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中国画创作现况及实践探索研究

2023-05-30 06:59孙洁
炎黄地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画作中国画共同体

孙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中国画创作迎来了新的挑战。从中国画创作现状入手,深入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画创作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工作经验,试图提出促进中国画创新的新途径,从而为中国画的创作营造良好氛围,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国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再次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研究得知,书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对国家经济、社会民生有着正向的积极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进程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画作中蕴涵着我国数千年的人文思想,通过美学等艺术手段,传达作家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在极致的美学体验中,增强观画者的文化自信和素养;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再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56个民族的团结统一与共同发展。

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中国画创作现状评价

中国画的创作不仅是艺术家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也包涵着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甚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象化之一。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中国画创作迎来了新的转变,注入了新的内涵与灵魂,更多的创作者开始了新的尝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探索中国画创作的新路径和新技巧。同时,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美术界纷纷开始了新一轮的融合创新之路,在探索研究中,作家们纷纷将诸多元素跨界融入中国画的创作。然而,在这新旧交替之际,中国画创作创新取得亮眼成績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淡薄,新时代下部分创作者认为传统过于老旧,因而为了摈弃而摈弃,大量引进国外绘画技巧,促使中国画变成四不像;二是过于传统,这一类人认为岁月流传下来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从而成为古代作画技法的固守者。从古至今,中国画都是为反映现实生活而创作,体现着画家的审美追求,描绘出画家与人民群众对生活对环境的感悟。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中国画创作也应具有独特的标志[1],因此,将对中国画艺术特色和影响进行研究。

时代感与使命感

1.时代感

以两幅极具代表性的画作来阐明中国画创作的时代感。一是高宇的画作《远看未来》。《远看未来》中主角穿着现代化的新潮服饰,光鲜亮丽地展示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与时代审美追求;主角手握电子产品,又侧面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二是高云的画作《庚子最美轮廓》,画中主角穿着全套护具,眉眼中透露出一丝丝疲惫。黑色的背景描绘预示出医护人员与病魔斗争的不屈与坚强,讲述着工作人员的坚韧品质,形成了这个时代最美好的画卷与标签。

2.使命感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中国画以其特有的艺术之美,带给观画者美的体验,触动观画者的灵魂。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画作品,在美的宣扬中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我国56个民族的团结与统一。以史作的画作《紧紧抱在一起》为例,画家以石榴为意象,比喻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画家于画作中宣扬团结的美好愿景,让观画者心领神会,强化并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民族团结

薄晓仙的《盛装》是取自少数民族节日切面,用少数民族的节日盛装展示新经济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精神面貌,讲述新中国的发展与繁荣富强。杨素霞的《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则更加形象地描绘了各民族的团结与力量,谱写着各族群众情感相连、文化交流、心灵共鸣。此外,2022年8月的国画作品展中,何雨春以五大系列300余件作品,反映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时代精神,画作之美吸引来了众多观画者驻足。一首首特别的“赞歌”让观画者们再次深切地感悟到中国56个民族的团结与统一,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富强[2]。

增强文化自信

由于我国近代历史的原因导致部分创作者迷失了方向,产生了文化自卑心理。事实上,中国画独特写意绘画技巧历久弥新。中国画于水墨浓淡间展现千变万化的艺术之美,非遗文化之美、中华民族特色之美。别具一格的美学讲述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描绘着中国人的美好品质、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变迁,诉说着新中国的繁荣与富强。在笔触的长短与线条的粗细间,绘制出一帧帧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标签,给观画者以全新的体验以及触及灵魂的感动。如高宇的国画《远看未来》,让观画者于画作中领悟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观画者的民族认同感,提升了观画者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意义

中国画用最简单的笔墨作画于纸上,展现着一代又一代作家对人文、对宗教的看法,透露出中国人对哲学对文艺的研究。这些包含着历史发展特点、人文风俗、宗教色彩的画作,呈现于观画者眼前时给观画者带来美的享受;于画作中品味着过去的历史印记,由观画者传承给下一代,教育下一代学习民族文化精粹。以顾恺之《女史箴图》为例。《女史箴图》描绘了东晋时期特有的女子形象,讲述东晋女范事迹。如张靖雯的《红色记忆》,画作中包含了水壶、红色书籍、五角星杯子、斗笠、号子等带着时代特征的元素,描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情怀与感悟[3]。

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中国画创作创新策略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新时代,中国画创作应当多方借鉴,将优秀技法融合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才能让中国画担当起弘扬中国美学的大任,促进中国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56个民族一家亲,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共同富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中国画创作之路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中国画的创作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之下观画者对中国画提出的新要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中国画创作者们应当联合相关单位,用举办专题画展、筹办画作比赛、举行宣传培训活动等方式,为中国画创作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以促进中国画创作日新月异,取得更优秀的成绩或中国画创作成果[4]。

