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 刘欣
【内容提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关于日本侵华,中日两国基于自身利益,都在通过国际联盟、通讯社、报刊、小册子及名人演讲等面向欧美进行国际宣传,当时的《申报》对此多有报道。通过解读这些报道可以看出,日本宣传的特点是利用资金、技术等优势,在欧美做“有偿新闻”“形象广告”及抢占舆论先机等,为自己的侵华行径辩护或掩盖;而我国则努力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请求国联组成调查团赴中国调查、邮寄照片到欧洲进行展览以及邀请知名华人基督教人士赴美国进行演说等,诉诸事实,揭露日本的罪行,反击日本的虚假宣传,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关键词】中日宣传斗争 《申报》 国际宣传 抗日宣传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对于日本侵略中国(包括“九一八”以前),欧美国家大多比较摇摆、中立,这给日本在欧美大肆进行宣传,粉饰、正当化自己的侵略行径提供了可乘之机。面对日本对中国及中国人民的造谣、污蔑,国人纷纷拿起国际宣传的武器,利用各种机会、媒介与渠道,在欧美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反击日本的虚假宣传,这对于打击日本侵略者、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大报,《申报》对此多有报道,本文即以这些报道作为研究的主要依据,着重从宣传效果的角度,对两者的宣传斗争作比较研究。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中共当时也有抗日国际宣传,如通过斯诺、史沫特莱等进行的国际报道,但因《申报》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本文探讨的主要是中共以外国人的抗日宣传。
一、日本对欧美宣传的主要做法
日本通过向欧美宣传中国人“排外”,以及中国为“无组织、非近代国家”“无秩序之民族”“赤化”“苏联出兵中国了”等,丑化、非法化中国及中国人形象,为其侵略行径进行辩护或掩盖。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搞有偿新闻与形象广告,占领欧美新闻媒体宣传的高地
日本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国际宣传方面倾注了大量的资金,这是其在国际宣传中能够占据优势的最根本原因,如仅在1928年制造的“济南惨案”中,日本就“支配国际宣传费百万元,其数可惊”。①有了巨额的资金支持,一方面日本通过收买他国的政客、学者、记者,以及给予他国媒介津贴等,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大搞有偿新闻:“其(日本)对美国而言设法收买记者为彼张目……”②“日人复尽量收买美国有法西斯倾向的无耻文人,如沙柯尔斯基,如前在中国之美国副领事汤生,如穆尔、温德尔、威尔逊、佩莱,及其他我们平常所不知道的美国无耻文人,草成为日人张目的文章,强向各大报纸投送,以求达到淆乱美国舆论的目的,而中伤美国和中国的感情。”③而且,“在报纸而外,他们对于现代宣传的利器广播电台,也不放松。日本暗中雄贴美国电台,请若干曾至日本或伪满免费游历的大学教授及新闻记者,这些新闻记者及教授等,因受日人优待,无形中受了他们的影响,因而在所謂实地观察的广播中,无形中替日人散播毒素,影响美国舆论。”④另一方面则直接在重要的媒体上做形象广告:“日本政府每年花了一大笔款子,专做此项工作。就是满蒙的问题,在美国书报杂志上,时时有日人的文字,论日本如何需要满蒙,及满蒙归了日本的管理以后,一切事业,将要如何发达。这种论调,在各国的书报上都能见到。”⑤“在日本进行对华侵略后,英国著名的报纸《泰晤士报》上就见到一打以上的日本要人签名的漫长的公开信,想扭曲事实,动英国大众视听。”⑥《泰晤士报》上日本要人签名的“公开信”,显然是花钱做的间接、隐晦的形象广告。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有偿新闻与形象广告,在当时的欧美起到了不小的预期效果。