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

2023-05-30 07:51:15李晓英王建刘永强姜紫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实践水利水电工程三位一体

李晓英 王建 刘永强 姜紫萍

[摘 要]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建设人才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个人成才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劳动教育。依托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验室资源和科研项目,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与实验室仪器运维相结合的常规型劳动教育,以及与科研项目实验活动相结合的特色劳动教育,探索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掌握扎实的水利专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水利人才。

[关键词] 劳动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大学生创新实践多维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及长效运行机制研究”(2021JSJG143)

[作者简介] 李晓英(1978—),女,江苏徐州人,工学博士,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副主任,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王 建(1975—),男,江苏南通人,工学博士,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水工结构工程研究;刘永强(1970—),男,甘肃定西人,工学博士,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主任,主要从事水工结构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2-0113-04[收稿日期] 2022-04-19

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接班人的必修课,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与社会接壤的阶段,是实践场景最为密集的学段,在这个阶段,更需要以劳动教育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劳动知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科学的劳动习惯,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因此,高校要全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把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能力作为劳动教育总体目标,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型、实践型、开放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劳动教育的基本特征

劳动教育是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不应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是要深入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劳动知识、劳动观念,养成科学的劳动态度,获得优秀的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2]。劳动教育有四个基本特征:第一,劳动教育是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劳动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对劳动的认识过程,既要符合一般认识规律,又要有实践活动的特点。第二,劳动教育具有社会性和协同性。劳动教育的社会性渗透于实践路径、培养目标、基本内涵等各个环节,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充分发展人的社会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教育的协同性体现为战略协同与组织协同,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很多,有学校、家庭、社区等,其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第三,劳动教育具有人民性和时代性。坚持教育的人民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劳动教育的价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理论特点。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形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也要求劳动教育要与时俱进。第四,劳动教育具有主导性和主体性。劳动教育既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实践,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

德智体美劳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也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中,劳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支撑,也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发挥育人作用的必要载体,劳动教育在这一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加强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五育”并舉,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缺失,部分高校劳动教育偏重知识教育,过度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另外,许多高校设置的劳动实践活动比较简单,大多流于表面,劳动教育形式单一,成效欠佳,劳动教育对教育体系的重要作用被忽略[3]。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相结合,改变当今社会重智轻劳的现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的社会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要求大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然而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较弱的现象。同时,由于新媒体出现以及推广,就业创业渠道丰富,传统的勤恳、辛苦等劳动观念不再是当代大学生推崇的观念。必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并自觉升华为内心的精神认同[4]。新时代也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大学生。当今社会科技、产业不断变革,新兴技术出现,社会服务有了新的变化,大学作为学生和社会接轨的最后一步,必须构建实践育人体系,让大学生在劳动能力上适应这样的变化,满足岗位需求,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水利专业的职业要求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对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成了一大批大型水力发电工程和防洪减灾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例如高坝大库、港珠澳大桥、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这些都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可能从事水利行业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应理解和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劳动教育促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水利需要一点一滴学习,其过程十分艰苦,需要学生不断探索,通过实际学习,如现场参观、实验参与等劳动教育,学生获得水利方面的知识,明白从事水利行业的不易之处,为未来从事该行业做好充足准备;劳动教育能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利工程建设十分严格,一个小差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通过一些实际训练,掌握各种基本的专业能力,满足职业要求;劳动教育使学生具备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水电的情怀,以及身为水利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意志,使学生具有“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

(四)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劳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能提升自身能力,理论和实践应该相辅相成,仅靠理论无法在实际中有所作为,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做到知行合一,以劳动教育指导“行”,能够更好地促进“知”的积累,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劳动教育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劳动的过程是创造美的过程,具有自由创造性[5],劳动所获能使人获得幸福感,使人明白人生的价值。高校应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实现人生价值,端正自己的态度,锻炼自己的能力,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三、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一)劳动教育探索的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需依托课程,结合专业和学科,健全评价制度,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

1.探索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方案。劳动教育的实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特点,推进国家劳动教育方针。同时,劳动教育要注重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劳动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实践能力以及知行合一的能力。

2.优化实施方案,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劳动教育要避免形式主义,有些高校的劳动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实于制度和课程[6]。劳动教育体系构成要设计课程实施方案,细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完成准备工作,明确主讲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完成的评价工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全程跟进监督,拍摄课程现场,记录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优化课程实施方案。

