔)、小平小道陈列馆等红色资源加持南昌成为红色旅游样板地。此外,699 文化创意园、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园区赋予南昌文创商贸融合活力,目前南昌市拥有600 余处文化遗址,有条件打造国家乃至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人才吸引效应凸显

在人才新政方面,近年来南昌陆续发布了人才新政和人才“十条”等人才政策,持续开展“10 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百场校招’”系列活动,发放人才生活补贴,同步上线“i 南昌”平台,向符合条件的人群主动推送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在产业发展方面,2022 年南昌市第三产业全年产值实现同比增长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2%。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政策的优化向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就业岗位,2022 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8 037 人,新登记市场主体约24 万户,同比增幅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三、南昌加快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现实瓶颈

(一)发展首位度不高

从经济指标看,2022 年南昌GDP 总量约为7204 亿元,GDP 占全省的比重约为22.5%,“江西第二城”赣州市的GDP 约为4525 亿,按照首位度的概念(省会城市与排名第二的城市的GDP 比值),江西首位度的比值为1.6,落后于同属中部的武汉、长沙;从人口指标看,2021 年南昌以约为644 万的常住人口数量排在江西省内第2 位,落后于以898 万常住人口排名首位的赣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6%,不足80%。按照我国依据城区人口划分特大城市的标准,南昌尚未进入特大城市的行列;在金融指标方面,2021 年江西省在内地及香港上市的企业共有78 家,数量位居全国31 个省份的第17 位、中部6 省的第5 名;在历年的新财富500 富人榜中,近3 年来每年仅有2 人上榜,显示出南昌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和集群产业。

(二)空间结构布局不佳

南昌市7195 平方千米的总面积不足赣州1/5,占全省比重为4.3%,位于中部6 省末尾,未能做强省会虹吸效应;在区域定位上,尽管南昌被长三角等城市群包围,但南昌目前以建设南昌都市圈、昌九经济走廊为重点任务,未能发挥与湖南、湖北等周边省市的联动效应。在市内交通网络衔接度上,南昌在公路网的里程和密度、铁路站点的数量和市县覆盖率、“1 小时都市圈”覆盖的面积和人口上,均落后于属于长江中游城市的武汉、长沙。

(三)典型特色魅力不彰

一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粗放。独特的英雄城文化尚未转化为外籍人士可感可及的美好留昌体验和本土人士自发分享的家乡情怀。南昌的“毛笔文化”“粉文化”“汤文化”等特色缺少挖掘和宣贯,万寿宫庙会、绳金塔美食节等未能形成统一的品牌效应,特色文化、旅游、科技与夜间经济业态融合度不高。二是本土消费品牌未能打响全国市场。目前精品赣货尚未大规模走出江西,餐饮鲜有老字号连锁品牌,公众知晓度低。三是年轻群体喜爱的消费业态拓展不够。南昌在电竞、喜剧、脱口秀、音乐、话剧等消费新业态布局较少,景区对后备箱集市、露营、潮玩、稻田、飞盘、音乐角市集等文体元素的植入意识不够。

(四)消费环境有待优化

相较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南昌在全国消费中心城市的规划落实中,以单个区域行政管辖为主,部门壁垒制约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协同联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机制尚未形成,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一体化建设和市场交易联盟建设滞后,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和通达性需加强[8]。

四、南昌加快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实践路径

南昌培育建设全国消费中心城市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找准建设方位,集全省之力,做大做强南昌。借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经验,南昌应立足“红色、古色、绿色”资源优势,探索从街区到商圈、从产业到生态、从区域到全国的升级转型策略,通过创新策略服务于南昌“全国消费中心城市”的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高能级地标商圈

