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2023-05-30 07:53谷婷婷王晓飞
时代报告 2023年1期
关键词:花生辣椒

谷婷婷 王晓飞

镇平:多彩锦鲤铺就强村路

河南省镇平县地处伏牛山南麓,这里既不临海又不靠湖,却探索出了一条以水为媒、依水兴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仲秋时节,走进河南省镇平县侯集镇长彦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块块鱼塘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一尾尾五颜六色的锦鲤摆动着鱼尾,悠然觅食。“基地现有养殖水面1000多亩,鱼类300多个品种,很受市场欢迎,这些鱼都是论个卖,不愁销路……”该公司总经理李长彦说。

侯集镇的观赏鱼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初,村民们养殖的都是本地金鱼,也不成规模,2005年以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当地村民开始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观赏鱼养殖规模,不断引进国外优质锦鲤品种并积极培育本地特色杂交鱼,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侯集镇的观赏鱼种类越来越多、市场越做越大。截至目前,侯集镇观赏鱼养殖水面达1万余亩,年产观赏鱼5亿尾以上,年产值超4.6亿元。

“宝宝们,看看这条‘泰狮,品相多好……”“包邮,喜欢的加个关注”,在侯集镇谭寨村,村民姜柯正在电商平台做直播。“我的店铺主要经营金鱼,受季节影响,收入也不固定,高的时候月收入能有近万元。”姜柯说。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侯集镇乘着电子商务的东风,引进第三方机构,打破传统的门店销售模式,通过建强一支电商队伍、培育一个孵化基地、打通一个物流渠道等方式,大力发展观赏鱼线上销售,鼓励群众经营网店。

“我们做电商、开直播,通过各个平台往外销售,每天都能卖出不少。”李长彦说,通过电商平台直播,他们基地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快递就有1万多件。

通过电商销售平台的加持,小锦鲤“坐”上电商快车,“游”出富民大产业,侯集镇的观赏鱼越“游”越远,观赏鱼养殖已成为农户积极参与、政府大力支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据侯集镇副镇长罗文保介绍,依托传统养殖业优势,侯集镇大力发展观赏鱼经济,探索出“产业园+电商+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培训3000余人,培育电商带头人126人,开设网上店铺526家,观赏鱼电商从业人员4160人,累计实现网上销售突破3.1亿元。”罗文保说。

同样是与水结缘,镇平县杨营镇却走出了一条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

在该镇稻虾产业示范园的稻田里,碧绿的水稻长势喜人;田垄间,鸵鸟悠闲穿梭;水渠中,成群的白鹅自在觅食;拉起的地笼里,一只只小龙虾“张牙舞爪”……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的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是杨营镇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小龙虾在稻田里活动,不仅可以为稻田除草、松土,其排泄物还是稻子的天然肥料,产出的稻谷品质高、无公害。”杨营镇党委副书记赵德锋说,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土地生态恢复,实现了生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综合效益。

据赵德锋介绍,今年,杨营镇的郭营、林寨、沙家、白庄、尹营等五个村级合作社进行联合,利用流转的千亩耕地,以村合作社入股的方式成立股份制企业,实行跨村联建,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既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又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

叶县:辣椒映红好日子

9月18日早上6点多,叶县廉村镇乔庄村村外的辣椒地里就迎来了采摘辣椒的村民。“大家都想趁着凉快多干点活儿,一斤5毛钱,1个人1天能摘200多斤呢!”村党支部书记乔团伟边为村民分采摘筐边说。

7点多,地里已经有近百人。五六十岁的村民程遂贤、程要平来了,几位80多岁的老人带着凳子也来了。大家熟练地把凳子放到辣椒地中,每挪一次凳子能摘五六斤。

该村村集体今年种了150亩辣椒,由于打杈、施肥及时,辣椒喜获丰收。今年辣椒价格比去年同期高出20%,刨除人工及流转等费用,每亩地净赚3000元左右。

该村仅有911口人,青壮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了,来摘辣椒的除了本村村民外,还有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

