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云
吕云洲先生的新书《尚古学步集》出版,本是意料之中,但在知悉后仍很欣慰,因几年前我说过,枝江写赋“第一人”的吕云洲先生可出专集了。在此书跨越千山万水,抵达我的书府时,我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观书封面,先生温情的近照占据封面的三分之二,书名《尚古学步集》既有楷书的运笔严谨、结构均衡匀称沉稳的特点,又有隶书的上下收紧、左右舒展的灵动活泼的风格。经阅读先生自序后,方知书名为中国十大高僧之一的昌明大师禅书传人易江先生所题。其设计大气,装帧精美,木黄的底色上撒满银白的米粒,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与此书一同邮来的还有先生再版的长篇纪实小说《黄柏之恋》和由先生主编的《枝江文史》(2022年总第八期)两本,《枝江文史》的“人物春秋”栏目刊载了我的一篇拙文,我心生喜悦,不胜感激。
先生集十年之功,研习、考迹、著述近百篇古文,选取赋三十一篇、散文类十九篇辑录之。先生自序曰:“‘尚古者,崇尚古制,推崇古道也。‘学步者,步先人之后尘,为往圣继绝学,欲著不朽之作。”先生曾任枝江市作协副主席多年,退而不休,现已主编《枝江文史》十三部,常大量查阅、品鉴古文献资料,来印证各方来稿所涉古迹轶事的真伪,先生博学、溯源、思古,修习不止也。
一、先生“学步”专注,首学“正步”
先生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仍苦读《论语》《孔子家语》《孟子》《四库全书精华》《说文解字》《古文观止》等国学经典书籍。这让我想到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写诗,心不极静是写不来的,先生也是如此。就在人们或喝酒,或唱歌,或跳舞,或打牌之时,从不喝酒打牌,从不唱歌跳舞的先生,静静地在自己的一方幽静之地—退思斋,独处静思,屏气凝神。先生在静中拓开了宁静的心灵天空,静生智,静得窍,锦缆春水,灵魂升华,在浩瀚的古典文学海洋里,窥见至美至纯的大千世界,虔诚叩拜圣人,躬身讨教古人,虚心学步,独具匠心,敞开心扉与之对话,探究古人的智慧,寻求内心的平和,笃定庄严的信仰,悟出天、地、人之道也。而创作赋也同创作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并非在文字中塞入一些“焉”“哉”“矣”“兮”“之”“乎”“者”“也”就成了古文,而是多读、多思、多写,系统构思,反复斟酌的。
先生研习《水经注疏》《天工开物》《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农书》等,还有数百部省、市、县古今方志及相关书籍,常常手不释卷,夙兴夜寐,少有应酬,数千藏书,徜徉其中,乐此不疲。先生意在夯实古文根基,用之得心应手,越写越痴迷,渐入忘我之境。先生追求的是:在领悟深远的旨趣后,穿越历史的一道道车辙,眺望现实世界更广袤的天地,始为丹青真趣,同享安静时光,续瑞相,扬威仪!
关庙山下藏遗址沉睡六千年,田间地头出石陶封存五千件,楚丹阳王城所在,秦置县上下两千年,白洋编钟演古乐,楚国侍女奏前曲,十番乐、五句子、《水经注疏》承先绪,昌明禅书僧俗共赏……捧读风格豪放,然不失婉约的《枝江赋》,我们欣赏到了枝江的“奇、妙、伟、美、壮”,犹如欣赏庄严的升旗仪式,列队士兵气宇轩昂,迈着正步雄壮有力,大踏步而来,令人热血沸腾,令人震撼。“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大概是我几年未回家乡,无比思念家乡,时下见字如面,一旦目睹家乡的酒香飘向蔚蓝的天空,农人躬耕劳作,喜庆丰收,公园里、广场上载歌载舞,一片欢腾,便不由得与先生创作《枝江赋》时投入的浓烈情感叠加,引起的共鸣吧。
“金湖景区之美,何谓之耶?或曰山虽不高,只作小家碧玉,但得天之神韵;或曰水虽不深,不比大家闺秀,但接地之元气……道是山藉水为衣,增色良多;亦说水藉山为骨,添彩几许。”(吕云洲《金湖赋》)国家湿地公园的苍翠隽永、生态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沉寂幽静之魅,尽在《金湖赋》中,亦如欣赏京剧国粹,高山流水,珠落玉盘,充满了无限的艺术美感和张力。先生对金湖湿地公园对外扩大宣传的设想,虽然直接进驻参与运作的时间达一年,但先生无时无刻不在為地方领导及管理部门积极出谋献策,倾注了巨大心血,收效也是巨大的。先生在此期间主编了《大美金湖》一书,吸引了各地摄影爱好者、书法家、美术家、作家,以及相关人士前来采风,金湖湿地公园现为枝江的一张靓丽名片,先生功不可没。
