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海洋牧场渔业发展新业态

2023-06-01 07:36海洋与渔业罗茵
海洋与渔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鱼礁网箱牧场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罗茵

近 年来,广东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出将“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

那么,海洋牧场是什么?它与深远海养殖又是怎么结合的?海洋牧场应该具备怎样的功能,现代化的海洋牧场具备怎样的特质?海洋牧场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广东发展海洋牧场又具备怎样的优势和挑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研究员秦传新。

秦传新同时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并于2016年3月担任南海所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副主任,一直从事渔业资源保护与环境修复和人工鱼礁与海洋牧场的研究工作,对于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状况有深刻的认识。

“海洋牧场”是一个不断在演变和完善的概念

从世界海洋牧场的发展来看,一开始日本及欧美学家对“海洋牧场”的界定主要偏向“资源增殖放流”。1971年,日本首次提出“海洋牧场”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能够为人类持续提供食物的海洋系统,并于198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定义偏向于“资源栽培型渔业”,提出通过人为干预(人工增殖放流与建立人工鱼礁),利用电子学、信息学、动力学等方式,掌握洄游性鱼类习性,增加鱼、虾、贝等海洋资源。

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理念始于20世纪40年代,海洋生物学家朱树屏提出“水是鱼的牧场”理念,倡导“种鱼与开发水上牧场”。关于海洋牧场理念最早的文献记载时间是1965 年,曾呈奎院士提出使海洋成为藻类和贝类的农场、鱼虾的牧场,达到耕海的目的,并于1978年提出“海洋农牧场”构想,具体指通过海水养殖实现“农化”,通过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实现“牧化”。

秦传新介绍,在“海洋牧场”的发展史上,还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是冯顺楼老先生,他被誉为“中国人工鱼礁之父”,他于1980年研制成功“四片式扩口网”,开创了我国网具改革的新纪录;1983年,冯教授首次指出捕捞业“只捕不养”的原始生产方式将造成渔业资源的衰竭,积极建议改革网具,发展外海,大力投放人工鱼礁。后经长达10年的理论研究,冯顺楼在1993年发表了“海力论”学说,第一次把渔业生产与海洋的再生能力结合为一体,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理论。

其中,广东在上世纪80年代就投放了人工鱼礁,6年间在惠阳、南澳、深圳、电白、湛江等市县试点投礁4654个、18227m3。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广东省的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开始得很早,但上世纪90年代是海洋捕捞蓬勃发展时期,相关工作在当时有所减缓。

随后在1998年,我国引进挪威HDPE圆形浮式网箱,开启了我国深水网箱养殖先河,2001年,成功实现了HDPE网箱研制全国产化。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首次为海洋牧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2015年,原农业部启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工作。2017年,南海所与其他8个单位共同起草《海洋牧场分类》行业标准,该标准于2017年9月1日实施。今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八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广东有15个入选,截至目前,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169个。

秦传新指出,“海洋牧场”是一个不断在演变和完善的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对海洋牧场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等单一生态工程的阶段,并没有从系统构建及人为管理等角度对海洋牧场有更清晰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发展,内涵才变得丰富起来,产卵场、海藻床、栖息地修复,设备、管理等内容也被容纳进去。

目前,“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现代化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与方法进行管理,最终实现生态良好、资源丰富,产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海洋渔业生产方式。

广东发展海洋牧场有资源及产业优势

秦传新指出,海洋牧场既能养护生物资源,又能修复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在践行“大食物观”总体方针的主要措施。目前,根据不同的功能,我国的海洋牧场划分为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综合型海洋牧场五种主要类型,对比山东省经营性的海洋牧场来看,广东的海洋牧场多以公益性的生态修复型为主。

近年来,广东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被写入工作报告。《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要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高质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广东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广阔的深远海空间,加上温度适宜,适合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的优良区域。广东也是海洋渔业大省,2022年广东渔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前三季度渔业产值为1289.76亿元,同比增长5.4%,为国民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动物蛋白。

在种业支撑方面,广东实施“粤强种芯”工程,通过培强扶优和自主创新,建立健全水产良种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广东水产苗种产值64.84亿元,其中海水鱼苗占全国超40%,培育了金鲳、花鲈、军曹、石斑鱼、鮸鱼、章红等一批海水优势鱼种。

秦传新表示,广东在资源、品种及产业积淀方面都有优势,在物流方面也能形成南北联动。“在发展方向上,基于优势,广东可探索海洋牧场与深远海网箱养殖、游弋式养殖工船及渔旅等融合发展模式。”