据乔团伟介绍,该村采用“小麦+辣椒”的种植模式,今年订单小麦平均亩产500公斤,每亩地净赚400元。“今年,俺村村集体收入有望超过50万元。”乔团伟自豪地说。

乔庄村是廉村镇发展辣椒产业的缩影。该镇有53个建制村,是叶县村庄最多的乡镇,村民多外出务工增收,土地管理模式相对粗放。2018年,为助农增收,该镇在前期到漯河、许昌等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开始扶持辣椒产业。

万事开头难。该镇党委书记程英豪介绍说,种植之初,由于集体经济没有收入,该镇抓住叶县鼓励发展村集体的机遇,动员村“两委”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同时在沙渡口村建设育苗大棚,免费为村民提供辣椒苗。

第一年,该镇种植辣椒4000多亩,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当,没有挣到钱。第二年,由于一些种子不适应当地气候,仍有不少村没挣到钱。

镇干部为各村鼓劲:辣椒市场供不应求,多家收购商找上门,还有投资商愿意到镇里开办深加工企业,说明辣椒产业前景是好的;虽然收入不尽如人意,但是仍然出现了东张庄村村民张国欣那样的模范种植户,亩产干辣椒700多斤,每斤价格超过12元;麦田因预留空间种植辣椒苗,通风效果好,小麦亩均收成并不比原来少;辣椒采摘需要大量人力,正好可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该镇入情入理的分析坚定了大家发展辣椒产业的信念。自第三年开始,该镇引导村民选择朝天椒、线椒等优良品种,并精准运用农药、化肥,聘请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及时预防病虫害、打杈除草。该镇还积极举办培训班,每一个月开展一次辣椒产业观摩,引导大家分享种管经验,给予先进村及种植户奖励。去年,该镇又投资上千万元在沙渡口村上马了辣椒深加工生产线,“撐”开肚子收购辣椒……后顾之忧消除、技术管理跟进,每亩地的收益越来越好。去年,该镇辣椒种植面积突破万亩;今年,面积扩大至两万多亩,村村种植辣椒。其中,王店村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一半。

近几天,到该村采摘辣椒的人数超过300人。来自漯河的种植户李保义特别高兴,因为他第一年在此承包土地种植辣椒就迎来了丰收。引进种植户示范带动,是该镇又一推广发展辣椒产业的法宝。

9月18日中午,从地里回来的乔团伟又来到多户村民家里签协议、送钱。原来,赶在秋收前,乔庄村又流转了210多亩地,扩大辣椒种植模式,目前正逐户签协议、送土地流转费。

今年全镇辣椒大丰收,再次点燃了各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初步统计,该镇来年辣椒种植面积将扩大1万亩,还将带动周边仙台等乡镇一起种植。“辣椒产业已经激活了农业产业的春水。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烘干设备的投入力度,采取措施降低烘干价格,让辣椒品相更好、卖价更高。”程英豪说。

“五个村级合作社法人均为股东,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不同村的资金、资源、人力要素进行优化整合,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以分红等形式保障所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赵德锋说,目前园区里的水稻和小龙虾长势良好,小龙虾单个体重已达到24克,预计水稻亩产能达到1300斤,亩均收益达4500元左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镇平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三产融合”,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迈步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

新密:修好一条产业路,带动一片幸福村

近年来,新密市委市政府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发展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形式,修好产业道路,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产业,让脱贫村、脱贫户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受益。

提起尖山(现伏羲山),新密人都会说,之前这里穷山僻壤,尤其是下雪天,人出不去车进不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脱贫攻坚期以来,围绕尖山的产业道路,该市通过“政府+企业”共同合作的模式,伏羲山旅游景区也依托该道路成功申报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1个,每年接待游客达到近百万人次。

当地政府利用积极申报扶贫项目,修好了出行道路,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修建道路45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道路。随后,借着山区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全市森林覆盖率44%的优势,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修建产业道路30公里,打造一条可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的产业道路。

