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政廉路

2023-05-30 09:03雷大毕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银圆筑路驿道

雷大毕

在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前楼村至杨家溪村之间,有一条长约2.8公里的王头陀岭,被人们称为“闽浙政廉路”。

据《福建通志》载,王头陀岭系开辟于秦汉时期的(闽浙)古道,到唐代时期,朝廷为了便于巩固疆域、调兵遣将、促进贸易和运送贡品等,古道建设进入鼎盛时期,在全国主要道路上设置驿站、驿道。而这段古道,就是在这个时期改建为官道,即驿道,是古时福建通向省外的四条通道之一,也是闽东、闽南一带文人墨客上京求名或促进商旅贸易的主要通道。

据《福建历史地理志》载,这条古驿道最早为秦汉时期所建,至唐末越王钱镠在此屯兵时拓宽,南宋嘉定十五年前后,长溪知县杨志再修,清嘉庆九年福鼎王绍勤重修,“民国”首任知事王邦怀、王邦彦弟兄再次出资修缮等。在多次的维修中,其中规模最大一次,应是王邦彦了,“民国”版《霞浦县志》中比较详细的记载:“清光绪中,城绅王邦彦独创(修)费八百余金。”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它虽历经了台风暴雨冲刷,但至今钱王岭保存尚好。

王头陀岭路面宽度在2.5米左右,全部采用杨家溪中的鹅卵石和青石杂块拼砌而成,阶梯高低适度,依山势而建,稍有平缓之处,采用“拱包式”砌法。路面中间稍稍凸起,均成半圆形,虽然是鹅卵石,但拼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多处险要之地,沿山势凿岩为阶,或将岩石凿平为路,或架设石板和石护栏,或凿岩洞以石条为梁架,然后再铺石板以拓宽路面,遇山涧时,便灵活地建碇步桥(青龙桥、下马桥)、遇小溪建桥(通浙桥、碇步桥),整条岭蜿蜒而上,虽饱经风雨冲刷与浸泡,但质地格外刚硬,经得起成千上万人的踏踩。

当看到这些,不禁让我思绪万千……没想到脚下蜿蜒的王头陀岭,会修得如此从容、得体。更让我想到,当时主持筑路的官员要么是这方面的行家,要么是他所召集的道路勘测人员素质不凡,他们善于巧借山势开山筑路。在筑路的过程中,对行路者的体恤关切之心,不仅蕴含在那缓缓上升的石阶之中,而且连挑山工停歇遮阴之事也考虑在内。每间隔一挑肩的距离就种上一棵香枫树,据说这些香枫树,在春夏之季过往的行人能纳凉,挑山工挑一肩就能在树下歇息;秋冬之季枫叶纷纷飘落在路上,起到保护路面不结冰又能防滑的作用。再加上路的两边有小溪相伴,一侧是小溪,一侧是肩枫,即使是晴天,小溪里也流着从山上淌下来的清泉,构成“涓涓细流如鸣琴”的人间美景。

那么,“王头陀岭”为何又被称为“闽浙政廉路”呢?这得从岭中的藏银洞或藏金洞说起。据村民介绍,在钱大王岭古驿道旁边的山崖岩石上、古桥边、山顶等处,凿有大小不一的几十个小石洞,分别用来藏着金条和银圆,而这些金条和银圆是当时修建驿道施工时所剩余的。负责工程的官员们将这些余钱,分别装进这几十个小石洞里,然后用泥封存。随着年月的流逝,石洞上漸渐长出小草来。

为了让幸运儿能够发现,他们在岭中的山崖中题刻着许多寻宝诗,在诗中暗示藏金银的地方。其中,有一块儿银诗石刻已经风化,但有心人依稀能够读懂并领会诗意,并找到藏金银的位置。当地流传着这样“行人抬轿拿不到,不高不低的人才能拿到”“谁能跳过十八跳,路边银圆用箩挑”等坊间顺口溜,结果有几首银诗被破译,在试剑石旁和下马桥及通浙桥旁相继被人寻得银圆,验证了坊间的传说。

从此,这些藏银的洞就被村里人称为“藏银洞”。念氏族人认为当年组织修路的官员很廉洁,品德高尚。为了教育子孙清廉做人,便把这条岭称为“闽浙政廉路”。

每当想起“闽浙政廉路”,它让我想起西安碑林中刻录的一则明代的36字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不贪不腐、清正廉洁,让清廉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目中,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增强廉洁意识,守好廉洁底线,廉洁之我,奋斗之我,肩负着历史责任与担当。那么,我们人生的道路将会是坦荡无穷,将会谱写出绚丽的篇章。

猜你喜欢
银圆筑路驿道
诚实的渔夫
一担银圆示忠诚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一枚银圆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筑路机械控制系统研究
筑路机械单机核算的思考与研究
从杂志到行业,看筑路机械30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