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加强党史教育是提升学校思政课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可用于党史教育的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与时代同步伐、与网络共发展,积极探索党史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路径,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创新教学,从而充分实现育人功能。
一、应用超文本载体,打造生动道德与法治课
信息技术不只是用来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用来营造、建构相应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党史教育的部分内容相对抽象,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课程、互联网课堂、创意课堂等新型教育手段,让党史红色文化资源在立体层面得到充分展现,使之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党史知识。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一课时,教师通过电子课本,利用AR智慧教室再现鸦片战争的真实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段历史;通过网上纪念馆,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利用湘教云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索《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的目的,并借助古今对比,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此课教学中,教师还充分融合希沃白板5、班级优化大师、剪辑师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设计学习单、画思维导图等一系列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积极搭建线上平台,优化学习场域
积极搭建线上平台,并将手机App、微课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课堂教学,借助投影、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营造良好的学习场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党史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微视频讲故事
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可以融入党史教育的内容,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深度关注学生党史学习的基础及接受能力,又将内容庞大的党史精简成一个个小故事。由学校红领巾宣讲团的少先队员开展党史宣讲,同时将宣讲录制成微视频,利用校内LED显示屏、学校微信公众号向全体学生推送,灵活多样地帮助学生学习党史知识。
2.试行“翻转课堂”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微信、QQ等推送《开国大典》纪录片,让学生观看真实的历史影像,对新中国成立产生初步认识。课中,教师和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入智慧课堂,线上学生围绕“中国烈士纪念日”“我爱国旗”等话题展开讨论,线下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还可有针对性地推送一些党史素材辅助学生理解。课后,鼓励学生将所感所想以图画、文字的形式加以呈现。“翻转课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有利于强化学生对革命先烈优秀精神品质的认同。
三、打造党史“云课堂”,创设流动道德与法治课
“云课堂”为党史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党史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且其内容丰富多样,技术运用适宜,為道德与法治教学增添了一些现代元素。
比如,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宝庆路学校、韶山市镇泰小学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中心小学、霞云岭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组成联合中队,通过网络连线的形式,共同开展“牌匾里的红色记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少先队网上联合队会活动。北京市的少先队员参演微电影《不朽的歌》,了解少年曹火星当时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程;湘潭市的少先队员以情景剧的方式,讲述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此外,两地少先队员还一同云参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通过党史“云课堂”,两地学校实现了红色教育资源共享,坚定了少先队员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党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承载着撼动人心的红色精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所需,寻找科学的党史教育融入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革命历史传统的认知水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政治觉悟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路径初探”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21CJ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