“济南惨案”发生后,“一时欧洲舆论,对我颇多不良之影响,盖日本常年对外宣传经费,为数颇巨,布置自较缜密,而济案又为其预定之计划,无怪其能从容发挥。”⑦“(日本)出兵东三省的时候,起初各国舆论,还肯主持公道。”⑧但“到了后来,又渐渐倾向于日本的单方面,而尤以法美两国的报纸为甚。自十月十八以来的《纽约时报》,请大家读一读看就可以知道了。”⑨这是因为,日本“尽力向国际宣传,日本目前在东北之主要任务为‘剿匪,为‘应征。以故最近欧洲报纸对东北问题之标题,已从‘日本占领满洲一变而为‘日本在满剿匪,可知欧洲舆论界之空气,已完全为日本电讯政策所笼罩。”⑩
(二)充分利用日本同盟社的优势,抢占欧美舆论引导的先机
在通讯社方面,国内实力最强的当属国民党的中央社,但在国际宣传方面,“中央社在国际间的力量不能旁及海外,较之日本同盟社在国际间的活动的确相差太远。”11日本同盟社代表日本官方,“在伦敦、柏林、纽约、巴黎、日内瓦、温哥华、檀香山等处设有支社或驻有特派记者。”12且日本同盟社由联通社与电通社合并而成,而联通社与美国美联社订有交换电讯契约,电通社与美国合众社订有交换电讯契约。13所以,当中日冲突发生时,日本同盟社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将代表日本官方利益的消息传至西方媒体发表,而中央社“向国外发的新闻,多半是由路透社代发的”。14这些为中央社代发消息的“路透等社,当无事之时,尚可任便代为传递,利害有关则将我之消息延搁。”15但“新闻贵乎迅速,报馆得一消息后,登于封面,待第二消息至时,则登于第二三页上矣!社会人士大都注意封面之重要新闻,迟到之消息登于第二三页者,则或竟无人寓目。”16这就造成在屡次日本侵华事件发生时,日本人在欧美都能比中国抢先发布消息,从而在西方人头脑中形成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比如1928年的“济南惨案”,“发生一月后,海外方能明了真相,非特西人如此,即我国驻外使领馆亦莫不然。”17即使后来得到了改进,但由于要由路透社等代发,依然使得“中国官方所发表的新闻多半要比同盟社消息缓一二日,日人就常利用这一二日时间尽量发展他们颠倒是非黑白的伎俩。虽说有时我们还来得及更正,但更正并不见得就能够把读者的疑窦完全消灭掉。”18
国人中的有识之士,就国内通讯社国际宣传力量太弱的问题,也曾提出过改进设想:“宜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国府外交部及全国商界报界一致进行,组织一强有力之国际通信机关,遴选深通国际形势之专门人才,分赴欧美都城,调查各种问题,发电回国。待基础已固、消息已足,然后将外国电讯社在华所发之国际消息包购,并与之订立交换新闻之合同,再经过若干时期之后,此种电社必可获得国际信任,加入国际电报通讯社大同盟,至此时期,国际宣传之目的达矣!电社创办之后……每年经费至少须三百万元,行之三年,效用始能昭著。”19但由于经费等原因,这些设想在当时难以实现。
(三)非政府性质的媒体或组织在欧美宣传侵华的“正当性”
除同盟社的新闻宣传以外,日本政府还直接制造宣传品,如:“日本刻派专员在满调查搜集其所指中国军队与官吏侵犯日本在满特权之证据……日本现拟将其所认为受于中国东北军队与官吏之种种痛苦事件,不日开单向世界发表。” 20所谓“向世界发表”,即或由同盟社发表,或在西方媒体上做有偿新闻,或提交位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等等。除了官方宣传,日本还有许多非政府性质的媒介或组织,它们一般都接受或很可能接受了日本官方的资助,在欧美利用各种方式宣传日本侵华的“正当性”,兹举几例如下。“大坂外国语学校学生,组织满蒙研究班,先编成一小册子,题为《满蒙事变之性质与日本之地位》,译成外国语,分寄世界十三国之各新闻杂志社。”21“除派遣有名人物如石井菊次郞至英美宣传外,美国之日本商业协会及北美日人协会,皆尽量印刷小册,散布谣言,说明日本对华不宣而战之目的,乃在防止中国共产主义的传播,乃在‘开化中国等。” 22“朝日新闻,复出一‘图画中之日本,把日军与中国儿童游戏的照片等登载画刊内,加以荒谬的英法文说明,说这是中国业已从压迫下解放出来,享受自由快乐的儿童……此外日人复有一东亚新闻社供给英国各报关于战争消息;伦敦日本商人协会则供应许多把战争责任推诿在中国身上的小册;英文杂志《现代日本》,则发表日本政府对华作战之重要文件。”23