“水上娱乐,野鸭为伴兮,白鹭为侣;湿地保护,蝴蝶为舞兮,蜻蜓为戏;休闲度假,景区为家兮,景物为篱;多元文化,钟鼓为乐兮,丝竹为器。”“壮哉斯山,美哉斯湖!雅兴所致,不忘游山玩水;闲情所在,莫失观光探秘。仁者乐山,值此时光静好,相约知音成行,作温馨之游;智者乐水,正当岁月如歌,早定佳期泛舟,成浪漫之旅。”(吕云洲《金湖赋》)这里有时间的流逝,有美好的记忆,有真实情感的纹理,有盛装的生命意味,均体现了状物与言情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情、托物言志吧。
“维我荆楚兮,形胜之地”“维我荆楚兮,毓秀之地”“维我荆楚兮,发祥之地”“维我荆楚兮,复兴之地”。放眼千湖之省,谋划三水之篇:试水篇,葛洲坝兮,洪在江心拦,气凌霄汉,中国第一;训水篇,大三峡兮,电从水中生,气贯长虹,世界第一;调水篇,丹江口兮,水往高处流,气吞山河,史上第一。湖北的荆山之玉,灵蛇之珠,胜似闲庭,陂湖禀量,尽在气势恢宏的《湖北赋》中,身为湖北人,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二、先生“学步”专注,治学严谨
先生深钻古文内涵,又得本土文史专家赏识,便潜心作赋,取材于所见之物事,遣词造句,锤炼文字,惯用各种修辞手法,或叙事,或抒情,通篇语句精练,绘影绘声,气韵生动,寓意深刻,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感悟,直抒内心情感。其作多有对偶、对仗、排比、拟人、比喻,咏物形象动人,写景惟妙惟肖,人物栩栩如生,娓娓道来,文辞隽永,句式整齐,结构紧凑,堪为习练古文爱好者的范本教材。
“今日之桃源,群芳沾露,如出水之芙蓉,静若处子,无人侵扰,类陶令之桃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若人间之隙缝。”(吕云洲《梦游桃源记》)先生多用短句,多为对偶,词语华丽,富有韵致,匀称工巧,朗朗上口,一幅安福桃源的胜景铺展眼前,让人流连忘返。
“循陶公之小径,漫游洞天福地,一花一世界,映张张笑脸;步武陵之陈迹,饱览山光水色,一叶一菩提,衬处处佳丽……美名灵石兮,见微知著;雅号缠丝兮,顾名思义。间有人物鸟兽,更多赤橙黄绿;自古名列贡品,从来位居宝七。”《玛瑙河赋》中,先生咏物描写步步深入,写景抒情自然流畅,比喻议论头头是道,祝颂赠酬蕴含其中。
“有鹭栖树丛,人至而惊起,扇翅划于天幕。人益陶醉,飘飘然有凌云之态。行人皆驻足,屏气噤声,或有待乎?此般种种,明证向之穷壤,灿然复兴于世,可喜可庆。”在《岩子河纪事》中,一番入情入理的细腻描述,将景情交炼,得言外意,读后让人情不自禁,回味无穷。
“枝邑竭忠尽智者,史不绝书;舍身求法者,代不乏人……英辞润金石,思贤诚笃……高义薄云天,报效情深。”在《枝江人才赋》中,先生言志、怀古,善用典籍,化典无痕,在和煦温存中,使祝颂之词跃然纸上,让人记忆深刻。
先生云集古今文体,崇古不泥古,句式灵动清新,抒怀畅达,颇有气势,展示出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百水归一脉,随方就圆兮,依山行万里;九山带一原,居高临下兮,昂首视八方。高峡连出两湖,疑是天河落地,举世无双;六桥飞架南北,恰似长虹卧波,独领风骚;三环怀抱五区,犹如云锦铺路,后来居上。”《宜昌赋》溯根求源,画龙点睛水电城之特色,讴歌中国伟大复兴之梦想。
“十里搭长排,山鸣谷应;百丈架高梯,风起云涌。”《双虹赋》夸张烘托,气势如虹。“维东邻沮漳,西连黄柏,南抵大江,北靠荆山,方圆数百里之灌区,源出一渠,水锁一颈,因年深月久而不堪重负,命悬一线,隐患由来久矣。此乃东风渠之普溪河渡槽故事也。”因先生参与了黄柏河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并创作出长篇纪实小说《黄柏之恋》,对建设中的一景一物都情深不舍,“双虹”是指宜昌市东风渠首段新旧两座普溪河渡槽,因在两山之间凌空而架,如两道彩虹,现以安全为由,已拆除旧槽,“双虹”缺一,此成憾事。此赋记之,慰藉那些建设者,也是大宜昌水利事业发展的见证,先生用心良苦。
