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平
【关键词】文本的个性;自读课文;助学资源;阅读任务群;课堂核心目标
“文本的个性”指所教课文在阅读教学单元所处的地位与自身的特性。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讀板块中每个单元所选的文章由两类组成,一类是讲读课文(也称精读课文),另一类是自读课文(这类文章在课本目录中用“※”号标注)。因为文本的特点各不相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也会有所不同。教学时,教师应依据课标要求、文本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
就教材编者意图与课改要求而言,讲读课文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是每个单元的学习范例,学生通过讲读课文的学习获得某类文章的阅读规律与方法,并将这些规律与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文章中。而自读课文的学习,教师须引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经验与方法,借助助学资源自主开展阅读,达到学习目标,形成阅读能力。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是讲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都采用同一种教法,无视文本的个性,这样做不仅违背了课改思想,也违背了学生阅读规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基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助学资源的利用
助学资源是自读课文独有的特殊资源,它为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提供了方法与路径,有时还补充一些必要知识。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充分利用这些助学资源,就能顺利完成自学,达到学习目标。自读课文的助学资源主要包括单元导语、课后的阅读提示、课文旁批等。单元导语一般从宏观层面对单元课文定标、导向,是单元学习的总目标;课后的阅读提示是对单篇课文在内容与写法方面的小结;课文旁批往往以问题的方式出现,引发学生深入探究,体悟人生,获得精神滋养。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助学资源开展自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是帮助学生从单元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读课文《美丽的颜色》,单元导语是这样表述的:“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其中的关键信息有这样两个:第一,本单元的文章属于写人叙事类,《美丽的颜色》是传记,属记叙类文章,可按写人叙事类文章的阅读经验来学习;第二,本单元有的课文具备散文的特点,可让学生学习散文的写法。提炼了这些信息,学生学习《美丽的颜色》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二是帮助学生从课后“阅读提示”中把握阅读要领。如《美丽的颜色》的“阅读提示”是这样的:“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教师可帮助学生从此“阅读提示”中把握三个阅读要领:文章所写的事件,文章最突出的写法,文章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学生带着这三个要领,不仅能顺利完成课文的自主学习,而且还能把这些阅读要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大大提高自主阅读的效率。
三是帮助学生借助“课文旁批”训练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有这样的界定:一是文化自信,二是语言运用,三是思维发展,四是审美创造。可见,“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课文旁批:“这已经是第三次出现‘天才灵魂了。作者为什么再三强调这一点?”“第一至第四段层层铺陈,反复渲染托尔斯泰长相的平庸普通。”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文旁批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训练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以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利用好自读课文中的这三处助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既对学习目标有总体把握,又对具体文本有细致研读,更能锻炼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学资源是学生自主完成课文阅读不可或缺的“拐杖”与“钥匙”。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对学生而言,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助力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采取讲读课文的方法,教学面面俱到,不分主次。二是完全让学生自学,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课本助学资源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的课堂表面热闹,实则效率低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并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完成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教师如何让学生获取好的学习方法呢?对自读课文而言,就是充分利用“单元导语”“阅读提示”“课文旁批”。教师可帮助学生从这些助学资源中提取方法,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读课文《昆明的雨》,教师可让学生从单元导语中找方法,里面有这样两段文字:“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通过单元导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取两种学习方法:一是从文体入手,《昆明的雨》是一篇散文,以写人记事、写景抒情为主;二是从美景欣赏入手,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另外,还可让学生看课文的“阅读提示”,《昆明的雨》的“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通过阅读提示中的这段文字,教师也可帮助学生提取另外两种学习方法:一是从文章题目入手,如文章为什么以“昆明的雨”为题;二是从散文线索入手,如文章的行文线索对文章结构和主旨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总之,教师通过“单元导读”“阅读提示”能帮助学生提炼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自主完成学习,这样学生阅读的效率与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三、重视文本有效的整合
义教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学习要合理地组建学习任务群,据此,语文阅读同样要组建阅读任务群,学生可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达到阅读价值的最大化。但对于自读课文而言,如何组建阅读任务群,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组建阅读任务群,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与思考。如《美丽的颜色》既是一篇以科学发现为题材的文章,又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怎样的方式组合一组文章让学生阅读呢?对此,可以搜集一些课外阅读的文章,如《物理女杰——吴健雄》《我要用中文》《杂货店里读“天书”》《跨越百年的美丽》等,但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篇文章的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篇目进行重组。那么,如何对这一组文章进行取舍呢?
首先,可找到这组文章间的连接点。《美丽的颜色》是写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科学家作为文章题材。《美丽的颜色》一文的拓展阅读,就要选与其题材较贴近的,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也是写居里夫人的,并且两篇文章的题目里都有“美丽”二字。通过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标题中的“美丽”既指《美丽的颜色》《跨越百年的美丽》两篇文章中居里夫人提取的镭的颜色美,还指居里夫人在提取镭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格美与精神美,学生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能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了解居里夫人,学习她身上显现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其次,可找这组文章的类比点。如选《美丽的颜色》与《物理女杰——吴健雄》组建阅读任务群,一是吴健雄与居里夫人同为女科学家,二是吴健雄与居里夫人同时都具备为科学事业不惧困难、坚韧执着、顽强奋斗的精神,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科学家身上相同的人格美,不仅可以比较其相同点,还可比较其不同点。
最后,还可找阅读这组文章的任务点。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如:文章中“美丽”的内涵有哪些?文章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美丽”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问题任务亦可将《美丽的颜色》与《跨越百年的美丽》组合在一起阅读。这样的阅读任务不仅给了学生明确的阅读指向,同时学生还可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完成阅读,从而达阅读学习目标。
通过组建阅读任务群的方式,学生既能达到在课内实现好读书、多读书、善读书的目标,还能积淀语文素养,提升阅读品位。
四、重视核心目标的构建
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重点关注的是教法与学法,而对教学内容的筛选、确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不甚关心。事实上,教师在教学时特别是教学自读课文时应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依据文本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建构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这样教学的重点就容易突出,难点就自然突破。那么,如何确定自读课文课堂教学核心目标呢?
一是要化繁为简。即从自读课文繁杂的内容中筛选出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作为核心目标。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内容较多,叙写了作者自己从冒险、遇险到脱险等事件,还写了“我”的胆怯、恐惧等,对此教师应有化繁为简的功夫,依据文本的实际与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将探究如何脱险以及“我”从中受到的启迪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因为脱险情节中的“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也是学生从文本学习中悟到的哲理,这才是学生学习本文的关键所在,而对文中其他的内容则可适当简略。
二是要“找重心,抓关键”。还是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例,教师可从文章中领会到写列夫·托尔斯泰相貌平平是为了突出托尔斯泰眼睛的深邃,写访客的反应是为了突出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由此,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找重心,抓关键”,确定这样的课堂核心目标:感受托尔斯泰眼睛的深邃,感受他的“天才灵魂”;掌握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即文中写托尔斯泰相貌的平平甚至“粗俗”,是为了反衬托尔斯泰眼睛的深邃与“天才灵魂”。抓住了这两点,就找准了文章阅读的关键,可以据此确定本课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了课堂的核心目标,文中其他一些次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自读课文的教学更是一门思考空间大、探究范围广、教学方式活的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课标、研读教材、研透文本、研准课型,从而尋求合适的路径,探寻科学的策略,让学生轻松地达到课堂学习目标。这样,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取得实效,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得到培养与提高,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才会真正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