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老规矩

2023-05-30 02:55刘焕银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鞭炮集市

刘焕银

在江汉平原一带,一进入腊月,便开始了迎春的系列活动。农历十二月初八,谓之腊八,从吃腊八粥开始,就意味着春节快到了。腊八粥以八种米、豆煮成,也有加上核桃仁、花生仁和紅枣的,并不千篇一律。

过了腊八,集市上便热闹起来了。十里八乡的群众纷纷到市镇上赶集,主旨为出售农副产品,置办各种年货。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卖年画了!”“卖日历了!”“花椒、胡椒、姜、小磨香油了!”“有从南方调运来的鲜货啊!蜜柑、甜橘、大鸭梨哟!”叫卖之声,不绝于耳。也有摆卖各种鞭炮、年画、厨房用品的,有现场写春联出售的,还有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卖面人儿、风车、木刀、竹剑、泥娃娃、布老虎等各色儿童玩具的小商贩,再加上各种饮食摊位,热气腾腾。这样热闹的集市,以腊月十五至腊月二十三为最高潮,以后,就逐渐消停下来了。

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是北方和南方的小年,主要活动是祭灶,焚香燃烛,摆上三碗供果,谓之给灶王爷饯行,最重要的供品是一大盘灶糖(麦芽糖)。这时,最高兴的是小孩子,眼巴巴地站在一旁等待着分糖。祭过灶,就要彻底清扫房舍院落,擦窗户,贴窗花,内外收拾一新。接着杀猪宰羊、淘米磨面、做黄米豆馅饽饽、做粉丝,打豆腐、浆洗被褥、擦磨祭器、清洗厨房用具,最后,全家人轮番洗澡、理发。一家老小都紧张而热烈地忙碌起来,所有人都在准备干干净净、欢欢喜喜地迎接春节的到来。

到了除夕,就要正式过年了。一大早就忙着贴春联,门上贴的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口贴着“出门见喜”,猪圈是“肥猪满圈”,粮囤是“五谷丰登”。大门、房门上贴着门神,取看门守户、驱逐邪魔之意。门楣上贴的“忠厚传家”“向阳门第”,横批的下面还要贴三五张吊钱,红色花纹图案的剪纸,中间刻有“四季平安”之类的吉语。要搞得红光一片,喜气洋洋。妇女们则忙着做年菜、包饺子。小孩子无事忙,跑进跑出,在门外放些芝麻秆,踏上去喳喳响,称为踩岁,寓为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摆供奠酒,点燃香烛,燃放爆竹,开始祭祖,然后按着辈分排列座次,吃团年饭。这时候,全家团圆,高高兴兴。

除夕夜,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新帽,小孩子依次给长辈行礼,长辈则要给压岁钱,接着便尽情娱乐。这时,灯火辉煌,鞭炮轰响。条件好的人家,会在大门前挂起红灯笼。快到子夜十二点的前几分钟,各家各户,不约而同地点燃事先绑在竹竿上的大红卷鞭,一时间内汉江两岸鞭炮齐鸣,焰火冲天。紧接着,每家每户由一个掌家的人端着祭品,虔诚地走出大门,在门外开始“出方接神”—财神、福神、喜神。这一夜,人们通常一夜不睡,欢欢乐乐,一起守岁。

从正月初一直到初五,按老习俗,主妇们不动刀剪、不切菜、不动针线,菜肴都要在年前预备好,即使衣衫不小心刮破了,也只能待以后再缝补。待到初六扫地,也必从外向里扫,意思是“向里送,不向外拿”。男人则在这几天里,衣冠齐楚地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大小商铺都不开业,敲锣打鼓地娱乐升平。也是到初六,才挂红结彩,鸣放鞭炮,开门做生意。有的门面,赶早就摆起摊子开始卖元宵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彩灯节。这时,将过年的气氛又掀起一个新的高潮,满街彩灯闪烁,有用竹和纸扎制的生肖灯,也有荷花灯、梅花灯、瓶灯、扇灯等。还有人工用篾条彩纸制作成马尾一扯一拉能牵动的走马灯,外围画着象征吉庆的“榴开百子”“鱼龙变化”等等。广场上放烟花,冲天直上,那场景真是火树银花、人山人海,一串串笑声在广场回荡。一队队的秧歌队也已走上街头,鸣锣奏乐,舞蹈表演,一直闹到二月二—龙抬头。一般来说,过了元宵以后,春节活动就算结束了。

过去的春节活动,带有期许地里庄稼丰收,祈求家人平安的浓厚乡俗色彩。勤劳的人民,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作为旧年劳动的结束,新年劳动的开始,推陈出新地进行一些文明、健康的娱乐庆祝活动,发扬团结和睦、敬老爱幼的精神,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猜你喜欢
鞭炮集市
热闹的集市
等你,一起逛集市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热闹的集市
掉鞭炮
小鞭炮
制作纸鞭炮
红鞭炮
热闹的集市
新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