二、中国对欧美宣传的主要做法
针对日本在欧美进行的强势宣传,中国在1925年后日渐觉醒,针锋相对地与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尽管中国人的宣传在多数情况下不能抢占先机,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后发优势”,赢得一些国际舆论的理解、同情与支持。
(一)利用国际联盟澄清事实真相
1920年在日内瓦成立的国际联盟,是联合国的前身,也是当时最重要的国际机构,在国联的发言、提交的报告及所作的演讲等,一般都能较快地为欧洲媒体报道,如:“《日内瓦日报》为此间重要报纸,与国际联盟秘书处有密切关系,今日社论谓吾人殊不信中国国民政府方有重大之国际纠纷……中国如提出复选要求,必能受联盟会之同情云云。联盟会秘书长与国际宣传部长曾邀中国代表王景岐等在国际俱乐部 谈一切,据记者观察,中国代表今正在奋力以争,联盟会各界恐中国将实行退出,甚为不安。”24日本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其反应一般比我国要快,往往能占领在国联发布消息的先机,如:“日本于‘九一八之变即在外交上集中全副精神于电讯宣传。一方面联络欧美记者,发不利于我之议论,他方面垄断电讯,抺杀东北内部之真相。当事变之初,我方代表尚未得政府详细之训令,藉作对付张本,而日方早已将种种不真确之事实,利用自有之电讯,拍达日内瓦。于是日代表振振有词而我代表反默然无声。”25“日代表在国联会议中公然宣传我十九路军为非中国政府所属军队……”26
中国政府也认识到,国联虽然难以主持正义,但却是一个可以向国际社会公开发声的地方:“国联差不多完全为列强所包办独揽,并且藉着国际联盟的名义来欺压弱小国家,小国简直毫无公平或利益可言。但中国对于国际联盟倒很可利用其为国际宣传机关。”27“我国向来缺乏国际宣传的利器。此次东省事变,大半还因国联的存在,集中世界各国的视听,而事实得大白于天下。所以说加入国联,于我们固然无利,但退出国联,于日本更有利。”28“利用国联这个机关,来作国际宣传唤起世界对我的同情,暴扬日人罪恶,也是很有用的。这种宣传作用、宣传力量,我们应该随时充分利用。我们不可因缺少制裁力量失了希望,就连对这种宣传力量也不加以爱惜。固然对于这种力量,我们不可估计得太高,但也不要估计太低了。”29
所以整体而言,当时的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利用国联向国际社会发声,仅在《申报》上提到的中国驻国联的代表,或在国联从事宣传的国人,就有夏奇峰、朱兆莘、王景岐、戈公振等至少十几人。
(二)通过香港与欧洲一些团体或人士取得联系从事国际宣传
当时的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国际化程度较高,因而在国际宣传方面,是比较重要的枢纽之一:“香港是国际人士的总汇,也是祖国对外宣传重要的枢纽……今后对全世界青年团体,及国际反侵略运动会的联系,用文字、图片、影片的交换与展览,积极调动与推动,使国际宣传强化。”30一些国人在香港创办的世界语媒体,就取得了不错的国际宣传成绩,比如:“我们中国的世界语者,站在国际宣传的岗位上先后创办的世界语刊物有《远东使者》《东方呼声》《新阶段》《正义》等等,在它们里面,我们把你们用血和肉所写成的壮烈史诗,介绍‘出国,呈现于全世界爱和平与正义的人士面前。我们都知道,宣传的工作,不只要报道士兵英勇抗战的情形和暴露敌人的恶行,同时还要积极地和各国进步的世界组织或团体取得親切的联络。所以各个世界语刊都收到多层的从世界各国寄来向你们——英勇的士兵表示大大的同情与鼓励的慰劳信……”31仅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寄来慰劳信的国家,就有荷兰、波兰、挪威与阿根廷等。再比如:“自从中国的世界宣传刊物《东方呼声》出版以后,在许多国家得到很大的反响,荷兰也是其中之一,荷兰的世界语者经常把《东方呼声》上的材料译成荷兰语又刊登在各种报纸上,并且纷纷写信来表示同情,寄捐款来支持。但他们觉得不够,还愿意替中国开抗战展览会来进一步激起荷兰民众对中国的同情,《东方呼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寄了一些照片(大部分由国际宣传处及中央社所供给),他们就把这少数照片开了好几次展览会,获得了满意的收获。”32展览会还能带来募捐:“这次展览有重大的意义,因该支部曾在荷兰援华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之下,派出许多捐款人员,参加本城募款运动,成绩超过一万二千盾(合国币四万余元)。”33“这次展览收获极大的成功,有九百多人来参观,他们对于中国抗战的关心是极其可惊的……最后我们在门口募捐……都送到中国领事馆转寄贵国政府。”34
