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青山
“红公鸡,绿尾巴,身子钻在泥底下,你要揪住它,揪住尾巴用力拔。”如果让你猜猜这则谜语的谜底,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道:红萝卜。现在,萝卜的种类很多,有白萝卜、绿萝卜、紫萝卜、红白相间萝卜、红萝卜,但不知怎地,我还是特别喜爱红萝卜,在我看来,红萝卜最接人间地气,在寒气萧瑟的冬天,传递的是土地的温暖。
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尝到肉腥的年代,最喜欢母亲在夏天炒红苋菜,下锅翻炒一会,便舀上半勺水,稍煮,水便变得彤红,吃饭时,汤往饭上一浇,白米饭便变成红米饭,年少的我与弟妹们便吃得津津有味,一下子饭碗就吃个精光,仿佛红苋菜汤是米饭的填味剂,米饭有香的味道。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红色的东西。秋天,便缠着母亲在山上种点红色的山萝卜,冬天拔来,用小手在冷水中洗干净,小手冻得像红萝卜皮似的。母亲便带皮切成丝条炒着吃,或切成块状,铺在竹匾里晾晒。晒上一天,放到盘里,撒上盐,揉搓,去掉水分。再切一些蒜片,撒上辣椒粉揉搓均匀,便装在小陶罐里压实压紧,呆上一段时间。等到开吃时,抓出一小碗,炒吃,那是早上吃稀饭最好的菜肴,非常有嚼劲。也可以切成萝卜丝,晾晒干,再用蒸汽具蒸煮,蒸煮好再晒干,萝卜丝黄灿灿的。家乡人喜欢用干萝卜丝和肉作馅,然后擀一张圆圆的面皮,裹上馅料,逐步提缩面皮,直到合拢包紧按匾,正反两面用擀面杖压实压圆,然后用铲子铲到平底铁锅上烙,正反面烙熟即可。外地人说这是饼,家乡人称这是挞粿。
家乡绩溪处于古徽州的腹地,那时交通不便,外出经商或出门当伙计,需要走一至三天不等的路程,為了节约盘缠,家里的母亲便要烙制很多用萝卜丝等干菜做成的挞粿,便于路上当作干粮食用。现在挞粿已成家乡的特色小吃,备受外来游客的青睐。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乡人,想念家人了,就打电话来要求家人邮寄一些馅料不同的挞粿,其中有很多是萝卜丝挞粿,家乡人爱吃。看见了挞粿,如同看见了家人一样,从而了却心中的乡愁。曾经听一个在南方打工的老板说:“家人邮寄了很多挞粿给我,我想与在同一座城市打工但相隔很远的乡人分享,有的乡人特地驾车100多公里的路程,为的是吃上家乡寄来的挞粿,吃好后心情愉悦地驾车回到打工的地方。”
冬天,家乡人喜欢选用水灵灵红扑扑的红萝卜,来烧制牛肉锅。先把牛肉切成块状,洗净,后红烧。然后用切成条状的萝卜条打底,红烧好的牛肉盖在萝卜上面,慢火熬制,并放入一些蒜片和干尖辣椒作调料,等到香气四溢时,端上餐桌,酒精炉微火炖着,无论喝酒或吃饭,胃口大增。乡人们说:“牛肉和萝卜是天生的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牛肉只有与红萝卜组成最佳搭档,才能产生香喷喷的效应。”
红萝卜的用途不仅在食用,也用在嫁娶。以前新娘出嫁那一天,男方要准备许多红萝卜,两端削平,当作蜡烛台。新娘出门前,男方要安排专人负责灶台、厅堂、房间门口、大门和厨房门口,分别摆上两个蜡烛台,插上并点燃红蜡烛,才能让新娘出门。没有红萝卜烛台,要把白萝卜染成红色,目的是图个喜庆、吉利。蜡烛燃尽,火也自灭,安全。
秋冬季节,一些背包族喜欢爬山走路。山道弯弯的尽头,忽然看见路边地里种有红萝卜,个个喜出望外,或用手机拍红萝卜,或躺在地上与红萝卜合张影,然后发在圈里,与好友分享。个别口渴的朋友,如果主人在场,向主人讨个萝卜吃吃,主人欣然应许。
红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菜蔬,即使外皮红色比其他的萝卜长得好看些,但最终还是一种普通的菜蔬。正因为其普通平凡,所以不被文人墨客盛赞。但红萝卜似乎天生不愿与文人墨客为伍,而愿意与普通百姓打成一片,“萝卜青菜,各人喜爱”“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来开方”,这样朴实中肯的话语,既有大众化,也有独特的功用,它就喜欢听恰如其分的话语。
忽然想起许地山的《落花生》,觉得红萝卜与花生品质相似,扎根在泥土里,谦逊,淡泊名利,不为别人活着,只喜欢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悄无声息地解决百姓的“菜篮子”问题,便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