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在上海大学开展党团建设工作研究

2023-05-30 14:20孙梦泽
西部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青年工作上海大学瞿秋白

摘要: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当时党中央有意为之的革命熔炉。拥有上海大学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党的早期领导人三重身份的瞿秋白在任教期间积极投身党团建设工作:(一)政治建设:坚持党中央的领导;(二)思想建设: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三)组织建设:培养革命干部团队;(四)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高校党团建设经验:一是干部扎根青年才能了解青年;二是加强党校互动更能坚定信念;三是党员深入群众更能受益良多,投身社会基层是增强党员使命感的重要实践。

关键词:党团建设;瞿秋白;五卅运动;上海大学;青年工作

中图分类号:K827;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0-0134-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1]一百年前,上海大学在《上海大学章程》中鲜明提出“传播革命理论,培养建国人才,推动革命运动”的办学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筑牢青年理想信念,以党团活动拉近青年与党组织的距离,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条路径培育革命英才投身革命事业。在五卅运动①中,上海大学学子为工人奔走呼号,党团学生发挥关键作用,赢得“北有五四运动之北大,南有五卅运动之上大”的美誉。上海大学党支部、团组织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积累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党团建设和青年工作提供参考。

一、上海大学党团组织初期发展建设情况

上海大学作为党中央有意为之的革命熔炉,其党团建设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远非其他高校比拟。瞿秋白②在任教期间参与的党团建设系列工作,紧密连接党中央和上海大学党团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一)上海大学:党中央有意为之的革命熔炉

上海大学诞生于国共合作浪潮,校长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担任,但校务长邓中夏、教务长瞿秋白等校领导和教师均系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大学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的一所新型革命学校,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最早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大学。瞿秋白任教期间,上海大学的党组织经历“小组”“支部”“独支”的发展历程,由最初10人党小组发展为61人党独立支部。到1924年,全上海共有9个团支部,160名团员,其中上海大学团员49名,约占上海团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五卅运动后,校居闸北的上海大学团支部改称“特别支部”仍由上海执委直接领导,足见上海大学团组织的受重视程度。

(二)瞿秋白:上海大学党团建设的灵魂人物

瞿秋白经党中央派遣在1923年7月至12月任上海大学教务长、1923年7月至1924年10月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但在学校里,瞿秋白作为党中央的早期领导人还有着党组织负责人之一的第三重身份。瞿秋白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3年10月25日瞿秋白又担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委执委会委员。在上海大学任教期间,瞿秋白具体负责党中央宣传部的工作,在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向导》(周刊)、《新青年》(季刊)、《前锋》担任主编、编辑和主要撰稿者,在上海大学任教期间两次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3]162-163。任教初期,瞿秋白实际参与党内教育宣传工作、担任劳动夜班的教员。“黄仁事件”③发生后,党中央安排瞿秋白组织行动委员会,领导群众展开斗争,声讨和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反动罪行[4]1110。五卅运动后,瞿秋白虽然离开上海大学,但同上大学生仍保持联系。经常在党团积极分子会议上作政治报告、参加支部会,传达贯彻党中央的决定,解答学生问题,指导革命活动[4]1111。

二、瞿秋白在上海大学开展的党团建设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走出来的英雄烈士近60位,在建设新中国中发光发热的优秀人才约70位。他们都曾是上海大学党团组织中的一员,经历党团生活中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历练,瞿秋白在上海大学开展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工作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政治建设:坚持党中央的领导

政治建设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青年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上海大学党团组织在政治建设工作中的优势在于与瞿秋白等党中央负责人的密切联系。首先是中央人员派遣,刘锡吾曾提到:“中央很多负责人都在上大兼职,……,我是当时教职员党小组的小组长,小组成员有瞿秋白、施存统、李季、恽代英、萧楚女、彭述之等等。上大党支部本由党中央直接领导,上海三次暴动前后,才交給江苏省委领导。”[4]1025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日报》中也提到:“该大学之大部分教授均系公开的共产党人,彼等正逐渐引导学生走向该政治信仰。”[4]250党中央决定上海大学系主任的人事调动,教职员设立专门党小组等情况足以说明上大党支部直接由党中央领导的情况是同时期其他大学无法比拟的。其次是组织党团活动,党员干部来校学习先进理论可以增进学生群体与党组织的互动,上大学子对此印象深刻:“社会学系还有一些特点,校外党的干部和积极分子在上海大学做旁听生的很多,一有报告会,他们都来听讲,教室里常常坐得满满的。”[4]1100“瞿秋白作报告时,各区委书记就来。”“反之,外面需要党员团员,也就由上大调去。”[4]1155