依托产业道路,沿途的村庄纷纷自己建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0万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0到20万元以上的跨越,并且达到每年递增10%的良性发展,带动周边村脱贫人口就业。与此同时,新密市依托产业道路,打造一条精品环伏羲山旅游带,不断充实和培育壮大旅游服务产业,完善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真正实现经济繁荣、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道路带动周边村发展的不止这一条,新密还有一条“网红路”,也叫“幸福路”。幸福路位于米村镇北部,是新密慢城的核心区域,东西全长3.2公里,串联几个贫困村,该路于2018年3月规划建设,当年7月份完成建设,12月份完成绿化亮化。這条网红路背靠伏羲山,此起彼伏、蜿蜒曲折,风景秀丽、空气怡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当地政府依托网红路打造出一个四季常绿、季季有花,景色四季各异,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彰显“独特韵味与别样精彩”的自然景观。

幸福路的修建,为当地村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村里只会搞养殖、种地,如今产业路修好后,群众自发开办农家乐、民宿、采摘园,形成了游乐场、商业街。特别是夏季,幸福路梦幻的灯光、优美的环境、凉爽的空气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游玩。每当夜幕降临,蓝色灯光亮起,游客如织、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条路,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发展。沿线的朱家庵、贾寨、月寨等村分别建设夜市广场、停车场等服务配套场所,利用网红道路和伏羲山景区游客资源,每日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人,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群众共同致富梦,这条道路也真正地起到“幸福路”的作用。

之后,新密市政府又整合衔接资金,在幸福路西北部继续修建产业道路,该条道路东连米村镇、西连牛店镇、北连伏羲山,串联起米村镇范村村、月寨村、朱家庵村,牛店的助泉寺村、北召村,伏羲山的楼院村、神仙洞村这几个郑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真正地实现了建成环伏羲山旅游带。现在这条路上除了这几个精品村之外,其他村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得到了改善,之前的贫困村如今真正地依托产业路变成了小康村、幸福村。

舞钢:振兴路上踏“鸽”行

9月19日,舞钢市迎宾大道一侧的枣林镇铁炉王村路口,秋日暖阳斜照在“创建中国鸽都”巨幅标识牌上,格外夺目耀眼。驱车东转,平阔的田地间,几十座白墙蓝瓦的标准化鸽舍映入眼帘,纵横排列、“鸽”声悦耳,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产业画卷。

一座鸽舍内,56岁的村民王桂娥查看鸽子的生长情况后,顺手对鸽舍清扫保洁,“鸽场就建在家门口,出了家门进场门,不耽误照顾两个孩子,一年到头咱也不少挣工资,日子过得很如意。”王桂娥说,从一名贫穷的农家留守妇女到有工资的养鸽人,能过上好日子,都是托了养鸽子带来的好福气。

枣林镇是舞钢市第一大镇,人口5.3万、耕地6万余亩(1亩≈666.67平方米)。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系列政策的实施,传统的农业大镇迎来发展良机。该镇按照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理念,在成功创建5.5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同时,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理念,依托舞钢市加快建成全国最大肉鸽养殖示范基地的产业目标,紧扣“一乡一业”发展战略,在铁炉王村选址动工,加快建设省级鸽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021年,占地108亩的45座全自动标准化鸽舍建成投用;2022年,占地80亩的12座双层、2座单层全自动标准化鸽舍建成……目前,产业园已发展成为集种鸽繁殖、商品乳鸽生产、鸽蛋生产、鸽产品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园区,年产乳鸽200万只,满载运营可保有种鸽30万对,且全部采用自动化投喂设施,配套生产设备齐全。

背靠大树好乘凉。“企业有发展,群众得实惠。随着产业园的建成、发展、壮大,像王桂娥一样在家门口稳定务工的村民有130多人。”枣林镇党委书记孙彦峰说。

铁炉王村脱贫监测户王孝先曾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收入低下,“现在,按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俺不花一分钱就入股了产业园的鸽子养殖生意,每年单这一项就能分红3000元。”王孝先说。

王孝先能从养鸽产业中获益,得益于该镇探索的“以党建融合赋能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在舞钢市、枣林镇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铁炉王村党支部、天成鸽业公司党支部等8个党支部联合成立“天成鸽业联合党委”,按照“五星”支部创建产业兴旺星标准要求,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代养代管+特殊群体”的富农强民联结机制,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离铁炉王村不远的老庄村,早年间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如今,该村新建成的翔跃鸽业家庭农场已发展标准化鸽舍6座、存栏种鸽1.5万对,年产乳鸽20万只,成为带动一方群众增收的“新生力量”。

