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伟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政府在不断升级宏观政策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与以往的传统调控方式不同,现如今的经济调控手段更重视精准直达。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加强调避免大水漫灌式全面的宽松货币政策,以防止金融系统流动性过剩的发生,而是要用定向调控方式去弥补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引导信贷结构的优化与结构性调整。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作用,不仅要关注政策的目标,也要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以及约束机制,更好地实现精准导向,同时也要与其他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以实现预期政策目标。
关键词:货币政策 结构性 产生的原因调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113-03
2021中央经济会议则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支持。央行在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普惠小微再贷款支持工具更好生效,更好地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在稳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正向激励的作用。
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总量性的货币供给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实现对经济的降温和升温,达成预定目标。而近年来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则更加的重视重点行业,政策制定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和精准性,这也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特点所在,从大水漫溉到精准直达,是我国货币政策发展的趋势。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创设,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国民经济得以高效有序发展。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逐渐加大与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双重背景下,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概念、工具和应用,探索结构性货币政策产生的原因,对其主要工具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研究如何更好实现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一、结构性货币政策产生的原因
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重大的经济事件的发生很可能会推动新的货币政策的产生。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的货币政策不断遭受质疑与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经济难题,传统货币政策渐渐有心无力,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大力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同时,创设了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推行结构性货币政策,美联储的定期贷款拍卖(TAF)、欧州央行定向长期再融资计划(TLTRO)、英格兰银行的融资换贷计划(FLS)是最具代表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欧洲为例,为了避免银行流动性危机,欧洲中央银行推出固定利率全额分配政策,承诺向欧元区各商业银行以固定的利率提供无限额贷款,这不仅延长了贷款期限,还扩大了贷款的合格抵押品范围,通过结构性流动来纾解流动性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经济形势的继续恶化。而在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出现是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变化而产生的。过去我国的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率和促进国内外收支平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是为了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实现这些目标,传统货币政策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投放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货币政策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应运而生。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一方面可以避免金融系统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又能以精准调控的方式弥补经济社会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流动性不足,引导信贷结构的优化与结构性调整,从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而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经济结构性问题不断凸显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适应当前形式以及更高质量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济腾飞给人民带来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趋于强化。国内城乡二元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阻碍了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乡村发展潜力被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较大,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第一第二产业占比依旧比较大,第三产业占比不足,我国的经济增长太过依赖于制造业。这些结构性的不平衡问题,已经严重约束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实现国内大循环,那么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而要解决这些结构性的问题,就需要相应的结构性政策来协同调控,实现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发展。
(二)总量性货币政策越来越力不从心
传统的总量性货币政策,容易忽略微观经济,货币政策调控很容易一刀切,对于正在经济转型的中国而言,一刀切带来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会产生较多的弊端。其次总量性货币政策是作用于总需求的调控,对总供给影响较小。然而对于产业结构调控、区域经济结构调控、投资结构调控等,总量性货币政策显得力不從心,对于长期经济发展而言,结构性调控必不可缺。再者,我国经济发展依旧是不均衡的,各地区各产业差距明显,资源配置不平衡,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使得总量性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此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就有了用武之地。相较于总量货币政策的大水漫灌式,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引导资金的流向,从而避免货币流量的过多或者过少的现象发生。
(三)货币投放方式出现重大变化
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2015年前外汇占款为主,2015年至2017年公开市场操作重要性提升,如今我国的货币投放方式呈现出了全面化、结构化的态势。结构性货币政策成为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投放工具,2014年通过多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调节货币市场的供求,如MLF、PSL、逆回购等,以此来增加其他的货币工具投放流动性的占比。
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工具
