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内心的声音

2023-05-30 13:15林韫琨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布雷尼采内心

林韫琨

《当尼采哭泣》是一部由杰出心理学家创作,又具有高度哲学意义与文学色彩的小说。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复杂而真实,结构简单而容易把握,用婉转而优美的文风反映十九世纪欧洲特定的社会背景,体现个体的痛苦与挣扎,又具备情感上的普遍性,穿插了人生的四大终极关怀的主题,体現出丰富的现实意义。

这本书情节自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路·莎乐美说服名医布雷尔为她的朋友尼采教授进行谈话治疗开始,历经重重波折。布雷尔从企图将尼采诱骗至治疗的“陷阱”被屡次识破而失败,到转变思维不再与其博弈争辩,再到完成医生与病人、引领者与跟随者的角色转变,两人逐渐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并最终共同完成了自我超越。其间贯穿了种种对存在、自由、孤独、意义、绝望等观念和情绪的诠释与思考,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跟随布雷尔和尼采一同接受治疗,直面自己内心,体会那些组成我们生命又时常被我们忽视的事物的过程。

故事虽为第三人称,但以布雷尔医生为主要叙述角度,展现出类似第一人称的视角局限性,并由此刻画人物。其中,值得品味的是两位主要人物—布雷尔和尼采的孤独与自由。两人的孤独具有共同点,都可分为外界大环境造成的孤独与个人原因导致的孤独。布雷尔作为犹太人,其族群受到日益严重的歧视与压迫,是被其他民族刻意区分的被孤立的民族,对他个人的影响如尼采所说,“外在的迫害把一群人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致单一的个人无从显现”,这是一种人群中的孤独与无助。于他个人而言,则是在家族中孤身一人,在家庭中难以获得理解,在老去的道路上逐渐觉得自己追求的与想要的不一样的孤独。尼采的孤独,则是自视为人类的领航员与启蒙者,走在前方探索真理所承受的压力与自己学说与著作不受重视的寂寞,怀才不遇、受病痛折磨却以崇高自我欺骗的无奈,在人际关系上的无力。这些都是随着布雷尔对自己的了解,与尼采交往的逐渐深入而展示在读者面前的。

孤独对人意味着什么?它可以使人更敏感,能从无谓的热闹中分辨沉默,能将眼光转而向内,观照自己的内心,像尼采那样。当然有些人身处人群中随波逐流,对内心的声音充耳不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孤独的,这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有的人不习惯独处因而感到孤独,有的人的孤独不需要独处来触发,因为孤独,灵魂少了层羁绊,思想少了干扰,人因此有可能思考得更多、更深入。但人终究无法脱离社会关系,这是由物种特性所决定的,大多数人都会在心底里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在乎,这也是尼采的愿望之一。尼采爱莎乐美,不只是因为她的魅力与思想,还因为尼采将自己的寂寞在心底的投射。尼采又为什么哭泣?我认为是布雷尔医生的倾情付出获得了他的信任,他在推着布雷尔向前走的时候也在逐渐正视自己,承认寂寞也是人性的部分。

这本书虽被归类为侦探推理、心理小说,它的结构却并不复杂。叙事情节较少,大部分故事与思想都经由谈话展现,从而使情节更为集中,也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布雷尔与尼采的你来我往之间,读者也被撩拨心弦、被震撼、被感动,并且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书的文笔优美,不知是不是因为经由翻译的缘故,但这不影响情节的生动曲折和思想的深邃。并且,婉转的语言,反映了欧洲人的说话与思维模式,给读者带来仿佛处于异域的真实感。

《当尼采哭泣》中蕴含着许多对或精彩而引人入胜,或沉重而使人叹息的矛盾。它展示了许多种生存视角,最主要的是两位主人公的,他们的冲突也推动着谈话治疗的进行。尼采的视角涵盖了全人类,这也是他一开始并不愿意将他的哲学应用于个体的原因,他的追求高而远,常常视真理为一生追求,视负担为快乐,视绝望为常态和伴侣,并痛恨别人篡权的举动。而布雷尔的目光则望得更近、关注点更具体,他关心家庭、生活、自己的人生、病人的健康,因而他总埋怨尼采给他的指导不够具体。

然而,这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正是经由上面的矛盾所表现,这个主题就是“从高处俯视自己”,从远处换个角度看自己,发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布雷尔起初卖力帮助尼采,确实有取悦莎乐美的意图,但当他被尼采惊世骇俗的思想所打动后,他放下了博弈的思维,跟随尼采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行走。而尼采也在布雷尔的真诚感染下,慢慢地敞开心扉。他们完成了医生与病人间角色的转换,同时也实现了肉体与灵魂间的相互救赎。此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人物治疗与思考的心路历程与其他基本原则,同样可以为读者所借鉴,读者感受到来自其他视角的召唤,更有机会转换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去发现真实的自己。同样,书中“清扫烟囱”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心理治疗中重要的方法,通过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历、想法与感受倾吐出来,重新体会情绪的洗礼,这时困扰自己的情绪便能得到减轻,自己也更易得到解脱。正如书中所说,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成为你自己的存在”,尼采将这句话当作座右铭。它不仅要求我们选择自己所爱,更应热爱自己所选。布雷尔最终发现自己其实热爱着自己的选择,改变的不是外界而是他的心境,而尼采也从中得到启发。我们也不妨像他们一样,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解读自己的情绪背后隐藏的意义,从而发现更为真实的自己。无论这份真实自己喜欢与否,都应该承认与接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生活才有变得更好的可能。

猜你喜欢
布雷尼采内心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穿越火线之布雷小分队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猜猜我有多爱你
在梅尔顿·莫布雷的孤独(外一首)
一个作为音乐家的尼采——尼采音乐思想探析
布雷博制动盘亮相上海车展
尼采对修辞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