该镇因势利导,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通过开展养殖培训、赠鸽试养等方式积极鼓励新兴经济体、乡土人才及返乡创业人士参与谋划养鸽产业。一时间,镇域各村有识之士齐聚一堂研判“养鸽经”,开会议、想方案、算收入、搞观摩……截至目前,后李、李堂、马庄等十几个村共计拟建标准化鸽舍40余座,占地140亩的省级鸽业农业现代产业园二期工程也正在紧张施工中。

“这几年,利用养鸽产业每年分红获得的集体经济收入,村里建起了游园、治理了坑塘,还帮助脱贫戶和监测户改善了居住条件,好处看得见、实惠摸得着。”徐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彦平深有感触地说。和徐庄村一样,天成鸽业公司已和周边19个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据此,各村平均每年可保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安阳:留住乡愁里的传统工艺

曾经家家户户晒谷场上的石头磨盘,咿咿呀呀地转动,承载着多少人的沧桑过去,那些镌刻在人们脑海的记忆,成为一缕缕缠绵的乡愁,抹不去……如今的石头磨盘不复再用,但人们追求“原滋原味”的脚步没有停止过,河南安阳县高庄镇瞅准这一商机,“迎合”广大消费者需求,在将台村创办优粮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引进石磨面粉生产线,并于7月份正式投产。石磨工艺磨出的面粉麦香扑鼻、口感好,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投放市场以来,面粉供不应求,成为当地生活消费市场的“抢手货”“明星产品”,受到人们的追捧。

据了解,石磨面粉在研磨过程中,转速慢、产生热能低,蛋白质没熟化,破坏不了小麦中的营养成分。小麦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全部得到保留,而且很容易被吸收,是面粉系列的唯一高档礼品面,特别适合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术后病人食用,也是美容养颜之佳品。

“石磨面粉,就是采用古老石磨及传统工艺生产,低速研磨,低温加工,不但色香味俱全,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麦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且不添加任何的防腐剂,属无公害面粉。”优粮公司负责人、将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莉莎说,“传承传统工艺,让老一辈人还能品尝到曾经的味道,也是我们成立这个公司的初衷之一。”

9月16日,在优粮公司的石磨面粉生产车间,机器轰隆隆转动,电动石磨研磨出的面粉麦香浓郁,工人们忙着打包、装箱,准备销往市场和通过物流车送到客户手中。

董莉莎介绍,公司与大型商超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通过“实体+互联网”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最大限度增收。最近订单量比较大,最大的订单15吨,这几天正在加紧备货。

为给当地群众提供放心安全食品,将台村又投资15万元引进一条全自动馒头生产线,从和面、揉面、出馒头,到醒面、出笼全是机械化,月生产馒头45吨。馒头全部采用石磨面粉来制作,提高了“含金量”,以其质量好、价格合理赢得了口碑,并开通了消费者免费品尝“绿色通道”,品尝后满意再购买,真正做到让消费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的不惜跑十几里路专门到将台村买馒头。

“中,石磨磨出来的面粉做的馒头味道就是好,入口还有丝丝甜意,筋道,是小时候的那个味。10元买30个回去慢慢吃,吃完再来买。”9月16日,在高庄镇将台村,专门来优粮公司买馒头的汪流屯村张文玉边尝馒头边赞叹不已。

乡村振兴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关键。高庄镇将台村依托当地丰富的优质小麦资源,“量身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开办优粮食品有限公司,拉长产业链条,鼓励村民种植优质强筋小麦,不但带动村民增收,也让村集体的腰包鼓了起来。据了解,公司年生产石磨面粉9000吨,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成为将台村壮大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将台村计划再引进一条面条生产线,拓宽和延伸石磨面粉的衍生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牢牢占领市场,打造过硬的产品,叫响石磨面粉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董莉莎展望优粮公司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今年,该市持续坚持修好产业路,带动幸福村的理念,继续在北部的袁庄乡、西南部的平陌镇修建产业道路,打通北部、南部旅游产业,为当地村庄带来更大的发展。届时,将有效助力群众增收、加快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正阳:以花生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酥脆香甜、人见人爱的花生,可谓家喻户晓、餐桌常客。