(三)知名华人基督教人士在美国进行宣传
在西方世界中,美国的基督教色彩最为浓厚,信奉基督教的人最多。一些知名的华人基督教人士,在美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前面论述我们知道,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利用国联以及报刊、展览等进行的国际宣传,在欧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美国却似乎收效不大。不过,一些知名的华人基督教人士,利用其作为宗教界知名人士的身份与影响力,亲赴美国进行抗日宣传,却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申报》就报道了两个这方面的例子。一是顾子仁,其长期担任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副主席、特派员等职务,“鉴于国际宣传之重要,特派素享国际盛名之顾子仁博士,于数月前至美国宣传,行旌所至万人空巷,美国人士之表同情于中国,顾博士之宣传深有力焉。”35另一个是曾任南京代牧区主教的于斌:“査日自去年于主教离美后,即特派大员来美从事破坏于主教之工作,散布‘反共战争谰言,以图反对美政府之援华制日。一年以来,日方阴谋颇奏相当功效,故于主教莅美后即针对日方阴谋,痛加辟斥,使美国人士明了中国抗战不特为求生存,且系为人道正义而战……于主教抵纽约后,各侨胞团体纷纷要求演讲,于对抗战以来中国军事、外交、政治、经济、财政各项,均有极精深之分析,以客观之事实,证明中国最后之必获胜利。原稿美国各报俱已揭载……旧历元旦二月十九日纽约侨胞在于主教主持下举行‘救护车百辆运动大会,由于主教主讲后,参加游行者达万余人。游行后在四小时内即募得两万余元美金,造成空前之壮举。于主教除与中国有关振济募款机关接洽外,并访问美国朝野有力之领袖,如美总统罗斯福、美国红十字会会长大卫氏、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巴特拉博士等,均已会晤,此后并拟往各大城市促进援华救灾运动云。”36
此外,国人在欧美进行抗日宣传的方式还有:在国际反对轰炸不设防城市大会及世界青年和平大会等国际大会上作报告、演讲,拍摄反映日军暴行的电影到国外公映,以及派合唱团、救亡剧团到国外进行公演、募捐等。
三、中国与日本对欧美宣传的特点比较
综上可以看出,日本在欧美宣传的本质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充分利用资金、技术、设备等优势,在欧美抢先、大量制造为日本侵华辩护、正名或掩盖的媒介“拟态环境”,形成西方人先入为主的刻板成见。
二是诉诸西方人对中国的刻板成见。因义和团运动等的影响,西方人对中国具有“排外”等刻板成见:“吾国素不重国际宣传,故我国人一切反抗侵略运动,辄被外人目为排外,因此外国报纸多载不利我国之宣传,而真实情形转为摈弃不录。” 37而日本人在欧美宣传时,常常会利用这一点:“日本为欲掩饰其侵略暴行,并挑起国际对华恶感,辄对国际宣传‘华人排外,次之日本人又常对国际宣传‘中国为无组织的国家、非近代的国家。”38“尤其自‘九一八祸变爆发以后,日人为掩蔽事实之真相,为挑拨列强对我之恶感,其对国际宣传造谣污蔑,盖无所不用其极,‘无组织之国家‘无秩序之民族,肆口丑诋,颇足以蒙蔽国际人士之耳目。”39
三是诉诸西方人对共产主义的成见。西方人对共产主义及社会主义苏联多抱有成见,日本也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国际宣传‘苏联将向中国出兵了‘中国将赤化了等的谎言,来转移国际视线,使世界各民主国家对中国疑忌,从而挑拨中国与各民主国家的感情,使我国国际地位孤立。”40事实证明,日本这种挑拨有一定效果;“美国人对中日战事之观感,颇为复杂,对中国固表同情,又虑其赤化云。”41
