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在地国际化实施策略思考

2023-05-30 05:23:57孙千惠
关键词:国际化课程建设

摘要:新冠感染疫情使人员国际间物理性流动受阻,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形势。发展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更符合当下人才培养趋势,而如何使在地国际化最大限度发挥育人效果,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在地国际化教育的特点,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了解学生国际化学习需求,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课程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在地国际资源整合四个方面,对高校实施在地国际化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在地国际化;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4-0032-03

国际化教育对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跨文化思维等方面至关重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提出“国际间高校深层次合作”的建设要求;202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自2020年以来,高校跨境国际化项目受新冠感染疫情影响,短期学生交换、学者访学、国际会议等项目开展有所收紧,在此情况下,发展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成为当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优先选择。

一、在地国际化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在地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简称IaH)最早由瑞典学者本特·尼尔松(Bengt Nilssion)在1999年提出,他认为在地国际化是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化相关的活动与事务,并且在地国际化教育的目的是使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和方式惠及校内的所有学生和教师,而不只是少数出国的学生和教师[1]。这一理念的提出,扩展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路,之后,国外多位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在地国际化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对在地国际化“是什么”和“怎么做”等进行了丰富和扩展。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在地国际化内涵所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在地国际化的主要特点:(1)清晰、明确的育人目标。通过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2)非跨境流动的国际化教育。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教育,建设国际化校园。(3)校内人员的全覆盖。在地国际化教育能够惠及所有在校的学生和教师。(4)国际化资源在本土的整合和利用。将国际化相关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有效地整合至教师发展和学生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地国际化的实施离不开顶层设计、培养理念、课程改革等各方面的配合,“国际化动因”“全面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等理论为在地国际化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思路。国际化动因理论以简·奈特在2005年从国家、高等院校层面构建的11个动因最为知名,国际化动因承载着不同国家、院校对国际化的期望,使高校对于开展国际化教育从目标、培养、结果、保障体系等方面有了系统和全面建构,是开展国际化教育的基础[2]。全面国际化理论最早发源于美国,用于指导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强调国际化在高校和人才培养中的全过程性,以此引导高校对国际化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变革。课程国际化最早由澳大利亚学者贝蒂·利斯克(Betty Leask)提出,她将课程国际化定义为“把国际和跨文化维度融入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支持服务整个学习规划之中”[3]。由于教育国际化主要依托课程建设完成,有专家学者认为,课程国际化是在地国际化实施的核心内容[4]。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1.重视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受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国际间人员沟通合作将更多地依托线上平台,信息技术为高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扩大了国际化教育的受益面,因此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备受重视。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近期先后推出了“国际课程数字化项目(International Programs Digital)”,旨在提供更多面向国际化的数字课程,并且基于高校现有的国际化能力和框架,進一步开发数字化课程[5];“国际虚拟学术合作计划(International Virtual Academic Collaboration)”目的在于深化国际高校间合作,通过数字虚拟合作鼓励课程建设,提升跨文化技能和构建实践合作社区等[6]。2022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了《2022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描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15个宏观趋势、6项关键技术实践等,都与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7],可以预见,未来高等教育教与学更多将通过混合、远程的方式进行,这对高校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国家层面动因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影响加大。根据简·奈特2005年提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建设、社会发展都是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驱动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感染疫情相交织的背景下,大国力量发生变化,大国间关系也在深度调整,致使在国际化教育中,国家层面的政治动因影响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某些专业的发展。

3.各国致力于建立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俄罗斯《关于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发展目标的法令》提出,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体系,确保俄罗斯在全球的研发水平地位[8]。2022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1.5万亿美元的法案,为高等教育提供3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在15亿美元的数千项专项拨款中,200多项专门用于高等教育项目建设[9]。

4.中国高等院校参与国际化交流身份的转变。中国高校在以往国际化交流中,更多的是“执行者”的角色,现正朝着“参与者”和“贡献者”进行转变。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强调“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问题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加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与国外高校合作,推动教育对外高质量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高校在教育合作过程中,参与、分享、共建将是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学生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反馈和需求

