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培育历史自信的思考

2023-05-31 09:03
政工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谱系纲要

张 瑶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新征程上,只有坚定历史自信,才能切实增强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引领责任担当。作为军校政治理论模块中的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培育学员科学历史观的主渠道,应主动担负起坚定未来指挥员历史自信的时代使命。

一、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来源

历史自信是历史活动主体对主观认定和选择的某种客观历史给予坚定的肯定、信任、尊崇和自豪,并以此作为激励自身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一种正向的精神力量,历史自信的形成有着丰厚的历史基础和实践依据,呈现为对党的奋斗成就、宝贵经验、奋斗精神的自信等丰富内容。科学把握历史自信的生成依据,是依托纲要课培育历史自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历史自信源自党的奋斗成就

历史自信的产生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源自成就取得而萌发的自豪感,即奋斗创造成就、成就筑牢自信。习主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为己任,可以说,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和贡献史。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我国的发展进步也深刻影响了世界,通过“走自己的路”,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和理论的历史性超越,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对现代化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伟大历史功勋,有力证明了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因此,坚定历史自信,就是坚定对百年来所取得辉煌成就的自信,实质上就是对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自信,这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

(二)历史自信源自党的宝贵经验

成就是产生自信的前提,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则是取得成就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善于总结经验,及时凝练关于历史发展、历史探索等规律性认识。这既是我们党自成立就具有的显著优势,也是坚定历史自信的丰厚滋养。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曾先后制定三个“历史决议”。前两个决议分别于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主要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第三个决议,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从十个方面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十条宝贵经验,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等既相对独立、各有所指,又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分别从根本保证、价值追求、思想先导、基本立场等方面呈现了百年党史的系统概貌,构成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经验,不仅是对奋斗历程的深刻反思,也是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的行动指南;不仅是总结过去的规律性经验,也是开创未来的实践性要求;不仅从成功的实践中提炼本质意蕴,也从纠正自身错误中推动理论创新。因此,作为“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党的宝贵经验揭示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确价值立场和重大理念,“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为坚定历史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三)历史自信源自党的奋斗精神

自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习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贯穿着伟大奋斗精神,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这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精神底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集中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铸就了以奋斗精神为内核的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推动奋斗精神发展到一个新境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就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铸就了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赓续奋斗精神的高度自觉。通过以上回顾,不难看出,伟大的奋斗精神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内生动力,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未来,党的奋斗精神也必将以强大的感召力、动员力凝聚中国力量,为坚定历史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历史自信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具体做法

根据历史自信的生成依据,结合纲要课的教学要求,要讲深讲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

历史自信的深厚根基在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辉煌成就,即“四个伟大成就”。因此,讲深讲透相关内容是培育学员历史自信的着力点。在纲要课教学中,要坚持整体和重点相统一的原则,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是整体把握建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并用“四个伟大成就”进行高度凝练与概括。在纲要课教学中,要围绕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结合党的百年实践历程系统阐述。由于课时有限,党的这段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奋斗历程,不可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地讲授,这就要统筹安排好教学内容,区分“点”“线”“面”不同层次理解把握。从“点”的层面看,“四个伟大成就”是根据党史分期中的四大历史时期,通过总结不同时期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得出的科学结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深远;从“线”的层面看,“四个伟大成就”一脉相承,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恢宏史诗,呈现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脉络;从“面”的层面看,“四个伟大成就”涉及民族复兴、人民解放、经济发展、国力跃升、国际影响等多方面内容,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以及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点”“线”“面”讲授的方式,对于引导学员整体把握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尤为重要。

二是重点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明确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总结,对坚定历史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纲要课教学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单列一章,突出了相关内容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三进入”的重中之重。这一章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讲充分。一要系统阐述新时代十年来在党的理论创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战略部署、实现小康等十六个方面的伟大变革,讲清楚这些成就是历史性、开创性的,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二要深入分析这十六个方面的成就如何体现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标志性成果,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两个确立”,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三是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习主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百年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下,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此,纲要课教学要坚持史论结合,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要深刻认识百年奋斗成就的思想密钥——“两个结合”。从理论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实践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探索出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成果,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讲清一脉相承的“脉”,也要讲透与时俱进的“进”,这是坚定信仰信念、掌握历史主动的关键所在。

(二)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

尊重历史、总结历史是激发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保证。因此,让学员全面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是纲要课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以坚定历史自信为旨归,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理解历史经验。从民族复兴史视角看,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纲要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而“历史经验”则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由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讲深讲透“历史经验”必须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来建构教学体系。