我国宣传虽难以占据舆论发布的先机,但仍能发挥后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西方人的刻板成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国人喜欢诉诸事实,这是国人对西方人宣传的本质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诉诸现场事实。在国联的宣传交锋时,日方在国联掩盖、歪曲事实,中国代表则力陈事实,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中方往往会提请国联组成调查团亲赴中国调查事情真相,如:“国联日代表芳泽……谓日本军队已自吉林撤退……”42而实际上“非但未尝稍退,且已向哈尔滨区域进兵……中国实不得不再请求理事会组织国际调查委员会前往东省视察,芳泽氏对此动议,则默不一言。”43后来“日本覆牒,于国联主张组织满洲调查团表示拒绝……谓国联此种意见,不啻疑及政府庄重之宣言……”44日方的“默不一言”“表示拒绝”等,表示其不敢到现场面对事实,这就很容易让人怀疑其宣传的真实性,反过来就使中方代表的宣传,易于为西方人所相信。
其次是诉诸照片表征的事实。国人在香港所办报刊寄到欧洲以后,荷兰人请国人寄照片过去,这不仅是为了帮助中国扩大宣传,也是为了增强宣传的真实性、说服力。事实证明,寄去的这些照片的作用是巨大的,如荷兰人反映说:“以前,我们协会的干部,对于我们的计划,毫不赞同,在这次展览会中,他们完全取旁观态度。起初我们以及参加着的援华会的代表们,都不许演说几句,以促起公众对我们展览会的注意。但后来终于因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于是当局者也允准我们募集捐款,售卖小册子和刊物了。大家对于中国的同情心是活跃的……你们来信说要把这些照片带到法国去。但是这里,这些照片似乎还有许多用处,不只在阿姆斯屯,在别的城市也可以利用。不久之后,我们预备去访问别的团体,举行展览,作宣传演说,以促醒对中国的同情,推销《东方呼声》,并与援华会合作。” 45荷兰当局从“旁觀”“不允许”到允许,活动从阿姆斯屯再开展到其他城市,可以说表征着事实的照片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的国人,对这一点也有深刻的认识:“照片比文字来得敏捷、深刻,尤其是广大的侨胞与国际友人,很容易在照片上看出中国在抗战中的苦斗与新生,这些活生生的具体事实没有夸张,亦没有强调,是宣慰侨胞、鼓舞侨胞、扩大国际宣传的有力武器。”46
最后是诉诸知名华人基督教人士所宣传的事实。美国人多数笃信基督教,而基督教徒要求有诚实的品行,顾子仁与于斌作为知名的基督教人士,其所宣传的内容,自然易于为美国人接受。
四、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申报》也报道了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为强化国际宣传所作的努力,如改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科为国际宣传局,以及增加电台广播中的国际宣传内容等,但就取得的实际效果而言,鲜有报道。整体而言,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国际宣传重视不够,投入资金十分有限,这就使得国人面向欧美的宣传多处于一种自发组织的状态,不仅人员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而且资金的缺乏也常常让这些人感到捉襟见肘,如:“近年鄙人与同志创办中华电讯社,并在欧美分设支社及聘用特派员,虽辛苦艰难,而收效殊鲜,盖少数人之力,实难担此重责也。”47
对此,有识之士也曾发出呼吁:“我国政府如能及时觉悟,就应当注意国际宣传工作,奖励驻外使领馆的职员,用私人名义,主做国际宣传。选拔留学生中能写文章、能演说的人,专做这一项工作。这种事需要时间和精力,政府应当给以相当的报酬。国内的西文杂志,如《中国评论周报》《民族周刊》《密勒评论报》等,都是极好的国际宣传工具,政府应当充分去利用。平日应令此类刊物多做宣传的文字,并应给以充分的补助费,使能多多散寄于各国,以引起各国人士的注意。”48但因经费等原因,这些设想在当时最终难以实现。
注释:
①日济案宣传费百万[N].申报,1928-11-24(9).
