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听到樊登老师解读他的一本书,原以为他会像很多专家一样讲许多大道理,但听完后,我觉得这是人生中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大量的事实案例教会我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情感引导”法,真的很神奇。
孩子以哭闹、吵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而情感引导,就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這种情绪是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我在超市就见过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孩子撒泼打滚儿地哭喊着“要买车”,而父母在一边大声呵斥。但无论怎么呵斥,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买了。显然,这招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起了效果。那么下一次再遇到父母不答应自己的要求,这个孩子又将怎么办呢?我不敢再去想象。其实,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做情感引导了。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的心情很难过,很不开心,因为你刚才在公共场所撒泼打滚儿,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教孩子情感类的词语要比教名词难得多,就像“快乐”,它是看不到的。所以,父母要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孩子,帮助他学会大量情感类的词语。如此,孩子才能善于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当孩子在看动画片《熊出没》的时候,家长不要仅仅看到孩子哈哈大笑,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这时候光头强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熊大、熊二在想什么?”诸如此类,这都是在帮助孩子学会情感交流。
我的儿子今年八岁,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我担心他会不合群,便经常带他参加朋友之间的聚会。可是,每次他都和小朋友不欢而散。为此,很是让我苦恼。带出去,怕伤害到其他小朋友;不带呢,又担心他不会与人交往。后来,我开始尝试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出门前,我一定要告诉他不能在公共场所乱跑、乱叫;吃饭的时候,转盘子要慢一点儿……并且问他:“你能做到吗?”在出发之前、在路上,再说一次,到了饭店再确认一次,这就叫“埋下种子”。
有人也许会问了:难道这样孩子就不和别的小朋友吵架了吗?他就听你的了吗?当然不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只“埋下种子”还不够,还要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并且不断观察、判断,看他此时的状态在不在他的正常情绪范围内,如果处于失控,就要平和地问问他此刻的感受。我们要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就要先了解孩子的感受。以前我会指责、训斥,诸如“你再这样,下次不带你出来玩儿了”“你就不能让着她们”。这样一来,孩子只会更生气,因为他的情绪根本没有得到理解和释放。
后来,我换了一种交流方式:“妈妈现在特别理解你的感受,妈妈知道,你很委屈,对吗?妈妈也知道,你不想和他们吵架,对吗?你现在还有什么想法,你可以说出来。”当我准确读懂他此刻的感受时,他激动的情绪便渐渐缓和,恢复正常,这就是情感反应。
孩子的情绪若没有恢复正常,你和他讲再多的道理都是没用的。所以,要倾听他的感受,帮助他平复情绪。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进一步和孩子做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你觉得怎么做,他们才会接受你?”“如何让他们愿意和你玩儿?”以引导交流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当孩子做对了,要告诉他,你刚才的行为很好,这叫谦让、耐心、关心、忍受,并抓住时机表扬孩子—“你看,今天你就学会了‘谦让,你真棒!”当他下次再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的时候,就可以再一次告诉他“谦让”这件事。
当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互相尊重。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才会将事情简单化,将教育简单化。
其实,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而愿意蹲下身来,以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的,又有多少?作为父母,让我们试着蹲下身来,走进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就是孩子最好的伙伴!
看到自己身上的诸多不足,我只想说:“孩子,请你原谅,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还要有足够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