比如,“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要引导学员认识到,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轮番登上历史舞台,但都没能找到适合中国的救国方案,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只有在百年历史演进中系统把握,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理解,才能深切感悟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过去我们取得成功靠的是党的领导,今后要继续取得成功同样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是紧扣“四个选择”的教学目标理解历史经验。“十个坚持”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标志着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要以“十个坚持”为基本遵循,讲清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引导学员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这也是纲要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以坚持自我革命为例。坚持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百年奋斗至关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党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习主席深刻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讲授纲要课时,可以着重讲好党的自我革命史,诸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党“自我革命”的鲜活素材。在讲授中,要坚持“历史经验”与“历史选择”相统一,把握好历史事件的因果逻辑关系,比如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推动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样才能把大道理讲清、讲活、讲透,增强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

三是抓住“三个为什么”的教学主题理解历史经验。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纲要课教学的主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不仅有利于提高近现代史学习教育的质效,而且对坚定历史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要注重在讲授“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回答“三个为什么”,即从“历史经验”中找寻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有力诠释,对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论总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生动证明。比如,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时,可以从“十个坚持”中体悟党的成功密码。以“坚持独立自主”为例,我们党的成熟,就是从走上独立自主这条道路开始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是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开端,从此我们党全面开创了独立自主地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局面。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走自己的路,就是走党和人民共同选择的道路,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再以“坚持中国道路”为例,中国道路不是党和人民主观意志的建构,而是近现代史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通了,而且越走越宽广,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只要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变成现实。通过有理有据地回答“三个为什么”,有助于深化学员对近现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学懂弄通、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坚定历史自信。

(三)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力量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来源。因此,纲要课教学要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实现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强化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丰富坚定历史自信的情感厚度。

一是从宏观角度来看,要以大历史观深入理解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形成的。这就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从百年党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之中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意蕴。

放到百年党史中理解,要讲清楚“源”与“魂”。“源”即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接续奋斗中铸就的精神谱系均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水”涌流,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不同历史任务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表现;“魂”则是理念信念,精神谱系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灵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坚定的忠诚与信仰。放到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理解,要讲清楚精神谱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饱含着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放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理解,要通过与其他国家政党相对比,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核。比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党,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特质。只有以大历史观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感悟精神力量,增强信念信心。

二是从中观角度看,要立足教材资源深度挖掘融入点。要实现纲要课教学内容与精神谱系的有效对接,就必须立足教材资源进行精心设计,强化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广度”即多方面探寻每种伟大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深度”即深入挖掘每种伟大精神产生的历史原因。

例如,在“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教学中,重点讲授中国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环境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尤其要讲清楚毛泽东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之“箭”射中国革命之“的”,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井冈山精神”就是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在讲授遵义会议时,通过问题牵引,包括“为什么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形成成熟领导集体的重要转折点”等,加深学员对“遵义会议精神”的理解。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中,重点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特别是通过分析大量中国军民抗日的案例,生动地呈现“抗战精神”的内涵,感悟“抗战精神”的伟大。在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结合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迎回安葬活动,引导学员了解当年他们义无反顾走上战场、长眠异国他乡的伟大壮举,领悟“抗美援朝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在讲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时,通过具体案例,如第一代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为核武器事业贡献毕生的感人事迹,引导学员分析“‘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总之,要通过点线结合的方式,勾勒出每种精神形成发展的全景画面,提升代入感与针对性,引导学员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三是从微观角度看,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精神谱系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由一个个鲜活具体的历史链条组成,具有体系性、相继性、全面性、多样性、广泛性、丰富性等鲜明特征。要把如此丰富的内容讲深讲透,就要梳理出其内含的逻辑关系,增强教学的政治性与学理性。

一要分析其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以党的百年奋斗史为基础,是在四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财富,熔铸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彰显的精神品格,构成了百年奋斗的精神图谱,具有相继性和绵延性。二是要分析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各种精神之间互通互融,其思想内核具有连贯性、统一性,集中体现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要分析其价值逻辑。比如,“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价值,包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造福的价值底蕴,旨在维护人民利益、满足人民诉求。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运用伟大的精神力量,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只有把精神谱系内含的逻辑关系讲深讲透,才能进一步增强理性认同,筑牢信仰、信念、信心。

综上所述,依托纲要课培育历史自信,需要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宝贵经验、精神力量等本体性内容。此外,如何统筹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协同育人,推动历史自信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谱系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神族谱系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