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凡利
王倩今年上大一,放假回了农村老家。小半年没在家,到家后王倩特勤快。这天,奶奶端着竹筐,要去村头的石碾处轧麦扁。王倩一把夺过竹筐:“我去!”王倩边往外走,边从门后抓起一根轧碾棍。奶奶还没反应过来,王倩就跑远了。
自打王倩上了初中,学习紧张,家里就没让她干过活。现在终于能放松一下,重温小时候轧碾的往事了。王倩来到村头的石碾处,把麦子摊在碾道,棍子插在石碾的插孔里,腿一蹬,胳膊一推,轧起来喽。
社会快速发展,乡村发生巨变,留下了的或许只有这台石碾了。王倩一边追思一边轧,不一会儿,碾道上的麦子就轧好了。
王倩小心地把麦扁用苕帚扫到竹筐里,兴冲冲地跑回了家。奶奶看王倩回来了,盯着竹筐里的麦扁瞧了半天。王倩得意地说:“薄不?”奶奶没吱声,瞅着麦扁似乎想起了什么。
本想邀功,奶奶却没有夸奖她,王倩又追着问:“你看轧得匀不?”奶奶照旧没说话,却转身出去了。没得到奶奶的认可,王倩闷闷不乐。她想不通,即使自己轧得不好,也不至于这样吧?
没一会儿,奶奶从外边回来。王倩还想上前讨个巧,却看到奶奶板着脸,到嘴边的话就咽下去了。这时,奶奶突然对王倩说:“下次我去轧。”啊?王倩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啊!
王倩反思自己轧麦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轧之前清理了碾道,干净;轧的过程用心,轧出的麦扁不薄不厚;轧完之后清理彻底,没浪费。哪里都没有纰漏呀!王倩问奶奶为什么,奶奶一句“不要问了”就把王倩打发了。
过了几天,王倩想吃芝麻盐拌黄瓜。奶奶从里屋舀出一勺芝麻说:“这是新芝麻,我过会去碾上轧。”
王倩突然想到前几天的轧碾事件,试探着问:“您老了,还是我去吧?”
奶奶一听,把芝麻往怀里一抱:“你可别去了。”王倩伸手就要往奶奶怀里抢,奶奶一边转身一边说:“你轧得不好!”王倩把手放下来:“我小时候没少跟您轧碾,规矩都在我心里,你怎么说我不会轧?”奶奶拗不过王倩的纠缠,答应带她一起去。
两个人来到村头的石碾处,奶奶把竹筐放在石碾上,先拿苕帚做轧前清理,誰知一不小心,碰撒了筐里的芝麻。足有一把芝麻散落在石碾旁。芝麻掉在土地上,好比水滴落在大海,想捡起来可就难喽。奶奶“咦”了一声,摇摇头继续干活。
清理好碾道,撒上芝麻,就进入了轧碾的环节,王倩站在一旁仔细学着。奶奶一边跟王倩聊天,一边轧,同时眼睛盯着石碾上的芝麻,还不时地用苕帚翻弄。很快,芝麻就成了芝麻面。奶奶停下来,开始清理碾道上的芝麻。王倩看在眼里,心里在琢磨:奶奶清理碾道,碾轧芝麻,清理芝麻面,哪一样也不比自己强啊!如果再加上刚才奶奶不小心把芝麻碰撒了,综合评分定在自己之下。
这时,王倩不服气地说:“你上次说我轧得不好,你也没比我强哪去呀!”奶奶一听,没做解释,而是笑着点点头。这时,奶奶指着不远处向这走来的一位邻居说:“那也是来轧碾的,你避在墙角学着点,我把芝麻送家里就回来。”王倩听出奶奶话里有话,就顺势躲在一边,开始“偷师”。
这位邻居来到后,按部就班地开始清理碾道……
十来分钟的工夫,就轧好了。
邻居把轧的粮食往筐子里扫。王倩叹了口气:这不一样嘛,奶奶让我看什么呢?
邻居被王倩的叹气声吓得一激灵,手里的筐子抖了下,粮食撒了些出来。王倩不好意思,走出来连声道歉。邻居挺大度,没说啥,端着筐子就走了。
这时,奶奶从家里回来,问王倩:“看出来了吗?”王倩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说:“你们肯定是故意撒的粮食,对不?”
奶奶点点头:“对,上次你就是扫得太干净了。这轧碾啊,不是技术活。”
王倩的头瞬间大了:家里从小交代自己要节约粮食,如今怎么翻了个?奶奶拍拍王倩的肩膀,让她往石碾处看。王倩的嘴巴再一次张大了,只见石碾旁围了几只鸡,正愉快地啄食呢!
王倩更奇怪了。奶奶又指着石碾旁的一座老房子说:“这鸡是你刘奶奶家的。”王倩对刘奶奶印象深刻,她是个泼妇,在村里几乎把人得罪遍了。王倩想想这,眉头间拧出了疙瘩。
奶奶接着说:“你刘奶奶命不好,前两年儿子车祸去世,儿媳改嫁,家里就剩她一个孤老妈子,身体从此差下来,如今连地都没法种,靠吃乡里的救济。这几只鸡,就是她养来补贴家用的。这老妈子脾气倔,谁都不搭理。可街坊四邻能忍心让她过苦日子?之前有过结的,都原谅了她,还明里暗里帮她,来轧碾时大都故意撒点粮食。刘奶奶的鸡也习惯了,一饿就跑到这里来找吃的……”
奶奶边说边笑,似乎这是天经地义。
王倩恍然大悟,社会这门课,自己还真得多向乡亲们学习啊。
她快乐地对奶奶说:“轧碾的确不是技术活。”话音未落,刘奶奶从家里走出来,手里攥着几个鸡蛋,对奶奶说:“她妹子,家里鸡下的蛋,我吃不了给你几个……”
(插图/王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