②时评[N].申报,1932-05-29(3).
③国际宣传应努力进行[N].申报(香港版),1938-08-10(1).
④国际宣传应努力进行[N].申报(香港版),1938-08-10(1).
⑤寄萍.高君珊欧美归来话国难(五)[N].申报,1931-12-22(11).
⑥国际宣传应努力进行[N].申报(香港版),1938-08-10(1).
⑦张世杰之内心奋斗谈[N].申报,1928-08-13(13).
⑧寄萍.高君珊欧美归来话国难(五)[N].申报,1931-12-22(11).
⑨寄萍.高君珊欧美归来话国难(五)[N].申报,1931-12-22(11).
⑩本届国联行政会之面面观[N].申报,1932-01-25(7).
11国际宣传问题[N].申报(香港版),1938-04-16(3).
12容又铭.世界报业现状[M].上海:铭真出版社,1943:151.
13容又铭.世界报业现状[M].上海:铭真出版社,1943:148.
14陈原.抗战与国际宣传[M].重庆:中山文化教育馆,1938:10.
15王正廷表示年底引退[N].申报,1929-12-04(8).
16王正廷表示年底引退[N].申报,1929-12-04(8).
17王正廷表示年底引退[N].申报,1929-12-04(8).
18王正廷表示年底引退[N].申报,1929-12-04(8).
19夏奇峰谈国际宣传[N].申报,1928-08-11(13).
20日本搜集国际宣传材料[N].申报,1931-10-20(4).
21寄萍.高君珊欧美归来话国难(五)[N].申报,1931-12-22(11).
22国际宣传应努力进行[N].申报(香港版),1938-08-10(1).
23国际宣传应努力进行[N].申报(香港版),1938-08-10(1).
24国际联盟与我国[N].申报,1928-09-21(7).
25国际间宣传之重要性[N].申报,1932-03-08(1).
26吾人所贡献于国联调查团(二)[N].申报,1932-03-16(1).
27中宣办事处第十一次纪念周(续)[N].申报,1927-09-14(13).
28寄萍.高君珊欧美归来话国难(四)[N].申报,1931-12-21(12).
29汪精卫 最近外交方针——在法官训练所演词(四)[N].申报(香港版),1938-10-09(2).
30林家,夏杰常,郑之焕.香港青年学生的当前任务(四)[N].申报(香港版),1939-04-10(2).
31吕觉良.一封世界语者的慰劳信(四)[N].申報(香港版),1939-07-10(6).
32援华运动在荷兰[N].申报(香港版),1939-03-31(2).
33援华运动在荷兰[N].申报(香港版),1939-03-31(2).
34援华运动在荷兰[N].申报(香港版),1939-03-31(2).
35顾子仁博士演讲美国对中日问题态度[N].申报,1932-11-22(15).
36于斌主教在美宣传援华救灾 举行救护车百辆运动会[N].申报,1939-03-08(6).
37广州各机关欢迎王宠惠 法院及军政机关分别设宴为王洗尘 王氏在法院及省府欢迎席上之演词[N].申报,1928-08-24(11).
38吾人所贡献于国联调查团(二)[N].申报,1932-03-16(1).
39时评[N].申报,1932-05-29(3).
40杜埃.勿中奸计[N].申报(香港版),1939-01-31(8).
41美退休议员 乘飞机环游世界到港[N].申报(香港版),1938-11-10(4).
42感谢美国援助[N].申报,1931-09-26(4).
43感谢美国援助[N].申报,1931-09-26(4).
44感谢美国援助[N].申报,1931-09-26(4).
45援华运动在荷兰[N].申报(香港版),1939-03-31(2).
46奇卓.以崭新姿态出现 另辟画刊新途径 推荐申报画刊 创刊号今天出版[N].申报(香港版),1939-06-20(7).
47夏奇峰谈国际宣传[N].申报,1928-08-11(13).
48寄萍.高君珊欧美归来话国难(六)[N].申报,1931-12-23(11).
作者简介:赵尚,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刘欣,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