《楚辞》中屈原的《橘颂》是“咏物”的源流,先生“咏物”也是颇具特点,如《快哉赋》,开篇气宇非凡:“一副出炎黄,五千年同在;成对话沧桑,十亿人共享。始日梜,以夹取物兮,初露锋芒;次日箸,削竹成器兮,食以为常。大明以降,百姓始成快(筷);当今之世,黎民皆抚掌。观夫箸有六德,下合三礼,上应三光。只身配佳偶,起则俱起,阴柔阳刚;两仪生四象,眠则俱眠,天圆地方。身在酸咸里,不知其中味;活在餐桌上,未解为谁忙。人手得以延伸,巧用其长;智慧从中发育,借箸为桨。”先生描绘筷子的起源、功能、寓意,有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的形状之美,有日月星“三礼”,有手持筷子的天地人“三才之象”,有阴阳成双的两仪之象,有东南西北、金木水火、阳刚阴柔的“四象”,先生显然是要表达个人情志,可谓是“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更是“穷物之情,尽物之态”(俞琰《咏物诗选·自序》),写物之美,令人能瞻言见貌,遐思无限也。
三、先生“学步”专注,视野渐阔
先生以拳拳之心,惟凌霄之志,布各方善缘,抒家国情怀,从小处着眼,大处徐徐铺开:小为身边普通人物、至亲友人,渐至村情、校情、园情、世俗风情、人文精神、人生哲理,大为横向发脉至市域、省域,乃至国家层面,古今更替,发展概貌;纵向扩展距今6200至5200年前,長江中游新石器时代以大溪文化为主的关庙山遗址,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自然的原始风貌,千姿百态,先生阐述本色,捕捉特征,写情见性,升华意趣,笔调清新,顺势而为,无刻意雕琢之痕。
立足本土。先生出生在枝江安福寺镇,工作生活在市区,在精神原乡和第二故乡,所经历的人、事、物,便是先生涉足赋坛的源泉活水。《安中赋》《玛瑙河赋》《梦游桃源赋》《枝江酒赋》《橘园赋》等揭示遵循“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之规律,可得安福呈祥,春风化雨。
立足身边人,发端于生活,问道于平凡,如《禅书居士》:“细察其人,中等身材,瓜子脸,纤腰秀项,亲和有度,兼儒释之风。”又如,《书家伟兄》:“吾每步此,观其头戴老镜,左镇纸,右运笔,旁若无人,若禅若道,如入化境焉……其楷书颜筋柳骨,行书铁画银钩,草书龙飞凤舞,各有千秋,尽显风流。”
立足生活日常,如《筷子赋》《紫金禅茶赋》《赊店老酒赋》,还有捕捉孙女成长的趣言妙举,不一而足。
先生驰骋赋坛,驾轻就熟,逐步放眼宜昌、湖北、湖南、福建、四川的山水园地,包括台海雄关,南国重镇,乃至中国首都的部分地标性建筑。其文辞隽秀,圆和空灵,描摹有筋骨,有血肉的正大之体,彪炳竖起脊梁的挺立之气,令人无不叫绝。
习研古文的资深学者王卓安先生在《赋的高标》中这样评价:“在枝江,唯有吕云洲先生敢于行虎山,探骊宫,勇闯赋坛,独领风骚。他的几篇赋横空出世,遗世独立,被《三峡晚报》相中,《中华辞赋》青睐。于是誉满荆楚,名播三峡……所有这些瑰丽的文笔,将山川之精英泄为至宝,国家之瑞气结为奇珍,成为旷世的绝唱,在荆楚树立起赋的高标。”王卓安先生的赞评恰如其分,入木三分。吕云洲先生正是一位荣登赋坛,寻幽探胜的勇者、智者。如今,枝江人才公园、安中校园、董市橘园、宜昌生物产业园等地均有先生的赋被镌刻,永久性展示,枝江其他几处也即将镌刻张挂。先生的一部分赋已由枝江有名的书家志伟先生书写成卷轴,利于藏之、展之,珠联璧合,相映成趣。先生为家乡树碑,为家乡宣传,为家乡的景点渗入古典气息和韵味,进而提升品位,增色添彩,不遗余力。
《尚古学步集》中大部分篇目后有详注,方便阅读,可谓是一部浓缩了枝江、宜昌、湖北,乃至全国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渊源和历史性代表人物的百科全书。这也是先生为文的一贯作风,利于他人,毫不保留。
因此,我们要学习先生的执着:遨游书海,礼乐玉堂,日行飞步考据,云度安禅从容,寻幽探胜,乘兴采诗。
我们期待先生:遥添吟辉秀句,再夺赋的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