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玲玉
主题阐释
“国风”一词源于《诗经》,如今,“国风”早已经不再局限于《诗经》中的内容。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东方之美底蕴深厚,中华文明的脉络中,始终饱含着理性精神与人文色彩。从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式浪漫到国际时装周上的东方元素,从日常消费到文化娱乐,十年来,伴随着国潮崛起,欣赏和喜爱国风的人越来越多。
社会观察
兼容并包——国风音乐正流行
中国的音乐和乐理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而在此后的数千年里,乐曲始终在不断地发展着。到了现代,音乐将传统文化和中国诗词结合起来,并融入了西方流行乐的特点,国风音乐应运而生。3月18日下午,2023济宁市博物馆国风音乐会上,演奏者使用编钟、编磬、古筝、古琴、二胡、笛子、笙、排箫等传统乐器现场演奏了十余首乐曲,引得观众一片赞誉。从昔日古风圈小众音乐,到今日逐渐成为华语乐坛大众音乐的重要分支;从线上单曲分享,到频繁亮相综艺舞台,国风音乐以兼容并包的姿态,融合多元曲风,在听众尤其是年轻人中广泛流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钟情于国乐国潮,躬耕于国乐、戏曲、民族舞等传统文化领域。
●解读
不论是歌词化用诗词,还是旋律吸收戏曲元素,国风音乐的流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也体现了民众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国风音乐不是几句诗词、几件民族乐器、几段戏曲唱腔的简单嫁接,而是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掌握音乐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汉服文化——催热国风文旅
汉服,亦称之为华服,狭义上,指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广义上,可指以衣物为物质载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综合文化符号体系。“穿汉服过大年”“汉服巡游”“国风之夜·元宵有约”“浪漫武夷,风雅宋街”……如今,无论是在日常出行的路上,还是在各类活动的现场,衣袂翩飞的汉服爱好者们早已不是人群之中的“异类”,他们与现代都市相映成趣,更好地融入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破圈”的汉服经济让传统文化走入更多消费场景。古风剧本杀、古装宴饮、古风市集等主打汉服元素的沉浸式体验正在遍地开花,吸引更多“圈外人”与汉服来一场亲密接触。爱好者们“入坑”的主要原因是“喜欢传统文化”和“民族认同感”,与国潮兴起的原因不谋而合。此外,“衣服好看”也是王道,除了制式考究的传统汉服外,糅合了现代元素或二次元元素的改良汉服,也受到不少人的欢迎。
●解读
汉服经过历史的涤荡,除了优雅大方的外观符合大部分国人的审美外,更多的是承载了文化内涵,这与年轻一代的文化诉求相契合。基于此,催生了以汉服为中心的国风文旅活动,使其不再是干巴巴的历史资源,也不再是与现代生活相脱节的古代传统服饰,而是鲜活地呈现在生活中,成为被赋予现代生活理念的流行时尚。
文创破圈——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相继推出了图书、文具、丝巾、摆件等300余种文创产品。同时,三星堆还推出了“祈福神官”系列迷你国宝立牌盲袋(盲盒),将大立人、青铜鸟、纵目面具等三星堆文物与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盲盒结合起来,赋予其文创产品更多神秘性和趣味性。盲盒产品一经面世,就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与此同时,以藏品纹饰为设计元素的“故宫胶带”,以祈年殿建筑为造型的“天坛雪糕”,以中国美术馆典藏国画为图案的“齐白石信笺印章”……随着“国风”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中国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国风文创”也引发了一股新的消費热潮。有数据显示,中国文创消费者中,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了53%,其中“95后”的占比更是达到了30%。近些年“国潮”盛行,年轻人可以说是背后的消费主力军。
●解读
“国风文创”在年轻人中的盛行,反映了年轻群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更体现了中国年轻一代对民族、对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的相互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了新的生机。“文”与“创”,不仅需要文化跨界,也需要鼓励创意机构发展、创意人才培养,用跨界创新激发传统文化活动,推动具有国风特色的文创产业成长。
动画“出海”——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动画“出海”,正以独创性的风格和题材向国外观众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系列动画《伍六七》、动画电影《新封神:哪吒重生》《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等接连入围有“动画奥斯卡”之称的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短片《冲破天际》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成为首部正式提名奥斯卡奖的中国动画作品……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中国传统神话、志怪题材或武侠元素,在美术风格上也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风。这些动画作品灵活化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文化传统与审美偏好,展现了自信善良的国人风貌,中国元素与中国精神融入作品肌理,令外国观众在叙事与视听的双重层面潜移默化地体悟中国文化之美,为国产动画走出去写下了生动注脚。
●解读
“出海”的作品突出了中国元素,越来越有“中国范”,这些作品能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表达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将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海外。这些动画中的人物、道具、场景等都蕴含着浓郁的中国味道,但又不像传统美术片那样晦涩难懂,而是以流行文化的方式来呈现。由此可见,这种“国风”审美有助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这是民族动画的创造性呈现,也是文化自信的创新性表达。
国风舞蹈——舞出中华文化气韵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从古至今,舞蹈从未远离人们的生活。国风舞蹈最早发轫于短视频平台,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专业舞者,他们身穿传统服饰、配以传统妆容,以古风音乐为背景,摆出造型性强的古典舞动作,营造清新、雅致的氛围。
如今,由专业团队创作的国风舞蹈频频“出圈”。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魏伸洋领舞《龙门金刚》,力量与美有机融合,展现敦煌文化的雄浑气象。古典舞专家孙颖创排的《踏歌》以古朴雅致的舞蹈动作,展现上巳节少女游春踏青的图景,再现传统踏歌风俗。在《青女司霜》中,专业舞者张娅姝以“青女”为主角,通过空灵浪漫的冰雪和水下舞蹈,向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健儿们致敬……这些国风舞蹈深入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宝库,展现充满古典意蕴的审美情趣和高雅品格,受到人们欢迎。
●解读
饱含古典意蕴,赓续文化传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国风舞蹈流行,一方面证明正确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创意灵感,更新艺术呈现手法;另一方面说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打破“专业”与“业余”之间的藩篱,释放文艺众创的热情与创造力,在时代发展新语境下,不断探索新形式、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