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婷
某日,我在学校心理中心值班,一位高壮男生敲门进入办公室:“老师,我能借用打扫工具吗?”过了十分钟,该男生又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老师,您能帮我一起打扫卫生吗?我把新教学楼教室弄得……有点乱……”新教学楼还未正式启用,我猜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状况,这个学生才会跑去“大闹天宫”了一番。我怀着沉甸甸的心情跟随学生前往新教学楼。在路上,我问他:“你是高几的?这个时间不是在上课吗,你怎么出来了?”“高三的,我们在上实验课……我趁老师和同学不注意跑出来了。”“发生什么事了?”“就是突然觉得很烦。”“因为什么觉得烦?”“学习。”“班主任知道你的情况吗?”“知道一点。”“班主任是哪位?”看他一副不想透露的模样,我换了个问题:“你们班主任是男的女的,好沟通吗?”“女的,她是教语文的,挺好说话的。”
说话间,我们来到新教学楼的某间教室前。门虚掩着,男生上前一步推开了门,教室里黑黢黢的,我把窗帘都拉开,转身就看到横七竖八的桌椅,还有满地的碎纸片。我猜想男生现在的内心活动一定非常复杂,就选择陪着他一起安静地打扫。打扫完毕,男生主动接过垃圾袋,我这时发现他的手指关节处有比较新的伤痕,我问他:“我看到你手上有比较新的伤痕,是刚才砸的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嗯,烦躁的时候就会用拳头砸墙。”“烦躁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其他处理情绪的方式,不要再伤害自己了。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找个时间讨论一下。”男生没有表态,把我送回办公室并郑重道过谢后,才转身离开。
学校管理实行“首遇责任制”,因此我抓緊时间向政教处领导报告。领导问我:“你觉得这个孩子的危机程度怎么样?”我说:“他发泄过了,最后状态还算稳定,危机程度应该不高。而且他看似不想被人知道,我担心直接向年级汇报会刺激他。”领导点点头:“那就下周德育例会上再汇报,先等等看。”下周德育例会上我汇报了这件事,年级很快根据我提供的线索定位到这位男生,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让他隔天到我这里接受面谈。
男生准时来到心理辅导室,一坐下就露出尴尬又欣慰的笑容,说:“老师,如果那天您立刻报告年级,年级主任来找我,我就会觉得您是在找我麻烦,我一定跟您翻脸。”他顿了顿,又继续说,“但隔了一个星期您再找我,让我感觉自己被关心。没人找我麻烦,我都快忘了这件事,您却记得,还担心我的状态。”
经此一事,“先等等看”这四个字深深刻入我的工作准则当中。作为心理老师,遇到突发事件,心底感到慌张是再寻常不过的。但是无论采取什么行动,都应当以来访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一定要经过综合考量做出真正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行动,其中重要的一个考量点就是教育的“契机”。先等等看,等到学生打开心扉准备好接纳你,教育才可能真正获得成效。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