3.建立正向激励评价机制,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劳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劳动教育才能有效开展。可从课程前期准备阶段、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报告、劳动心得等方面入手,从教师、学生、第三方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评价,对于表现积极的优秀学生予以表彰激励,培养其积极的劳动精神。

(二)劳动教育实现方法

1.提升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并与学生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相結合。探索将劳动教育与科研仪器认知、运行维护、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相结合的常规劳动教育,以及与教师团队科研项目活动相结合的创新型劳动教育。通过科研设备的认知和参与科研项目,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院学科及研究方向,为学生未来人生方向的选择提供指导。增加实验示范操作环节,丰富学生实操体验,增强动手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其创新创造能力。

2.探索新的劳动教育组织形式,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科研项目“供给侧-需求侧”双向选择机制。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展安全培训及实验操作仿真模拟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解决学生知识储备与教授团队科研项目研发“供给侧-需求侧”匹配问题及合作机制问题。通过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科研项目团队即“劳动的需求侧”,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平台汇总合适的自选劳动项目,学生即“劳动的供给侧”,在平台发布自己的专业特长及业余爱好和优势,最终形成“供给侧-需求侧”双向选择机制。

3.完善正向激励评价机制。将评价机制渗透到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专业能力提升效果自评,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提升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乐趣,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同时,涵盖参观提问记录、出席签到、劳动表现、劳动感悟、第三方评价等全方位评价环节,采取正向激励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彰,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作用。

四、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劳动教育课程成效

(一)增强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劳动教育形式更加多样,采用“供给侧-需求侧”的模式,提供更多劳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途径参与劳动。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实操活动,学生对劳动更感兴趣,增强其劳动的积极性。

(二)劳动教育的内容贴合专业实际

通过参加线上线下劳动教育活动,学生获得了劳动知识,对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参与一些创新型劳动教育,学生提升了劳动能力,培养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通过对科研仪器认知、运行维护等劳动教育方式,学生的劳动素养显著提升,真正做到了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

(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通过正向激励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学生的劳动意识加强,提升了劳动积极性。科研项目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基本技能,加强了他们的劳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劳动教育的效果具有持续性。

五、未来工作探讨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劳动教育已有所成效,但时代仍在变化,劳动教育未来仍有许多工作亟待完成。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工作

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宣传是学生接收消息的主要途径,缺少劳动教育的宣传,学生了解劳动途径的机会减少,不利于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可利用现有各种宣传方式,如微信公众号等现代网络平台以及传统的校内宣传方式,开展新时代劳动观教育,增加学生了解劳动的途径。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高校具备更多教学资源并与社会接轨,能让学生能更快地融入社会。

(二)劳动教育体系更加多元化

勞动教育体系过于单一,会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影响劳动教育的效果。劳动教育的实现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及教师资源,需要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才能够带动学生开展更加有效的劳动实践活动;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比如在思想政治实践、专业实习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还可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可通过组织更多有意义的志愿活动,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三)将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大学生创业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增长社会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劳动实践能力等因素,创业失败概率大。劳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大致相同,可以将两者的形式、内容有机融合。可在劳动教育的课程中加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在关注学生劳动精神、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高校可开展创业实践,组织学生到创业园区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创业。

结语

通过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分析以及劳动教育途径的阐述总结,明确高校必须将专业和劳动教育联系起来,与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探索劳动教育新形式并完善正向激励评价机制,探索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结合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将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加强学生劳动能力及专业能力,为国家建设输出更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A/OL].(2020-03-20)[2022-03-15].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王标,伊鑫迪,叶秀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1):72-77.

[3]张旭.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5):75-77.

[4]杨章成,褚娜.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14-17.

[5]范俊玉.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及激励措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1):134-139.

[6]张瑞,陈坤.论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79-8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Integrated with Knowledge, Ability and Literacy

LI Xiao-ying, WANG Jian, LIU Yong-qiang, JIANG Zi-ping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a talent society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crucial to the individual succes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labor education. Relying 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resourc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e course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routine labor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instruments oper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 labor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to explore a set of labor education system integrated with knowledge, ability and literacy,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labor,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bearing hardships, to master solid water conservancy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o become qualified water conservancy talents.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猜你喜欢
专业实践水利水电工程三位一体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实践大课堂,传媒大舞台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
论述基坑排水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到“三位一体”
教育(2016年41期)2016-11-15 19:12:32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8:15
海外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与启发
探讨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的施工技术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的探讨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大学教育(2016年8期)2016-09-30 23: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