(二)思想建设: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瞿秋白在开展思想政治建设中既注重课程教学,又留心隐形教育。上海大学始终贯穿瞿秋白“必以一有系统的为基础,方能为真正的各方面之比较研究”[5]128,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建构社会学系的构想。在当时中国只有北京大学在哲学系中列有社会学原理及社会问题两门课程,马克思学说也只是在经济学系中列有一门课程的情况下,极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播。《社会哲学概论》《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新经济政策之意义》为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授课和演讲所用,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印刷在社会中流传,对当时的青年学生产生很大影响。施存统曾对《社会科学概论》做过如下评价:“内容非常充实,可说是中国社会科学界中空前的著作,在过去的中国社会科学书籍中,没有一本书还比它更有意义。”“我们看了这一本书,可以扫除许多关于唯物史观的误解。”[4]222在重要集会中,瞿秋白积极把握时机开展思想教育。姚天羽曾回忆瞿秋白在“双十节”庆祝会上引吭高歌《国际歌》的场面:“1923年10月10日,学校里举行建校后第一次的‘双十节庆祝大会。秋白同志利用这一机会引吭高歌了他自己翻译的那首著名的无产阶级歌曲——《国际歌》。雄壮的歌声,震荡着同学们的耳膜。……这首雄伟的无产阶级战歌第一次传进这个学校,给予同学们的教育很大。”[4]1097在党团小组会上,讨论、推销瞿秋白主编的期刊已成为上大党团思想建设的日常任务:“书报流通处为我们所把持,贩卖我们自己的出版物《中国青年》《向导》《前锋》等新文化书籍。”(团上海地委报告第三号——关于五月份代表大会情形,1924年5月24日)[4]457在社会上传播党的思想,宣扬革命理论,瞿秋白同样尽职尽责。上海各大学联合开办的“暑期讲学会”,瞿秋白担任讲师,讲授《社会科学概论》。姚天羽在回忆“暑期讲学会”时提到:“参加听讲的各校同学很多,盛况空前。”“‘暑期讲学会不单是各校利用暑期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借此团结许多革命青年,为中国革命事业增加生力军。”[4]1098

(三)组织建设:培养革命干部团队

上海大学作为当时党的干部“储蓄部”,党组织建设以培养高素质革命干部队伍为核心,据此锻炼、发展党员,传播革命火种。瞿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运用在革命人才的淬炼之中,鼓励学生深入群众。黄旭初、阳翰笙、周文等同学在回忆上海大学学习生活时都提到了这个培养人才的“秘诀”:“我们除了上课就是搞课外活动,办平民夜校,出刊物,运动不断,这也可能是上海大学出人才的一个原因吧。”[4]1144“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我尝到了这个甜头,不仅是我们教育工人,工人也教育了我们,这就把我们讲堂上的理论具体化了,受到很大教益,不像以前光讲书本的教条,而是有血有肉,亲见亲闻。”[4]1041瞿秋白在任教期间与学生关系甚为亲密,在课下与学生把酒言欢,辨析理论问题,也主动地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以至生活情况,帮助解决问题,这也极大程度方便其考察潜在人才、扩充党员队伍[4]1039。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瞿秋白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对党员后备人才进行充分考察。杨之华曾经详细回忆过自己经瞿秋白、向警予同志介绍入党的情况。瞿秋白同志即使很忙,也会在发展党员时与其热切交谈与指导,了解新党员同志的思想与工作情况。纳新过程包括提交入党申请书、纳新前后多次谈话、入党介绍人了解情况并同意、召开党支部大会正式通过[4]1108-1109。此外,领导上海以及全国各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传播,领导各地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基层组织以及其他革命团体,也是瞿秋白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一些地区最早点燃革命火种、创建当地党团基层组织的上海大学学生,大多数都是在由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直接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有的还是由他们直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瞿秋白等人推荐入党的曹蕴真、胡允恭、翁泽生等学生回乡后在安徽、淮上、漳州等地建立地区基层党组织,并开展农村革命运动、“淮上中学补习社”、“非基督教”运动等系列活动,促进革命火种向各地区传播[3]186,190。

(四)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作风建设关乎党组织的形象,上海大学党组织在瞿秋白的指导下紧密联系群众、团结内部同学,赢得工人群众、各系学生的支持,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党组织的内部矛盾,瞿秋白与党员学生摆事实、讲道理,阐述文学系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社会学系绝不能忽视文学的力量来消融文学系与社会学系的偏见,之后两系学生成见逐渐消失,经常组织联欢会,在文学系发展不少党员。在杨之华的回忆中对此有过相关叙述:“你们(社会学系)应该首先打破成见,不要自以为进步而看不起人家,而应该主动去团结人家。革命靠少数人是不行的,应该带动广大群众去干。”[4]1107面对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问题,瞿秋白曾在《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一文中提出上大的学生不是“在书房里学习的少爷”[5]137,而是“在社会中生活的公民”[5]137。瞿秋白在开展上大党组织工作中经常提醒学生相互团结、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感召群众。杨之华在回忆中提到:“你们的工作应该从底下做起,钻到工人群众里面去,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在群众斗争中揭露工贼的面目,使工人群众不相信他们,而相信党,相信自己的力量。”[4]1108

三、上海大学党团组织在五卅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瞿秋白等领导人的早期培育下,上大党团组织在五卅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这也间接验证在瞿秋白等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指导下建立的党组织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一)瞿秋白主编《热血日报》指导运动方向

