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疫情之下的纺织人又创下一个“不可思议”:2020—202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均超过3000亿美元。今年,出口总额在历史高点之上继续实现增长的难度很大。而国内市场则充满希望,各地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带动消费场景逐步实现全面复苏,供应链运转效率也将显著提升,加上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积极作用,纺织行业已在内需市场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
中国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商品零售额为2549亿元,同比上升5.4%,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增幅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则为408.4亿美元,同比下降18.6%。
宏观来看,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8.2%和57.0%。三大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显示我国经济发展仍在企稳回升之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信心和活力。纺织服装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正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就在3月28日开启的中国纺联春季联展上,商务部、工信部、供销合作总社共同启动了“棉纺消费季”活动。作为2023“消费提振年”的重要活动,将用3个月时间,以“共同织造美好生活”为主题,推动优质棉纺织产品进电商、进商场、进宾馆、进展会,走入千家万户。这对于满足绿色健康消费升级需求,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都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内需消费升级、文化自信增强的背景下,内销品牌格局处于调整窗口期,纺织服装企业迎来充分挖掘国潮、綠色、渠道等消费热点潜力,推动形成产需良性互动的有利时机。内需市场容量大、梯次多、有纵深,是快速增长的立体化复合型超大规模市场。行业要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尤其是要在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满足的领域不断发力,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
不只是扩内需,制造业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中国纺联即将发布的《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也将为行业今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行动指南。
虽然面临内外压力,但值得关注的是,今春以来,整个产业复苏提速,部分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管理效益提升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相信,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既可稳固和扩大国内循环基本盘,也能撬动和带动国际循环。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拥有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拥有高效协同的产业链,且在国际竞争中依旧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