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城文化推动平遥新发展

2023-05-31 01:28张晨妍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古城文化遗产文化

张晨妍

古城文化塑造的质量决定着平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石。塑造古城文化,重在大力发展以古城文化发展为特色的实体经济,不断开辟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新时代新征程上,平遥县要以塑造古城文化为着力点,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着力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有效破解资金紧缺、技术修复难题、古城利用与开发手段单一等困境,为壮大平遥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开辟出一条新赛道。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目前,平遥古城内保存着300余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对于赓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平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平遥文化是平遥县域存在和发展的血脉,平遥古城文化又是平遥文化的主流。建筑特色、晋商文化等各种元素的流淌,形成了平遥古城独一无二的风格。平遥古城文化是集票号、古县衙、剪纸、牛肉、推光漆器等人们生产生活生存为一体的文化形态的一种表达,是推动古代农业、商业相融并进的文化创新,是见证百年晋商辉煌的历史记忆。平遥古建筑和烟火气息共存造就了文明传承的独特魅力,凝结了千百年来古城人民的情结、愿景,正是这些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古城人民。

在新的历史时代,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古城保护的关系,如何破解现实困境与尊重历史文化规律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树立从保护古城文物到保护“活着的古城”的思维,在保护和利用中保留历史记忆、传承文化基因,兼顾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塑造新时代古城文化,促进平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破解三大困境

第一,文化塑造的资金投入不足。平遥古城文化的传统离不开物质支撑,平遥古城文化在塑造中因财政投入单一、资金来源和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化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表现为:平遥古城保护资金不足,当前文化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以财政为主,文创产业效应优勢不足。现有文化产业对文化塑造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加之资金投入欠缺精准性,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的匹配度与契合度不高,制约了平遥古城文化塑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文化塑造的政策供给不足。这是制约古城文化塑造的功能性障碍。古城文化塑造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政策供给,平遥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转换提升政策供给效能。其一,古城文物分类标准不一。保护好古城的真实性、完整性难度大。作为保护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的古城,1万多居民如今仍住在城内近 4000 座明清时期的老式民宅中,在改善基础设施、保证消防安全、保障生活质量的同时,如何保护古城的完好是时刻存在的现实难题。其二,过度开发导致衍生问题频现。为了扩大商业规模,古建筑多被过度增肥,可能导致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间形成的地理力学平衡被破坏,同时过度商业化还可能导致古建筑的文化属性被削弱。

第三,文化塑造的质量不优。主要表现在技术人才短缺,技术修复能力不足。虽然在“又见平遥”“水墨电影”等项目上增加了一定的科技元素,但科技赋能平遥古城文化塑造的优势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化科技人才储备总量不足,难以满足科技赋能文化塑造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是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结构不优,特别是古城文化传承、古城文化保护、古城文化开发利用、古城文化与产业、古城文化与科技、古城文化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文化生产、文化加工、文化经营型人才不足,难以创造和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古城文化需求。有需求才有消费,有消费才会有生产,有生产才会有创造,有创造才会有保护。平遥古城文化塑造与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创造、文化保护密不可分。但是,当前平遥古城文化的塑造方式,重点以古城文物的修复为主,而且依然停留在传统性修复模式。这使其修复的速度和质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制约古城文化塑造的技术性障碍。平遥上一次修缮城墙还是在1991年耗资300万元完成,到目前为止,人们尚未从技术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团队曾在城墙东北角做过预防性保护,尝试替换材料,加强夯土黏结度,但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

优化四大路径

第一,增加财政投入。要增加古城文化建设基金在GDP中的比重。要大力发展古城新型文化产业,积极营造符合现代人文、喜好、“穿越”等文化消费新场景,培育繁荣古城文化新业态,使古城产业成为支撑古城文化创新、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柱。另外,要构建政府、企业、市场为一体的多元化财政投入机制,引导县域金融加大信贷投入,为平遥古城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目前,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项目完成后,困扰古城多年的雨污不分、积水内涝、交通干扰、电力负荷不足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第二,完善制度供给。要构建集古城开发利用保护、场景营造、居民生活为一体的新业态,形成推动古城文化塑造建设的有力支撑。建议制定古城文化公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优化古城保护、古城文化传承、古城文化创新等主体的营商环境,严惩有损古城文化保护传承的违法行为。同时,要抓好“放管服”、为企业松绑,为优秀文化人才的成长助力,这是厚植古城文化精神、发挥古城文化价值功能的重要保障。要推动理论创新,促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树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推动晋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要在对平遥古城古建筑进行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保留当地的文化特色,通过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平遥独特的地域文化可得到充分呈现,使得古城既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又有现代社会新生文化的活力。要发挥平遥古城旅游集群的辐射引领作用,建设黄河流域文化体验目的地,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业态融合发展、旅游产品供给、公共服务优化、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倾力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助力旅游提档升级,让旅游插上文化翅膀,让文化塑造旅游灵魂。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要以推动表达方式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抓手,持续推动古城文化保护中的科技创新。要推动表达方式的创新,就是要寻求“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山西故事”“讲好晋商故事”语境下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表达方法。要推动话语体系的创新性表达,要处理好讲好“晋商故事”“山西故事”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关系。要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表达的新窗口,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形式将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活态呈现,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要利用短视频、“云直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与文旅产业串联起来,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场景。要推动实践上的创新,要塑造平遥古城“活”文化,聚焦古城文化活态保护,从文化产品、旅游经济、民间游学等角度深度挖掘,高质量地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遗产品牌化。要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平遥古城在开发文创产品时可以从古城中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可以运用“神龟”的元素,结合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设计一款具有古城韵味的茶宠摆件等。要妥善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保护修缮好民居,留住古城的人,保留古城的生机。要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依托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宝剑制作技艺这3项非遗传统技艺,建设非遗专题博物馆,配套建立一批集展示、研学于一体的非遗传习所和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基地。

第四,要加强古城保护与开发中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对平遥古城进行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秉承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组建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平遥古城保护与开发小组,做好对城墙相关数据的测量存档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对平遥古城文物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估,如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来获取文物的精准数据,利用应力波与阻抗仪来测定古建筑内部可能存在的残损、孔洞等,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初步分析,运用新材料,如碳纤维材料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纳米石灰等材料加固防护作用等,保障平遥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有序进行。静静的古城与传承发展的民间技艺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古城独特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古城文化遗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谁远谁近?
翘街古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