一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国潮街区。聚焦以绳金塔+万寿宫为核心打造市井特色街,以江纺、洪都为核心打造工业文化街,以滕王阁、榕门路、船山路为核心打造文旅轻奢消费街,以红谷滩万达、铜锣湾、地铁万科、绿地中央广场为核心打造时尚潮流街,使其成为有力承载全国消费的文旅街区。二是打造功能多样的魅力商圈。着力打造“万寿宫+滕王阁+绳金塔+八一广场+中山路”为核心的老城区商圈,擦亮“赣味”文化消费名片,加强老字号品牌与文化创意等时尚元素结合创新产品服务。着力打造以“万达广场+秋水广场+华润万象城+印象城”为核心的新潮流网红商圈,实施名品、名店、名街联动,打造汇聚娱乐、餐饮、购物、休闲和文创等多种功能集合于一体的消费场所。着力打造以“华侨城玛雅乐园+西湖万达+绿滋肴+朝阳天虹”为核心的江湖亲水消费圈,丰富游船文娱食购消费元素。三是建设高人气夜间“魅力”打卡地。推进东湖区福州路酒吧夜市街、东湖百花洲文旅夜市街区、西湖区潮阳里夜市、红谷滩区万达金街和经开区紫荆夜市5 条市级高品位夜市街区建设,推出南昌“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6 大夜间消费主题场景,拓展书店、茶社、剧院等夜间文旅消费,联动沿线资源将周边的特色剧场及艺术展览等沉浸式场景纳入其中。

(二)擦亮赣鄱特色消费名片

一是塑造数字消费新高地。加快建设流量未来产业园、泰豪VR 产业基地、综保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引入优质头部直播机构和品牌,构建淘宝等知名平台的全产业链直播生态基地。积极谋划布局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等,加快世界级虚拟现实技术(VR)中心、“智联江西”的落地。推动实体商业借助新技术拓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全渠道营销。二是打造山水美食之城。大力发展湖泊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积极开发生态观光、候鸟观赏、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做优“梅湖文艺” “农耕休闲”等主题型旅游产品。推进“一部手机游江西”等智慧旅游示范建设,创新云端展览、在线演艺、沉浸文旅等交互式手段。大力弘扬以特色小吃、风味赣菜为符号的赣食文化,提升改造豫章后街、船山路、建德观街等南昌烟火美食街,推出赣味美食地图,举办世界美食展、中餐文化节,突出“江西美如画、赣菜香天下”品牌特色。三是打响江西中医药康养品牌。发挥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的示范引领效应,加强梅岭、象山、八大山人梅湖等康养基地规划,培育和引进一批健康产业领域知名产品和企业,打造以中医药康养为核心[9],以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田园康养等为补充的康养产业链。

(三)打造多元复合消费体验

在商旅融合方面,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非遗体验、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 “文化驿站” “非遗进社区体验点”,建设公共文化云、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以南昌为中心的环鄱阳湖遗产群,组建汉代文化研究中心、万寿宫文化研究中心、八大山人书画研究中心等重要研究基地。围绕“购、食、游、娱、秀”等项目开展音乐节、美食节、非遗节、电音节等活动,做强“新国潮”文创、原创音乐、本地脱口秀、数字娱乐等新潮业态,做好“文物博览”“八一传承”等国际性产品。在会展体育方面,以“聚焦国际展、主攻全国展、紧盯产业展”为抓手,提升世界VR 产业大会、中国米粉节等展会的影响力,支持举办国内外IP 主题展和高水平体育赛事,加大优质展会和品牌入赣、推动高品质品牌和产品出赣。

(四)深化区域消费交流合作

依托沪昆高铁、昌吉赣高铁,以赣江新区为引擎,以九江、抚州为支撑,以1 小时交通时空距离为半径,联动丰樟高、鄱余万、奉靖永等周边县市共创发展。加强南昌与武汉、沪广深、长株潭等城市群融合互动。推动撤县设区,拓展城区面积,发挥各区比较优势,强化错位发展,促进全面繁荣。

(五)多方合力营造优异环境

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市政府领导牵头的全国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市区联动、部门联通,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开展创新试点示范宣传。以“乐购洪城”为主题,聚焦“商旅文、游购娱、吃住行”领域,通过“政府补贴+平台支持+企业让利”方式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力度,支持商贸企业发展,打造艺术季、消费季、休闲季等特色文旅活动;在营商环境上,优化大型商业促销、知名品牌发布活动审批流程,鳞选综合反映全国消费中心城市水平的核心指标纳入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在宣传推广上,紧紧围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天下英雄城”城市品牌口号,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创作南昌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借助国家外事交流、国际赛事等重大全球性活动,开展城市文旅宣传推广,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线上社交平台上联动网友发起“我爱南昌”挑战赛,打响“消费在南昌”城市品牌。

猜你喜欢
南昌消费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南昌护桥记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