卟啉病、儿童交替性偏瘫、鸟面综合征……这些都是人们知晓程度较高的罕见病。罕见病尽管发病率极低,却影响着全球3.5%至5.9%的人口。在我国,罕见病患者总数约有2000万人,每年新增超过20万人。
2023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
罕见病尽管发病率极低,却影响着全球3.5%至5.9%的人口。在我国,罕见病患者总数约有2000万人,每年新增超过20万人。
“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白化病、多发性硬化、成骨不全症(患者俗称“瓷娃娃”)……这些都是人们知晓程度较高的罕见病。但其他能进入公众视野的罕见病寥寥无几,多数罕见病仍旧鲜为人知。
儿童早衰症
儿童早衰症又称早年衰老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隐性基因遗传病,会导致孩子的身体迅速衰老,多数患有早衰症的孩子活不过13岁。这种疾病不分性别和种族,全球每年400万新生儿中就有1人患病。
多数患有早衰症的孩子,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在出生后第一年,就会出现疾病症状。他们的身体特征包括:头颅比正常婴儿大、又小又低的下颚、突出的耳朵、一个带“喙”尖的瘦鼻子、尖锐的声音等。
当早衰儿童长大一些,会患上一般50岁以上人群才常出现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和心脏病。患有早衰症的儿童通常死于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
卟啉病
这是一种常被污名化为“吸血鬼症”的罕见病。
卟啉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中间化合物。卟啉病是指血红蛋白生物的合成途径中,由于酶活性缺失,卟啉或其前体和卟胆原浓度异常升高,并在组织中蓄积,造成细胞损伤而引起的一类代谢性疾病。
卟啉病的患者怕光,因为这种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是皮肤对光敏感。如果暴露在日光下,皮肤会产生水疱,水疱可能破裂、结痂,皮肤也可能形成疤痕。
卟啉病患者的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身体感觉异常、严重的腹痛以及神经精神症状——躁动、幻觉、找不到方位、情感淡漠,累及脑部神经系统的还会发生癫痫,甚至死亡。
因為上述这些常见症状与影视、文学中的“吸血鬼”形象类似,卟啉病患者经常被比拟为“吸血鬼”,这无疑是一种伤害。
儿童交替性偏瘫
儿童交替性偏瘫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病。
2017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安雅·贝尔,就是儿童交替性偏瘫的患者。她的妈妈凯瑟琳是一名医生,将女儿的病形容为“人体定时炸弹”。其他医生则将安雅的病形容为“好像同时得了7种病”。
这种病发作时与癫痫有点儿类似。患病者会出现反复性、短时间的偏瘫发作。发作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症状,比如从麻木到完全丧失知觉和活动能力。
每次发作的时间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好几天,睡眠能够缓解一些症状。如果累及全身呼吸及心跳功能的自主神经,则会造成猝死。
以安雅为例,她可能在任何时候发作,让人毫无准备。第一次发病之后,安雅又发作了无数次。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这种罕见病的患者,有一个美丽而脆弱的称呼——“蝴蝶宝贝”。
美丽的称谓背后,是患者遭受的无尽苦痛。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主要特点是皮肤脆性增加,如同一张薄如蝉翼的纸,哪怕是衣服轻微的摩擦、蚊子的叮咬,都会造成皮肤长水疱,形成糜烂面。
此外,还可能伴有皮肤糜烂面坏死脱落、瘢痕形成、皮肤外多器官脏器损害等。
有患儿的家长在回忆孩子出生时的情形描述道:“眼前的孩子啼哭着,膝关节以下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组织,血肉模糊,小小的身躯上血疱随处可见。”
这种罕见病不可治愈,只能靠个人护理,有些患儿因为护理不当而遗憾地失去了手指或脚趾。患者残疾的发生率为33.2%,其中肢体残疾占27.8%。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眼部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目前无法治愈。
相关诊疗指南显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有进行性夜盲、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等,全球患病率为1/3000至1/4000。
大部分患者出生后视力正常,在基础教育阶段,生活、学习基本不受影响,到了中青年阶段,视力下降、视野缩窄,最后中心视力下降,疾病进展呈现出渐进性。
到了疾病中期,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夜盲症状更明显,周边视野缺失、视力下降。而到了晚期,患者视野会进行性缩小,发展为管状视野。
什么是管状视野?有患者形容,这好比透过一个小洞或者空心管子去看世界。人在眼前,只看得见大致轮廓,鼻子、眉毛、眼睛都看不清。随着疾病进展,会导致完全失明。
鸟面综合征
鸟面综合征,又被称为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这种病的特征是患者的头部和面部出现明显异常。患者颅面畸形,往往涉及颧骨复合体、颧骨、颌骨、上颚和口腔发育不全,从而导致呼吸和进食困难。
此外,患者也可能出现眼睛畸形,包括上下眼睑之间的开口向下倾斜(睑裂),以及外耳和中耳结构异常,从而导致听力损失。
上述种种怪异、神秘的罕见病都无法治愈,体现了现代医学的局限。从总体上看,罕见病患者群体面临诊断难、治疗难、用药难(缺乏特效药)的困境,他们理应被更多人看见,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澎湃新闻网2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