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龙
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要基于学科背景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也要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视角入手,把握学科融合的要求,优化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发展。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课程思政的提出弥补了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不同,可以在校园内打造出思政协同育人格局,通过其他学科中思政内容的渗透,进而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体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要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在正确理解课堂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本文主要探究了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顺利实现。课程思政要求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渗透思政内容,打造出思政课堂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格局,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要主动推进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在正确理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基于一线的课堂教学环境,贯彻应用的同时也及时调整实践策略,保障体育与思政的有机结合。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当前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结合体育课程标准,教师要主动落实课程思政,依托体育课程特征,挖掘思政元素,选择恰当的思政渗透时机,保障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也以思政内容的有效渗透,提升思政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提升新时代立德树人成效。
1 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
教师要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也要探究教学优化的策略与手段,仅仅依靠思政课堂组织教育教学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体育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打造出协同育人格局,通过体育课程思政的一体化建设进而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
1.1 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思政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可以使学生理解理论化的思政内容,搭建出系统化的思政框架。在体育教学中借助于学科教育背景,渗透思政教育可以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价值,通过隐性渠道的思政教育落实,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能力。
立足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能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建设。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要明确新时代的思政教育组织要求,在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体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策略与方法。虽然有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但不同阶段,体育教学所承载的教学任务并不一致。在教育实践背景下,各阶段体育学科教学中融入品德维度的教学要求,可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在有效挖掘体育项目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保障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性。
1.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要保障认知的准确,搭建出完善的管理体系,结合体育课堂的组织,将体育与思政有机融合。体育类课程思政在建设中要突破传统体育课堂的局限,在理解课程思政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将思想理念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课程思政作为宏观的教学理念,要落实在具体的微观课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梳理学科知识,整合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相统一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的格局,变革传统的思政教育目标,在保障体育教学高质量开展的同时也通过思政元素的有效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优势,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政策的基础上对接体育强国的建设需要,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体育教育理论相融合,在体育课堂中挖掘思政教育、落实思政教育,发挥体育教学实践性优势,营造出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氛围,在学生有效理解思政内容的基础上,也调整、改变个人的社会实践行为,保障学生健康发展。
2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策略
虽然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工作仍然在有序落实,但体育教学中思政教学的渗透效果仍然不够理想。部分学校并未重视体育与思政的结合,当体育教师思政认知有限时,思政元素的挖掘、教育融合的推進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课堂思政教育渗透的必要性,结合教育背景,探究教育优化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2.1 提高理论认知
思政课程是指一门或者一类具体的课程,而课程思政所主张建立的课程体系,乃是各门类课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整体。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要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特征,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准确掌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也学习课程思政实践的方式与策略。为了保障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组织,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内涵,在正确辨别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础上,也基于具体的学科思考思政与学科学习有效融合的方式。
相较于课程思政,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更加熟悉思政课堂。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补充,在思政课系统讲解理论化思政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思政要把握基础学科的特征,在有选择的渗透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也基于学科特征保障元素挖掘的科学,课堂组织的有效。课程思政强调打造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而在体育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渗透要把握不同教育阶段体育学科的课堂体系、教育目标,在突出课程思政教育属性的基础上,以体育与思政的同向同行,借助思政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也在体育课堂实践中将理论化的思政知识具象化的呈现,加深学生对于思政内容的理解。
体育课程思政可以以学科德育的形式,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体育教师,要正确理解课程思政,但在落实教育融合时,教师也要重视体育学科特征的凸显,立足新的教育形势、社会背景,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也基于教育阶段、学生特征,搭建出完善的体育课程思政体系,以资源的整合、内容的关联,既在体育课程思政中突出体育学科特点,也在体育课堂中挖掘出适合开展思政教育的元素。
2.2 创新学习方法