1.系列专题画展

相关单位应当联动艺术协会、展览馆等机构,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画展。其一,设计带有政治元素的专题画展,像“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等;其二,精心策划不同的展览方式,像在图书馆与收藏馆中举办国画展,在城镇人流密集区域(公园、广场)举办巡回书画展等。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画展,展示了作家精心创作中国画的成果,中国画作家对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对生活民生的认知与观察,表达了作家对人生对时代发展的体悟。同时,画展更是一个平台,一种为中国画作家提供创作理念、创作技巧的交流平台。画展平台能促使中国画作家在不断的交流中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精进中国画创作技艺,良好的创作氛围与业态更能促使画家创作出更加壮美的作品。

此外,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画展,也能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例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第二届群众性书画作品展中,有80余件书画作品紧紧围绕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展开创作,以画寄情描绘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有效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呼和浩特市的高质量发展汇聚了精神力量。

2.系列专题绘画比赛

相关单位应当紧抓时代发展的特征,联合其他艺术机构,筹办系列专题绘画比赛,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书画大赛,为中国画作家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营造良性的竞争风气,激励中国画作家进行创作与比拼,促进中国画创作的繁荣与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乌兰察布市筹办的以“各族儿女心向党携手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书画大赛,赛中515幅书画作品争奇斗艳,激励着中国画作家进一步打磨中国画创作技艺[5]。

3.培訓与宣传

不定期展开内容丰富的宣传、培训活动。首先,通过宣传培训活动,可以面对面地向中国画创作者们讲解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在中国画创作者们心中树立起56个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其次,通过宣传培训活动,加深对中国画相关知识的了解,加强对中国画创作技艺的熟悉与运用,进一步提升中国画创作水平,通过一次次的培训宣传活动,推动中国画创作实现新的跨越。

4.建立中国画创作基地

中国画的创作需要技艺,更需要良好的创作环境。首先,相关单位可以设立专项专用的中国画创作基地,通过在基地中展示中国画的历史,陈列中国画的经典作品,摆放中国画创作技巧与方法类书籍,来提升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与创作技能。其次,相关单位可以联合艺术协会、社区、旅游景点等机构建立全新的中国画创作基地、中国画作品展示基地,以“1+N”的模式为中国画创作营造良好氛围。如宁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有形有感有效的“1+N”模式打造出一批教育实践阵地,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6]。

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

研究得知,历代经典作品多数映照着作家的现实生活,反映着作家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中国画的创作也离不开对时代、对社会、对民生的观察。

1.融入经济元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策,也是中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新一代人的血脉灵魂之中。因此,具有灵魂的中国画作品应当融入经济民生元素,以讲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表达内容。以中国画《幸福西藏》为例,作品《幸福西藏》选取了布达拉宫广场上最寻常、最具代表的一幕生活场景,用传统绘画技艺描述了少数民族欢乐悠闲的生活情景,写实与写意相融合,人物灿烂的笑容映照出新时代西藏人民人文风情,单车、相机充分体现出近年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蓬勃景象,携手进步与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与现实。又如陈超新的《白衣天使》,主角的眼睛大而明亮,给人坚定的信念感,就像无数个看起来平凡而又普通的白衣天使一样,做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铸造了一道由生命筑成的防线,极具时代特色。

2.融入民俗文化元素

56个民族团结共荣,推动着经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以《三月三歌圩》为例,作品选取了三月歌圩的一个切面,用抽象写意的技法,以壮族人民的娱乐活动描绘出广西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讲述了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生动画面再次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此外,还有中国画《青藏高原之歌》《奶酒醉飘香》等一系列的作品也是如此,讲述着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伟大事业中的故事,谱写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光辉业绩与美丽华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画中,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调作家特色,创新中国画创作绘画技巧

目前,经典画作如大海金沙,稀少而珍贵。因此,中国画创作不能照着模式创作,应当注重融入画家自身的特色,用中国画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心中最深切的情感,才能将多种创作元素、创作技艺打碎重组,创作出一幅幅艳而不俗的中国画作品出来。比如,中国画创作技法的老法新用,用最简单的水墨画法描绘新中国各民族生活的经典情景,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新时代新中国的新精神面貌,以恢宏大气的画面引起观画者的共鸣与向往。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中国画创作需遵循两个主要原则:一是创作中融入时代元素,包括政治经济元素、民俗文化元素等;二是要为中国画创作打造良性竞争环境,促进中国画创作呈现出业态新繁荣。此外,应不断推进中国画创作技艺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水平画作,创作出一幅幅经典唯美画作,传颂于后世。

参考文献

[1]马冠群.当代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汉字文化,2020(02):182-183.

[2]丁方.当前中国美术创作问题及应对之道——基于“东方文艺复兴”的视角[J].中国文艺家,2022(01):1-3.

[3]吴冠楠.中职美术课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方法与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02):178-179.

[4]王蔚.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的作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9(18):231.

[5]郝亚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亟待多学科共创理论话语体系[J].民族学刊,2021,12(10):10-15+116.

[6]麻国庆,关凯,施爱东,等.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笔谈一)[J].西北民族研究,2020(02):5-17.

猜你喜欢
画作中国画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中国画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