走进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如同置身“花生王国”——花生公园、花生大道……花生公园里躺着的“大花生”是展览馆,中心雕塑是双手捧着的花生果,就连垃圾桶都做成了立着的“小花生”。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生之城”。

多年前,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曾在这里上演: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正阳抢渡汝河,血战雷岗,留下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红色名言。

赓续这股精气神,正阳人民创造了在黏土地上种花生的奇迹,“正阳花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凭借17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50多万吨的产量,正阳稳坐“中国花生之都”宝座已有20多年,赢得了“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的美誉。

一粒小花生,为何拥有撬动县域经济的魔力?暮春时节,记者走进这座豫南小城,探寻花生铺就致富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奥秘。

正阳县紧临淮河,良田沃土、坦荡如砥。“土地黏重,早上湿,下午硬,一到晚上刨不动。”经济效益可观的花生在规模化种植时却犯了难。

焦灼之際,河南省农科院专家张新友来到正阳,扎根一方花生田,围绕花生产业发展需求刻苦攻关,相继育成“豫花”“远杂”系列早熟、高产、高油、抗病等40余个新品种,让正阳花生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张新友,也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花生院士”。

“远杂6号”“远杂9102”“豫花37”……在正阳县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十来个透亮的样品瓶并排而立,装着“白胖”的带壳花生,外侧对应贴着品种名称。张新友等60多位专家在此“坐镇”,建立1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工作站,形成了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三级技术服务体系。

科技“撑腰”,正阳大面积种植便有了底气。但从外地引来的农机却遭遇“水土不服”,在黏土地上作业受限,花生采收问题不断。迎着困难上,爱钻研的正阳人动手探索起农用机械的自主研发。

播种铺膜机、收摘一体机、直线筛分机、花生脱壳机……一个个操作便捷的农机不断问世,实现了从耕、种、收到初加工的全过程机械化,机收率达到100%。花生收获作业由原来的45天缩短为7天左右,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如今,农用机械已成为正阳县主导产业之一,全县建成3个花生机械产业园,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年产花生生产机械6万多台,并远销到“一带一路”沿线苏丹、印尼等国家。

小花生有了大名气,企业纷纷慕名而来。“我们到这里建厂是看中正阳的花生资源,现在一年消耗30万吨花生,占了全县花生年产量的六成。”在正阳鲁花厂灌装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产6000桶食用花生油。

花生榨油,秸秆养牛。“加工后的花生秸秆是奶牛日常饲料配备的必需品之一,里面的粗纤维和蛋白质有助于奶牛生长和产奶。”君乐宝优致牧场利用花生秸秆饲养1万多头奶牛,带动1800多户农民从事奶牛养殖、饲草料种植。

“正阳花生米小粒饱、口感好,蛋白含量丰富,适宜加工花生食品。”正花食品集团副总经理李殿武介绍说,正花食品集团推出的8大系列40多种花生小食品,包括烘烤、油炸、醋泡等风味,产品深受市场好评……

深耕细作,吃干榨净。以花生为媒,龙头带动、品牌集中、品类齐全的加工体系逐渐完善,全产业链优势凸显,并创建了全国唯一以花生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今,正阳县有85%的农民从事花生的生产、加工、经营,2021年,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320亿元,实现品牌价值、产业产值“双百亿”目标。

做好“花生文章”,正阳县政协更是不遗余力。“我们多次围绕花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情况、花生受灾与参保理赔、扶持花生草业发展等课题深入调研,提出意见建议。”正阳县政协主席李迎春表示,叫响花生经济,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政协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6月初,正阳花生即将大面积种植。良种已备好,老百姓期盼着小花生变身“金豆豆”,“种”出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花生辣椒
掏花生
辣椒也疯狂
辣椒里的维生素C
辣椒之争
拣辣椒
花生猫便签夹
邂逅花生
无法抵挡辣椒的诱惑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