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程,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体育课程思政的组织要学习科学的方式方法,大部分教师虽然可以从理论的角度理解体育与思政结合的必要性,但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当思政元素选择不恰当、渗透时机不合理,所采用的融合方法与教育背景、教育目标不匹配时,难以保障课程思政的组织效果,因此教师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也要学习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基于学科特征,对于课堂进行优化设计与创新。
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是如何将体育专业课知识与运动项目的技能掌握过程融入思政元素。体育课程本身有着实践性的特征,与一般的理论课程不同,体育课程虽然强调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的认知,但在课堂中更多的组织实践参与类体育活动,以学生的直观体验、亲身参与,进而借助体育活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堂,组织思政教育时,要将思政与体能训练相结合,在体育实践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渗透德育教育,也在学生的直观体验中保障体育训练效果,为理论化的思政内容构建体验的氛围与环境。
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观念,不同的课程在渗透思政内容时有着差异化的方法。体育课程有着潜在、隐性的思政教育功能。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中,遵守体育规则,感悟体育精神都有助于思政教育的组织。体育教师在把握体育强身健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也要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完善体育课程,优化教学组织方式。教师要明确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把握运动能力、体育意识的培养要求,也从思政的角度出发,在体育教育中突出体育精神,将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等知识融入课程体育,以思政内容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以体育课程思政辅助思政教育,提升育人成效、保障思政教育效果。
同时,在体育与思政结合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课程思政强调思政内容在课堂中的有机融合,思政内容不仅仅是课程中的理论化知识,更要落实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因此体育课堂要营造出生动的场景,打造出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氛围。教师既可以利用体育项目,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知体育精神,也可以借助于体育案例诠释崇高理想,借助于体育课堂中的思政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2.3 优化课程体系
在体育课程思政的落实中,教师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基于体育学科特征,探究教学工作高效推进的思路与方法。体育课程思政要把握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发挥体育课堂育人价值,保证体育与思政的有效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为了使体育教师更高质量落实课程思政,基于课堂授课的环节,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体育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主导者,需要对于课程思政有着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对于体育课程内容进行细化分析,选择可以有效开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发挥体育课堂隐性的思政教育价值。
体育课堂有着大量实践性的场景,在具体的体育课堂实践操作中,教师也要重视课程思政的落实,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保障思政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体育课程中要嵌入思政元素,针对系统化的思政教育内容,要从更加细化的角度,在把握思政内容基本内涵的同时,也选择科学的体育实践方式。基于体育思政教育融合的特征,笼统的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难以保障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科学课程观的指导下,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征,在体育课堂中全面融入思政教育,也在落实课程思政时把握层次递进的原则,结合教育阶段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思政内容。实践性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在实践中可以立足于体育项目的特点,有选择的归纳提炼体育精神、道德元素。
为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教师要根据教学情景分析教学内容,融入国家、社会、个体等多层面的思政元素,在课程体系优化变革的基础上,也也使学生理解体育与思政融合的必要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要参与具体的项目,为了保障课程思政的有效组织,教师要重视思政教学的系统性。体育课程思政要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标准,根据课程运行规律有选择、有顺序的融入思政元素,将价值观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法,发挥思政教育价值引领的作用,保障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连续化开展。
2.4 优化课程评价
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实践离不开精准评价。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核心的主体,既要相互配合,也要主动反思。在课程思政落实时,体育教师要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修养,也要掌握课程思政有效实践的手段与方式。为了不断的优化课堂,提高体育与思政的融合质量,教师也要对于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进行精准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工作。
在傳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缺乏思政内容的衡量指标,当体育课程只关注于学生体能素质的训练成果,并未了解课堂育人效果时,体育课程评价指标的单一,影响了体育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体育与思政的融合要完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将思政内容考核纳入整体评价,结合课程思政搭建出完善的育人格局。
为了充分掌握体育课程思政的组织情况,教师要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教育组织效果,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也要求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通过教师与学生立足不同角度评价课程思政落实效果,更加客观准确的掌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为了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也要基于课程思政这一维度细化指标,在不同主体评价的基础上,也通过可量化的指标,保障打分的合理、评价的精准。
为了更好的了解体育课程思政落实效果,可以从技能学习、情感认知、思想政治素养等多个角度,通过多维度实施评价,准确客观的掌握课程思政的落实效果。教师在运用一系列策略落实课程思政时,当发现评价效果不理想,也要主动的优化与调整,进而保障二者的结合质量,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3 结语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具有一般课程思政建设的共性规律,同时还蕴含该专业自身的独特内涵。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并非是增设一门新课程,也不是增加一项新活动,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堂的协同育人格局能保障思政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要认识到体育课程思政落实的必要性,也要在组织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政治素养的提高、教学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优化,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实施。
本文系湖南工学院2022年教学研究改革项目“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路径的探究”(课题编号:JY20223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