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
纪晓岚曾说:“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前几天看了闫学老师的《如何在阅读上实现质的提升》,受益匪浅。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警醒:“作为一名教师,只读学科教学与教育理论书籍是不够的,一个教师的生活中除了教育再没有其他东西的容身之地,那么这样的生活无异于日复一日、永无尽头的重复与封闭,是一种受罪。”
教师不能只看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书籍,还应该看看其他学科的书籍,有可能的话尽量还要看一点教育以外的书籍,这点我深有体会。
儿子今年上三年级,从幼儿园开始,我就给他讲故事,上了小学更是每天陪他一起看书,久而久之他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特别喜歡动物类书籍,对每一种动物有什么特征,他记得非常清楚。我常常惊叹他惊人的记忆力,惭愧自己什么都记不住。孩子经常问我:“妈妈,狼和狗有什么区别?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我总是一脸茫然,一个问题也答不上来!儿子就会一脸失望地说:“妈妈真笨!”作为妈妈的我格外尴尬。这还是自己的孩子,要是学生问我我不会,那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因此,现在的我每天都会看书,尤其是童书。不要觉得童书幼稚,只有看童书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他们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一些很棘手的问题,有时候看看童书就迎刃而解了。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确应该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语文教师不读书、少读书,“气”怎么可能“华”?又怎么可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在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太多了:电视、手机、网络、图书……如果一个教师故步自封、孤陋寡闻,还不如学生,又怎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呢?
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就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开阔的人文视野。这些都需要广泛的阅读才可能实现,需要有计划和书单,不能抓到什么是什么。网上阅读一般容易无计划,跟潮流,纸质的书就不一样了,它能让我们在烦躁的“大气候”中保持心静,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沉下心来用传统的方式读书,重新捡起纸质书来读。重经典,多选适合“悦读”又启迪心智的作品,要看多家之言,边读边反思,取长补短,争取在阅读上实现质的提升,逐步让自己的教育面孔变得更“个性”,赢得学生的心。我相信“只要花儿开,蝴蝶自会来”。
教师读书,就是修行,教书之路,就是修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