本质上讲,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要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失灵。在此背景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开始探索创新结构工具,欧州央行的TLTRO、美联储的TAF、英格兰的FLS等最有代表性,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防止了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我国央行在很早就对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了探索,并且发展迅速,逐步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总体分为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政策。
(一)再贷款
再贷款政策由来已久,2014年支小再贷款开始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2020年以来,再贷款在央行操作中的占比明显提升,除了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等传统工具额度,还创设了碳减排工具、科技创新、交通物流领域等定向支持行业的专项再贷款。再贷款是结构性货币政策中发力最明显的工具,当前支小再贷款余额比起新冠疫情前抬升了近5倍。通过该工具政策的引导,资金得以流向小微和民营企业等,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
(二)公开市场操作
结构工具包括TMLF、PSL以及CBS,MLF、SLF等工具也具有结构性特征,这些工具都可以有效引导资金流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今,中央银行在每个月的月中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以及每日连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连续释放央行的政策利率信号,以此引导市场利率围绕着政策利率波动,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央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吸收过剩的流动性,推动资金流动合理充裕,来避免过度的流动性。与此同时,通过适度地投放满足机构流动性的需求,确保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
(三)准备金政策
1984年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2004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2011年开始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2014年开始实行定向降准制度。如今,我国还处于经济恢复发展的时期,定向降准政策不仅可以释放长期的低成本资金,降低社会的实际融资成本,还可以对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另外,再次降准还可以向市场传递比较强烈的稳定预期信号,稳定投资者的情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为有政策倾向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的银行降低准备金率,定向提供流动性支持,当经济中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时,总量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会显得力不从心,而结构性货币政策则可以很好地定向地为银行提供支持。
三、如何实现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控
(一)把握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使用频率和力度
虽然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近几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弥补了总量货币政策在引导资金精准高效上的不足,但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并这不意味总量性货币工具将退出货币政策的历史舞台。总量货币政策工具依旧是货币工具的主角,货币政策的首要功能依旧是总量功能。不能因为结构性工具频繁使用并取得一些积极成效就忽视了总量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工具的运用,也不能因为结构性工具具有一定的总量效应就认为可以替代总量工具,更不能因为总量工具使用减少而否认结构性工具的積极效应。结构性货币政策应该和总量货币政策相配合,补充总量性货币政策的不足,过度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必然会导致市场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二)确立差异化的政策目标
结构性货币政策需要关注以下领域和行业:一是中小微企业。我国中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如今数量超过1亿户,占据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岗位、70%以上的技术创新、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中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创业创新、改善民生、促进稳定和国家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稳住中小微企业,就是稳住社会稳定。二是绿色低碳企业。绿色发展是近年来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绿色低碳成为发展的新动力新目标,为此我国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前实现碳中和,绿色低碳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绿色低碳企业面临着投入高回报周期太长,短期效益低等现实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对相关企业提供政策倾斜,支持企业更坚定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三)继续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开始探索与传统货币政策不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创新不断涌现,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日渐丰富,为各国央行发挥其货币政策调控作用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也使得货币政策的效率大大提升,其中欧州央行的TLTRO、美联储的TAF、英格兰的FLS等最有代表性,也为我国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比较好的思路。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其实已有很长的历史,就我国近年来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来看,2014年以来,央行创新低提出了MLF、SLF、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SLF主要被央行用来为银行提供短期的流动性支持,在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2014年创设以来,MLF规模快速扩张,有效地支持了优质的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PSL的设立则给予了政策银行较大的选择空间,更多经济薄弱的环节得到了信贷支持,有效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近两年又创新创设了普惠小微再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这些创新的工具有效支持了多个领域的流动性,激活了市场的活力。接下来还要根据政策走向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时也要根据经济的变化,及时地创设符合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参考文献:
[1] 卜振兴.结构性货币政策:产生、特点及运用[J].现代金融导刊,2022(01):16-19.
[2] 胡育蓉,范从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运用机理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7(05):25-33.
[3] 卜振兴.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化的政策有效性研究[J].财贸研究,2018(02):43-53.
[4] 卢岚,邓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国际比较和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15(06):11-13.
[5] 朱民,彭道菊.创新内含碳中和目标的结构性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2022(06):30-34.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