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学生读书习惯养成之我见

2023-05-30 05:22谢大力
群文天地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灵读书

谢大力

根据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心理教研室2021年的一份读书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二三年级中就有近48%的学生对读书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倦读书,全国的非重点学校也大致存在这样的问题。

曾听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海归留学的教授回来,在参加朋友的聚会时,朋友问他读那么多书有何用,赚得工资还没有他给员工发得多。教授一笑说:“的确没什么用,不如老板您成功。”说着自饮三杯。发问的这名老板似乎想向在场的人宣告自己的成功人生以及资本的胜利。但他似乎并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读书的成功只能是一时,而热爱读书且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一旦取得成功,那是一世的。那么,读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所谓读书习惯的养成与工作、薪金、地位没有关系,而是要把它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影响一生,受益一生。自古便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等名言佳句,人们需要真正懂得读书背后的真正涵义。于丹把读书分为两种,即“有用阅读”和“无用阅读”。所谓“有用阅读”便是为获取知识而进行的阅读,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而阅读。在当今这个快餐化的社会中,阅读显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个更加美好的境界便是“无用阅读”,那是一种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能使人直接获取学历,不一定能提升专业技能,但它能净化人的心灵,给予精神的慰藉,内心的饱满。带给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幸福感和安全感。

粮食养人,读书养心。读书的意义就在于使一个人心灵辽阔、自由,读书改变的是我们面对沧桑沉浮的坦然态度,改变的是我们和世界相遇的方式。那么当今社会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不愿意读书呢?本人总结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迎来微时代。微时代受当代人的欢迎,人们工作忙碌,平时很少能聚在一起,想知道朋友们生活近况,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走进千里之外朋友的工作生活,微博、微信、朋友圈、短视频等展现着朋友们的生活种种。微时代可以拉近我们与远方朋友的联系,也让我们变成每时每刻都在刷着手机的“低头族”,无形中占据和花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心态也会随之浮躁,潜心读书几乎变成了一种空谈。

二是生活方式快餐化。現在生活节奏被拉得很快,动车不断提速,网络4G变5G,信息现代化已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这把双刃剑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我们各种资源,使我们不断追求速度、效率,却忽略了效果、吸收。

三是把读书当成就业的工具,仅仅当作是敲门砖,门敲开了,砖头就无用了。很多人不明白读书大多与利益无关,更重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本万利的,是受益终身之事。以清代名臣曾国藩为例,他说自己天资愚钝,但他10岁时就已饱读诗书,后来不仅前途无量,还专门撰写《曾国藩家训》一书,使其家人受益,而且他们都成了同时代道德品行的楷模。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如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读书要端正态度,摆正心态

“退笔如山未知贵,读书万卷始通神。”两个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同去做兼职,一人抱着“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心态;一人只为赚取零星报酬。忙碌一整天,前者不觉劳累,感觉充实满满,后者甚觉疲乏。同样的工作量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巨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心态、目的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大不相同。如果一个人始终笃信“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那么这个人行事做人必然会显得浅薄庸俗。读书的意义在于融入生活,领略生机。道不摆不明,理不辩不透,在发达的物化世界,以正确良好的读书态度才能在巨大的物质诱惑面前保持理性,懂得感悟人生。

二、读书需要严谨执着,专心致志

“积学以存宝,酌理以富才。”读书求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做学问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循序渐进,慢慢积累。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严谨执着的精神。“躲进书中成一统,哪管外面乱哄哄。”不受外界打扰,不能急功近利。学贵有恒,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绝,才能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读书要专心致志,中国古代大哲学家朱熹曾说:“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读书的门径在于专心致志且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读书要有所选择,既要博览,又要专精

读书是读者和著者心灵的沟通,灵魂的交流。两个思想碰撞叠加,思想的厚度也因此融合生成。图书馆的书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读完,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自己的书,选择能够给人思考和力量的书。切不可毫无选择,拿来主义,乱读一气;亦不可还没有相应基础知识做铺垫,便攀登生涩难懂之文,这样便会打击自己阅读的积极性。书籍是青年人的思想营养,不仅要爱读书,更要会读书,学会涉猎与精读。当代青年人要多读经典著作,提升境界,净化心灵,视野会更加开阔和久远,思想也会更加健康和充实。大学生更要多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著作去扩大知识范围,博采众家,取其之长。对于经典著作要精读和熟读,对于一时读不懂的,要反复精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博览和专精是不可分割的两种方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四、读书要多思善疑,知行合一

书籍是后于人类文化而存在,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镜子,书籍便是历史传承下来的重要载体。那些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已经熟记的知识,既是我们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也是产生新才智的源头。读书的关键就是要抓住书的重点和难点,深入思考,通过温故而知新,使知识不断深入。对于疑难之处,反复琢磨推敲,必会进步。正如朱熹所说:“始读,未知有疑;其次饿,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渐疑渐释,以至于融会贯通,都无所疑。”而且,读书的根本目的还是要知行合一,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只有将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才算做到了“读书活,活读书”。聚点滴之水,方可成飞瀑。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读书,你将圆梦。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根据多年的读书经验,要想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多与比自己知识、学问多的人沟通交流。久而久之,突然一天就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

综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书的两个目的:一是掌握赖以生存发展的知识,第二是改变人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尤为重要,更是读书的真正意义所在。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高尔基曾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就此而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读书的启迪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蜕变,是对污浊的洗涤,是心灵的放飞,是作者与身处时代的对话,是滚滚红尘中的共鸣,是想方设法凝视却留不住的背影,是履行前世今生美丽守候,是城市轰鸣工地里的一方净土,是培育藏在心灵深处的高贵气质。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因有读书为伴,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苏)格鲁兹杰夫(И.Груздев).高尔基传[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18-19.

[2]孟子·尽心下[M].商务印书馆:1978.12.

[3]王安石诗集[M].中华诗词出版社:2000.57.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纪念白求恩[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0.

[5]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M].黄河文艺出版社:1999.12.

[6]王国维.人间词话[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13.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心灵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心灵的感恩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