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探究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对区域经济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法,在分析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探寻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表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区域体育产业链整合的内在需求、企业竞争的推动力,为成渝地区体育与产业数字经济融合提供强劲动力。在此基础上,构建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閑业、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教育培训业渗透融合等5种新模式。
关键词:成渝地区 体育产业 数字经济 融合机制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1.3;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133-02
一、引言
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渗透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其独特属性有效破解了资源错配、时间错配、空间错配等问题,不断优化供给、撬动内需,为促进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新机遇。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川渝地区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机制和路径的研究,从各个视角下来探讨体育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融合的内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川渝地区各要素融合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川渝地区体育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二、成渝地区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基础
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体育产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20年四川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734.02亿元,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48.02亿元,增加值以年均22%的增速快速增长,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二五”末的0.8%提升到“十三五”末的1.33%,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到1753.01元,体育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11053个。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广泛应用,加快建设数字体育平台,体育产业将成为成渝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总量占四川GDP比重从2016年的25.4%上升至2020年的32.9%。2018年至2020年,重庆市数字经济分别增长13.7%、5.9%、18.3%,数字经济规模达到6387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成渝地区坚定践行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的成果,也为体育产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性支撑。
丰富的体育产业和数字经济资源为体育产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截止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体育场地24.38万个,体育场地面积1.32亿平方米;重庆市共有体育场地126,189个,体育场地面积5,891.44万平方米。这些体育场馆资源为川渝地区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成渝地区加快建设智慧体育展示中心,智慧体育数据应用平台,全面积聚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体育基础数据,切实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为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成渝地区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践表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挖掘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养经济新的增长新功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减少区域间体育产业信息流通障碍,提高供需匹配效率,有效推动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体育产业链整合的内在需求以新技术为载体,通过对体育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创造出新的产品与服务。在科技创新带来的数字化与智慧化的驱动下,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加快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务,支持举办线上赛事活动,推动体育场馆智能化、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转型发展,实现新时代体育运动产业的新蝶变。
市场的竞争推动了市场经济进步。企业作为市场的直接参与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体育产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体育企业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体育产业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政府出台了多重利好政策,推动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体育企业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促进体育市场供需平衡。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新冠疫情的持续不断,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成渝地区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模式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演进的一个趋势,其能够产生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主要有渗透融合、延伸融合以及重组融合等3种模式。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之间融合范畴,是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主要业务相互渗透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体育竞赛表演业与数字经济渗透融合的新模式是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规模13.40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0.8%,体育竞赛表演业增加值为3.52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0.5%。数字经济与体育竞赛表演业深度融合,可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一是以AI、5G、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基础。通过直播吧提供篮球、足球、排球等热门赛事直播,同时为互联网人群搭建赛事直播咨询等服务,不断丰富体育赛事的供给质量与供给水平。二是搭建竞赛表演视频直播平台。体育传媒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在开发赛事短视频、创新赛事转播方式等方面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体育健身休闲业与数字经济渗透融合的新模式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的新冠疫情激活和催化了线上健身及家庭科技健身场景与模式。一是开发具有为健身群体提供数据记录、运动社区、健身课程、健身装备等服务、指导运动项目学习等功能的移动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的体育健身APP。二是线上健身直播,如Keep推出“宅家健身指南”活动,聚合各运动品牌课程信息,进行一站式直播课程分享;超级猩猩在短视频平台抖音开设“超猩家里蹲”直播课程,高峰时期在线观看人数达19万人。三是布局O2O健身模式,搭建“川渝體育健身休闲”云平台,支持企业开发体育健身服务O2O平台等,更好满足体育健身休闲及相关配套需求。推动健身休闲在线平台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健身休闲产业新生态圈。
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渗透融合的新模式。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是体育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业态,2020年四川省体育用品制造业总规模为357.52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20.6%。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联系,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等,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够驱动产品创新与制造技术创新。一是全流程生产。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在生产制造环节,采用工业机器人、制造执行系统等手段,重点发展全自动生产线、在线检测等技术,实现生产控制、产品检测的智能化。二是定制化生产。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可以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环节,采用智能化的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计算机仿真系统等手段,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通生产端与销售端,大幅降低体育用品制造业成本与库存,提高体育供给端与需求端匹配效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数字经济与体育场馆服务业渗透融合的新模式。体育场馆的质量与数量不仅影响着全民健身的供给水平,而且影响着体育赛事的办赛质量。数字技术应用于体育场馆不仅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而且有助于提升大众观赏体验,进而能够实现新一代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最大化。一是体育场馆智慧化。成渝地区不同部门层级间的政府机构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全民健身的乐趣,促进成渝地区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成渝体育场馆“一卡通”的前提下,提升各类体育场馆智慧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5G网络将实时比赛数据、高清视频进行现场呈现;通过VR设备,提供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二是运营系统数字化。实现场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赛会期间合理调度人流压力,定位观众座位位次,减少观众无谓的时间损耗;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节省运营资源。三是市场开发数字化。通过对消费者选择进行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开发;通过场馆与消费者共享门票数据,探索开发消费者市场,形成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互利共赢模式。
体育教育培训业与数字经济渗透融合的新模式。体育教育培训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业态,受国家双减政策等政策的影响,体育教育培训业的市场群体扩大;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教育培训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线上体育教育培训资源,为线下体育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主要是通过O2O平台提供的各类体育课程,满足线下消费者需求。比如通过引入优质体育培训IP,实现线上运营;通过重点围绕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体育考试、幼儿、少儿、亲子、女性等群体开发线上教学、视频课程等体育教育培训业务,逐渐向专业化、平台化、大数据等方面拓展业务,形成体育教育电商经济发展新方向。
五、结语
川渝地区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挖掘区域体育消费动力,释放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成渝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激发成渝地区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青年体育消费潜力和活力,把体育产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大局和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为区域经济社会其他领域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等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互联网+”健身指导研究,项目编号:16SB0159。]
参考文献:
[1] 樊轶侠.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数字治理能力[N].中国经济时报,2020-03-05(04)
[2] 侯云龙.400亿产业基金布局体育产业[EB/OL].(2016-7-25).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6/0725/c1004-28580622.ht-ml.
[3] 新华社.体育产业调研系列稿之四:乐视“牺牲”了,BAT却纷纷入局——欢迎来到体育版权江湖[EB/OL].(2016-7-25).http://www.xinhuanet.com/sports/2019-01/10/c_1123971950.htm.
[4] 任波,黄海燕.基于补短板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与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220-226.
[5] DART J. New Media,Professional Sport and Political Economy[J]..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2014,38(6):528-547.
[6] 马修文,胡文龙.国家战略: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方法与路径—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党课之一[J].党课参考,2020,(08):45-65.
[7] 魏后凯,年猛,李玏.“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20,(05):5-22.
[8] 陈林会.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升级与政策保障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04):8-14.
[9] 包婧.成渝体育CP值得期待[N].重庆晨报,2020-05-26(08)
[10] 沈克印,寇明宇,王戬勋.体育服务业数字化的价值维度、场景样板与方略举措[J].体育学研究,2020,34(03):53-63.
[11] 任波,黄海燕.中国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模式[J].体育学研究,2020,34(05):55-66.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内江 641110)
[作者简介:魏玲(1981—),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