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健
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文学启蒙都来自于古诗,我儿子豆包也不例外。三岁半时,我开始教他背诵《咏鹅》《春晓》《静夜思》这样的入门诗。
刚开始,他背得比较轻松。可随着诗歌难度的增加,他很快就进入了瓶颈期,一首诗跟读几十遍都背不下来。他开始打退堂鼓:“爸爸,太难了,我不想背了!”我没有搭理他的抗议,强迫他继续背。从那之后,他的抵触心理越来越强,完全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他这种不用心的态度让我很生气。我成了一点就着的“火药桶”,动不动就训他一顿,搞得家里鸡飞狗跳。
时间长了,我也开始反思:是不是不该使用这种高压政策,或许换种方式效果更好?于是,一个新的计划浮上心头。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勾起他对古诗的好奇心,从逼着他背变成他主动背。我不再带他背诗,但会在他面前和家里的智能音箱玩“飞花令”。“飞花令”是一种诗词游戏,智能音箱说一个关键字,我和它轮流背诵出含有这个字的诗句。每次我跟智能音箱对上几句之后,它都会夸赞一句:“你好厉害啊,诗词水平真高!”
这个时候,豆包就会把注意力转向我们。豆包是个很爱面子的小家伙,特别喜欢别人夸他,看到智能音箱老是夸我,他肯定有些羡慕。我问他:“你觉得爸爸厉不厉害?”“爸爸好厉害,我也想玩这个游戏。”刚开始,面对智能音箱提出的关键字,豆包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就在旁边提醒他,如果关键字是“草”,我会提醒他“离离”,他自己就会背出“离离原上草”。“答对了,你好棒啊!”智能音箱的一句夸奖能让他笑成一朵花。有时候,我会故意刺激他:“豆包,爸爸如果没在你身边怎么办啊?你就对不上来了。”小家伙想都没想:“那你就多教我一些诗呗,这样我就可以跟你一样了。”
看来,我的“套路”奏效了。我们的“背诗大业”重新开始了,只不过这次是他主动要求的。当然,背诗的过程并没有说起来那么轻松。遇到困难,他也有想偷懒的时候。这时候,我就悄悄对他说:“你背的这首诗有点难,爷爷、奶奶和妈妈都不会,你想不想做我们家第二个会背的呢?”小家伙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等到成功背下来的时候,马上就开始“自吹自擂”。这个时候,我会配合他的“表演”:“你已经做得很棒了!爸爸相信你以后会背更多的诗,有一天还会超过爸爸,成为我们家的第一名。”豆包开心地点了点头:“等我成了第一名就教你背诗。”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一个6岁小朋友背诵《滕王阁序》的视频,就让豆包跟我一起看。他一边看一边说:“这个哥哥好厉害,能背这么长的诗。”我告诉他,哥哥背的不是诗,是古文。我突然想做个试验,就问豆包:“你想不想试着背一下这么长的古文?”小孩子的想法总是很简单的,立马就答应了我。
我选了比《滕王阁序》短一些的《岳阳楼记》。我的计划是让他用三天背一段,背完一段用一天复习,等背完第二段再用一天复习前两段,依次类推,大概半个多月就可以搞定。想是这么想,但在背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困难。古文比较晦涩,光是纠正发音,让他说清楚就要重复好多遍,更别说是背下来了。再加上篇幅太长,持续这么久的时间,豆包明显有些耐心不足。每天總是要叫好几遍,他才不情不愿地来跟我学。
为了提高他的积极性,我还是利用他爱面子的“弱点”:“这篇古文是很难的,很多上小学的哥哥姐姐都不会,你要是能背会,就比小学生都厉害了。”每背会一段,我就会把他背诵的录音发在家庭群里面,大家都称赞豆包聪明用功。听到这些夸奖,他又像加满油一样充满了动力。就这样,努力了大半个月,他还真把《岳阳楼记》全文背了下来。他骄傲地宣称,自己是全家第二个会背古文的。
经过这些事,我明白了,带孩子学习绝对不能强压硬灌,要有“套路”,带他走上正道,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去展示、去应用,才能事半功倍。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