教育只有合理地、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为了解学生的国际化教育需求,笔者对所在学校重视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院,大二至大四工科专业学生发放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共收到253份有效反馈。总体上看,近9成的学生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想法是支持的,也认为非常有必要。

对于“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一题,超8成以上学生认为要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超6成以上学生认为还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关键的因素”一题,超8成以上学生认为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超7成以上学生认为应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近8成的学生希望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实习、参观等)、实用性外语教学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学生实际,对于国际化能力相对薄弱的方面,5成以上学生选择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化专业知识的掌握、外语水平、国际态度和全球意识方面。

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国际化活动主要形式”一题,近7成的学生选择了外教或外语授课的课程,5成的学生选择了阅读外文书籍或学术论文,使用外文网络资源。对于“在校期间希望得到的国际化指导”一题,6成以上学生期望在课程中引入国际前沿的专业内容,定期邀请国际专家和海外学者开设系列讲座;超6成以上学生认为,国际化课程、国际交流、多元文化渗透更能有效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

从学生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国际化教育需求集中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国际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国际化内容,并关注学科前沿;提升外语水平,强化专业外语和实用外语学习;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多元文化渗透;培养国际态度和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高校在地國际化实施路径思考

基于在地国际化教育特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学生教育需求反馈,参考全程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等理论,笔者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课程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及在地国际资源整合四个方面对高校发展在地国际化提出建议。

(一)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

在地国际化理念真正落地离不开教师,教师是在地国际化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同时也将是受益者。

一方面,高校要搭建优秀科学家汇聚的平台,优化师资队伍,打造国际化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加快国际化高水平人才的引进,推动高校人才国际化队伍建设。根据2022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每年留学归国人员人数比例都在增加,2019年,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比例达到了82.49%[10]。这将为高校在地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研讨,提高国际学术话语权。我国高校教师与国外教师科研、教学合作方面还有欠缺,要积极推动国际高校、教师学术研究共同体建设,助推教师高水平学术发展。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国际间科研合作必不可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估全球最佳大学排名的指标中,国际合作发表的论文比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用于衡量高校科研质量,因为只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才会吸引国际合作[11],进而提高高校整体科研水平,也有助于提升高校在地国际化的建设质量。

(二)课程建设

课程是在地国际化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在地国际化的关键性环节,基于课程对人才培养发挥作用的不同方面,课程建设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英语教育三类角度进行突破。

1.以通识课程为载体的国际化人才“软实力”培养。通识教育有别于专业教育,目的是实现对人的培养。国际化人才,一方面应具备很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要能够把握中国国情,有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对于在地国际化教育来说,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人文精神、国际视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设“国际视野”“国际法”“国际关系”等课程有助于学生通晓国际规则,为未来参与国际合作打好基础;开设“跨文化交际”“国际历史”“国外文化”等课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在地国际化国外体验式教学欠缺的问题;开设“中华文化与世界历史发展”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放眼世界的同时,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之间的联系。

2.以专业课程接轨国际化为目的的人才培养。如果在地国际化课程只是提供英语课程,那么不足以被视为国际化课程。如果课程内容和学习成果没有国际化,只是改变了教授语言并不能真正实现课程国际化[12]。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专业课程内容国际化是关键。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了解国际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前沿领域间的差距,并将此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国际前沿发展的与时俱进,是课程国际化建设的核心。同时,定期邀请行业领军人物为学生开设讲座,与学生沟通交流等,以非正式课程形式开展专业前沿教育,也有助于专业课程在地国际化的建设和发展。

3.以实用性英语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在在地国际化课程建设方面,外语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根基。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以英语为主,纵观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大学英语一般被纳入通识课程体系,通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通用英语教学的任务是服务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为日后考研英语打下基础。但也要认识到,部分大学生在英文文献阅读、英文论文撰写、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等方面能力还有欠缺,英语应用能力较弱。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调查问卷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希望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学术英语是最合适的选择。学术英语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英文文献查找和阅读、英文论文撰写、文献内容推理等方面的技能[13],它与专业英语不同,不针对某一特定专业,大学综合英语教师可以胜任教学,但也要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及相关的教学培训[14]。可以说,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提升,对帮助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推动专业学科国际化建设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应用