为更好地帮助广大群众把握斗争方向,党中央安排瞿秋白主编《热血日报》,并安排上海大学教师郑超麟、彭述之参与工作。发刊辞为瞿秋白亲写,表达其唤醒国人热血、奋起对抗强权的办报目的。《热血日报》发刊辞点明“热血”之意:“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里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得着冷的铁,便是强者之末运。”[6]180

该报文笔辛辣、文风勇猛,对时事评论一针见血,敢于扯下帝国主义的伪装面纱,批判对象包括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军阀政府的卖国嘴脸、买办阶级的妥协伪装……对待群众斗争,摇旗呐喊、加油鼓劲,肯定各界人士在五卅运动中的英勇表现、唤醒民眾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反抗觉悟、指引五卅运动前进方向……也正因如此,《热血日报》仅存活20余天即遭封禁。

(二)上大师生始终占据前线支援工人运动

无论是从上大师生的参与数量,还是从发挥的领导作用来看,上大师生始终是最前线的同志,以革命意志对抗帝国主义的镇压。从人数来看,上大学生在五卅运动中牺牲最大:“被控进行暴乱的四十六人中,有二十二人是西摩路上海大学的学生。”五卅惨案当天“有七名学生在中央区被捕,四人系来自西摩路上海大学”[7]。瞿景白是瞿秋白的幼弟,在反击帝国主义压迫活动中,展现出上海大学“敢死队”④大无畏的革命勇气。丁敬先在《1925年五卅上海大学学生反帝斗争回忆》中描写过瞿景白面对帝国主义巡捕的场景:“这时瞿景白同学也抢步到了铁栏口,他愤怒地举起双拳面对着那英国巡捕头子高喊‘打倒野蛮的英帝国主义者,喊声未完,那万恶的英国巡捕头子对准瞿景白同学的口鼻狠狠地就是一拳。立刻鲜红的血就从瞿景白同学鼻孔、口角直淌了出来……”[4]1030在五卅运动中,上海大学的学生在各团体担任领导职务,例如,社会学系李硕勋担任全国学联总会党团书记、文学系郭伯和担任中共上海小沙渡部委书记,贺昌担任共青团上海地委书记[6]53。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瞿秋白深入参与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党团建设的相关工作,使团建、党建、育人形成系统链条,推进党团建设工作:一是干部扎根青年才能了解青年。瞿秋白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众的人格魅力,在课上课下与学生密切交流,更容易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2018年5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党支部书记与教师双重身份的叠加更容易推进党团建设工作发展。二是加强党校互动更能坚定信念。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党团工作的一项特色就是党团员干部参与课上旁听,加强地方组织与高校的互动。上海大学机关党委教务评估党支部创新“项链”育人模式,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建设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开办专题讲座,构建组织育人与课程育人双重有机生态链[8]。三是党员深入群众更能受益良多,投身社会基层是增强党员使命感的重要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将学术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有益号召,在社会实践中组织党员开展学习研究是培养全方位人才的高效手段。上海大学各基层党支部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融合基层红色教育活动,取得系列成果。“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9],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党团建设研究、创新党建工作新形式,以实际行动推进党团建设工作落深落实。

注释:

①五卅运动:指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间,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的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镇压。上海内外棉第七厂日本资本家在5月15日枪杀了工人顾正红,并伤工人10余人。29日青岛工人被反动政府屠杀8人。5月30日,上海2000余学生分头在公共租界各马路进行宣传讲演,100余名遭巡捕(租界内的警察)逮捕,被拘押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内,引起了学生和市民的极大愤慨,有近万人聚集在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帝国主义的巡捕向群众开枪,打死打伤许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6月,英日等帝国主义在上海和其他地方继续进行屠杀。这些屠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广大的工人、学生和部分工商业者,在许多城市和县镇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②瞿秋白(1899—1935),本名雙,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编中共中央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1927年4月至5月任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1935年2月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从容就义,时年36岁。

③“黄仁事件”:黄仁,字人觉,1904年9月8日出生于四川富顺(现自流井香炉寺)一个小商人家庭。1922年就读于南京江苏第二工业学校;1923年秋,转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同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在校期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由团转党。1924年10月10日,在双十节天后宫事件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殴打致重伤,12日牺牲,史称“黄仁事件”。

④五卅运动中由上海大学学生组成的援助工人运动的学生团体。

参考文献:

[1]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22-05-11(1).

[2]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组织史资料(1920.8-1987.10)[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0.

[3]胡申生.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2.

[4]本书编委会.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5]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王敏,徐未晚.上海大学(1922—1927)与五卅运动外文史料选辑[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72.

[8]成旦红,刘昌胜.百年上大画传[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240.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4.

作者简介:孙梦泽(1998—),女,汉族,辽宁本溪人,单位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赵良)

猜你喜欢
青年工作上海大学瞿秋白
再读瞿秋白《多馀的话》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瞿秋白三次被捕
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探讨及其对经济工作推动作用的研究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研究概况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