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婉洁
5月19日,第十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暨第三届公立医院绩效大会在长沙开幕。
5月20日上午,主论坛现场座无虚席,围绕“转折之年:新势能、新动能、新效能”这一主题,与会专家进行了研讨。
论坛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书记张欣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国家医保DRG付费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医保中心主任郑杰等,进行了主题分享。
许树强认为,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关键任务是動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医疗收入结构。这项任务要从3个层面一体推进:
一是“破”了之后要“立”。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后,医疗服务价格补偿要落实到位。
二是“立”了之后要“可持续”。一方面要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理顺医疗收入结构;另一方面要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制度。
三是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用改革的举措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难题,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激活力、增动力。
“现代医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王辰说,这种变化不是表型上的转变,而是更深层次的转化,体现了医学的发展方向。他分享了对医学转化10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现代医学正从以疾病为原点转为以健康为原点。协和医学院将医学定义为“医学是为(在疾病状态下)恢复、(高危状态下)维护、(健康状态下)增强人的健康而发展出的知识、技术、艺术、学术体系”。
二是从“基础医学”到医学基础。除生物学外,现代医学应全面加强与理学、工学、社科、人文学科的交融。
三是健康从“三个含义”到“四个含义”。协和医学院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人的一种良好生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环境健康四个方面”。
四是由诊治、防控、防治到“促防诊控治康(即健康促进、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六位一体全面健康照护。
五是由研究、处理“单病”到“研究、处理共病、复合病”。这是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重要技术路径。
六是从关注当下健康到关注全生命期健康。医学不但要关注当下,更要关注长期、今生乃至人类万代的健康。
七是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当代医学是以人、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这个理念要贯穿到现代医疗实践与医院管理中。”
八是从以个体健康为主要关注点到以人类健康为宗旨。“医学必须由关注独立个体到关注人际和谐、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由个体上升到群体、人类,由当下而及长远。”
九是由“临床医生”到“医生”。前者仅掌握临床医学,心系救治患者;后者掌握临床医学和群医学,既救治个体患者,又胸怀天下、普济众生。
十是对医学格局、学科体系之重新认识。按照健康照护的重点对象不同,医学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着重于个体,谋求个体化乃至基因水平精准的临床医学;另一类是着重于群体健康,谋求群体乃至人类、众生、生态环境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的群医学(population medicine)。按照健康照护的方式方法不同,医学可以分为健康促进学、预防医学、诊断学、疾病控制学、治疗学、康复医学六大类。
“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卫生健康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张毓辉说,在新时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
如何理解卫生健康现代化的内涵?张毓辉给了几个关键词,即发展理念现代化、服务体系现代化、保障体系现代化、产品装备现代化、人才队伍现代化、健康治理现代化。
发展理念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观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影响健康的因素,不断拓展维护人民健康的维度和范畴,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服务体系现代化,包括强大的疾病监测预警、重大疫情早发现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科和专科医疗服务合作分工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
保障体系现代化,要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和支付方式改革的作用,通过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有效推动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下沉,实现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
推进医疗产品装备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水平医疗机构作为创新策源地的作用,聚焦重大健康需求和生物医药重要品种的临床研究平台和支撑保障体系要更加健全,新药、新医疗器械及新技术临床研究、孵化、转化应用具有全球竞争力。
人才队伍现代化需要建立卫生健康人才需求和供给相平衡的机制,高水平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等教育谱系更加完备,毕业后教育制度、继续教育制度更加完善,形成中国特色医学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是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普遍应用健康视角分析和健康影响评估,形成覆盖全方位健康影响因素、涵盖政策规划与工程项目全周期的长效机制;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治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三医联动”更加协调高效。
郑杰介绍,国家层面建立了DRG付费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国家医保局将出台规定,每年度对DRG分组方案进行规律性升级,预计本年度很快将出台CHS-DRG(2.0版),这是基于临床对1.0版本不断试错基础上的修订和升级版本,将更加符合我国医疗市场的实际情况,也是迈出中国特色本土化分组方案的第一步。
同时,DRG管理向医院不断延伸,将进一步明确DRG结余费用的分配,大部分要用于医生的绩效奖励;逐渐归纳形成各病组的临床路径,不仅规范了医疗行为,也对医院、医生在DRG付费下开展诊疗行为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医疗机构优化成本控制,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
“无序扩张式发展的环境已近结束,高效内涵式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如果不建立配套的支付环境,医院高质量发展将会成为空谈。”郑杰说,以CHS-DRG为代表的医保新支付方式的出现掀开了这场医疗市场全方位转型的大幕,让市场看到另一条兑现价值的路径,唯有摒弃陈旧理念和不良习惯,刀刃向内、提高效率、规范行为,才能兑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