搭建有利于在地国际化开展的技术支持环境。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师生通过数据库查找国内外文献,学科领域召开线上国际会议等都已被视为常态,确保校园网络全覆盖,同时在网络承载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流量通畅,教学、科研不受影响,是对高校信息技术硬件水平的考验,也将极大影响在地国际化的实施效果。

运用网络教育资源扩大学生学习视野。网络让教育资源实现了教学无国界,也为在地国际化的开展提供了丰厚的发展土壤。MOODLE平台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教育的良好互动,教师实现在线测试、作业发布、资源共享,学生实现作业上传、课程讨论、搜索维基等功能;MOOC(又被称作“慕课”)平台拥有世界顶尖的教育资源,例如美国的 Udacity、Coursera、Edx,国内的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等,学生远程即可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不再受地域、时间等条件限制[15]。教师也可参与“慕课”平台课程资源的建设,分享教学视频、课件等,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网络教学能力。

(四)在地国际资源整合

校内国际化资源整合,建设国际化校园,是站在理念层面推动在地国际化的有效举措。在地国际化高覆盖面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化资源的共享提出了要求。在高校内部,包括各个行政部门、不同院系都有一定的国际化资源,通过对高校已有的国际化资源进行梳理,从高校发展大局层面考虑,构建校内在地国际化发展共同体,整合已有资源,形成良好的在地国际化建设合力,并将其有效地融入人才培养、教师发展,从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断推进高校在地国际化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Bengt Nilsson.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from a SwedishPerspective:The Case of Malm?[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3(1).

[2]李盛兵.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0-31.

[3]Leask B..Using formal and informal curricula to improve inte-ractions between home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J].Journal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9(2).

[4]蘭思亮,马佳妮.在地国际化:嬗变、实践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21(12).

[5]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DAAD).Interna-tional Programs Digital(IP Digital)[EB/OL].(2022-04-18)

[2022-05-16].https://www.daad.de/de/infos-services-fuer-hochschulen/weiterfuehrende-infos-zu-daad-foerd-erprogrammen/ipdigital/.

[6]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DAAD).Internatio-nal Virtual Academic Collaboration(IVAC).[EB/OL].(2022-04-18)[2022-05-16].https://www.daad.de/en/informa-tion-services-for-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 further-   information-on-daad-programmes/ivac/.

[7]2022 EDUCAUSE Horizon Report.Teaching and LearningEdition[EB/OL].(2022-04-18)[2022-05-16].https://library.educause.edu/-/media/files/library/2022/4/2022hrteachi-nglearning.pdf?#page=40&la=en&hash=71AAD6A021B9E88CB8779E000A8DFDC04200739C.

[8]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普京总统签署《关于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发展目标的法令》[EB/OL]. (2020-07-26)[2022-05-04].http://ru.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07/20200702986313.shtml.

[9]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BIDEN SIGNS MAJOR SPENDING BILL THAT INCLUDES $400 INCREASE FOR PELL GRANTS[EB/OL].(2022-03-15)[2022-05-15].https://www.acenet.edu/News-Room/Pages/BidenSi-gns-Major-Spending-Bill.aspx.

[1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全文)[EB/OL].(2022-04-21)[2022-05-04].http://www.  scio.gov.cn/ztk/dtzt/47678/48169/48177/Document/172  3487/1723487.htm.

[11]Robert Morse and Ari Castonguay.How U.S.News Calc-  ulated the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EB/OL].  (2021-10-25)[2022-05-04].https://www.usnews.com/  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articles/methodology.

[12]Leask.,B..Internationalizing the Curriculum in the Disciplines  —Imagining New Possibilitie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  rnational Education,2013(2).

[13]蔡基刚.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  术英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14]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  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

[15]孙千惠,毛艳玲,高军.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研究性教  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

猜你喜欢
国际化课程建设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