不久前,广东提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十六字的路线图,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也就是广东的海洋牧场建设将梯度利用海洋空间,近海、中海、远海各尽其用,同时陆海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我理解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海上农场,是现代化的渔业经济区。”秦传新解释,广东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需要与种业、装备技术、深远海养殖、精深加工及休闲渔业等多产业配套,形成多种生产要素组合,在设计上做好功能分区,分块打造,立体开发,海陆形成联动开发,最大限度维持渔业生产量的同时又兼顾其他,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再造“海上广东”。

“我构想过的海洋牧场是整体化的,是海上的农牧化景观,像在山里开发一个农庄,但它比农庄覆盖范围更广、效益更可观、生态更友好。”秦传新表示:“‘现代化’除了现代化的装备,还要有现代化的技术、管理、经营模式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增养殖型的海洋牧场,以养殖装备为主体,装备则要服务于养殖对象,设计时要符合增养殖生物特性。”

吕华当/摄

目前,现代化装备的发展也推动了海洋牧场现代化发展,目前已经有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式深水网箱、桁架式半潜深水网箱等,有“澎湖号”“德海1号”“海威1号”“海威2号”(在建)等。在装备方面,秦传新表示技术已经不是制约因素,安全性上也有所突破,下一步是降低建造成本的问题。

做好设计探索适合深远海养殖的优良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广东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在数量、养殖规模等方面,逐步被一些省份超越,在全国各沿海城市积极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过程中,广东在该方向布局相对迟缓。“相对山东的海洋牧场,广东的海洋牧场需要探索合适的南方增养殖品种。”秦传新指出,广东海洋牧场的发展不可照搬国外及山东的经验。“我们都知道挪威的发展更成熟,但要直接照搬过来是不适用的,那边的海况多是风平浪静的。”早期,我国引进了挪威的重力式网箱,然后根据我国海域特点进行本土化改造,目前多为抗风浪深水网箱。

优良品种是发展深远海养殖的原动力。广东海域自然海况复杂、台风灾害频发,筛选、培育适合的品种对深远海养殖生产显得尤为重要。深远海养殖品种选择要立足品种养殖特性,同时要考虑消费市场和消费文化等因素,突出经济性、适养性和可加工性,优先选择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条完整,具备成熟的苗种繁育、养殖生产、饲料、病害防控等技术条件,兼具价值高,适合高值化加工等特点的品种。

秦传新表示,目前南海所有团队正在筛选和选育适宜深远海养殖品种。其中,金鲳鱼是深远海网箱养殖的主打品种,还具备可储存、适宜加工的特性,其“一条鱼工程”也相对成熟。南海所目前正深度解析金鲳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培育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刺激隐核虫能力强的突破性新品种。

除此之外,南海所还挑选海胆、牡蛎和扇贝等价值高的品种进行试验。在品种选择上,秦传新还提到:“很多人在进行网箱养殖的时候,都考虑到装备的抗台风能力,实际上,养殖物种是否适应高海况条件也要考虑到,品种抗不过恶劣天气也无法开展养殖。”

在科研支撑方面,广东创新了海洋牧场构建理论、突破了海洋牧场礁体设计和生境营造关键技术、构建了海洋牧场生物增殖与高效诱捕技术体系……作为科研单位,秦传新表示南海所今的重点工作是海洋牧场品种筛选、种业基础建设及产业配套的相关技术研究,对卵形鲳鲹、花鲈、金枪鱼、紫海胆等品种开展系统研究,加强品种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同时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给相关单位提供包括容量评估、区域划定和技术支持等服务,摸索海洋牧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在今年的海洋牧场推进会上,未来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要突出规划引领,构建“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产业融合—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产业新模式。还要突出全产业链建设,围绕“养殖—加工—物流—销售”补链延链强链。

秦传新指出,前期广东海洋牧场较多的是政府主导,只依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可持续的,企业主体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是未来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趋势,企业能通过运营、管护盈利,就会更用心去做,科学建设海洋牧场,也可减少无序捕捞的现象的出现。

同时,海洋牧场建设还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项目,用海及配套设施用地的审批流程仍较为复杂,海域论证也比较费时费力,流程多、周期长。海上养殖,不确定因素很多,海洋牧场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概念内涵不清、核心规律不详、关键技术不足、建设发展盲目”等问题。秦传新对此表示产业发展会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盲目建设很容易导致后续乏力,建议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慎重建设海洋牧场。要明确建起来的海洋牧场要做什么,要跟什么渔业元素结合,对海洋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养殖什么、养殖容纳量是多少等,科学、可持续、高质量地建设海洋牧场。

猜你喜欢
鱼礁网箱牧场
人工鱼礁区三种习见肉食性软体动物营养生态位研究
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海上牧场
人工鱼礁在海洋牧场中的应用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叮当牧场
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影响的初步评价❋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