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专业模式”难道只是个摆设?

2023-05-30 18:46:19李正浩
电脑报 2023年19期
关键词:普通用户影调旗舰

李正浩

生不逢时

严格来说,专业模式是移动摄影专业性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它的存在是超前的,超前到只有在个别品牌的手机上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讲到手机的专业模式,诺基亚基本是个绕不开的品牌,说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它的影像实力在当时是一流的,并在诺基亚808、诺基亚1020 两部手机达到巅峰。

两部手机超前的4100 万像素,使用的大底CMOS(诺基亚808 1/1.2 英寸,诺基亚1020 1/1.5 英寸)单说尺寸甚至比今天部分中高端手机还要大。诺基亚除了超前的CMOS,还有一个配套的相机专业模式——ProCamera。

ProCamera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快门、ISO、EV 值、白平衡、手动对焦等5 个参数以同心圆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同时,用户还能通过该应用进行双拍摄,获得常规和4100 万高像素的照片。

即便是从今天的角度看,这样的专业模式依然属于里程碑级的设计,对未来智能手机的相机功能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可惜的是,即便當年诺基亚将影像作为核心卖点大力推广,但那时4G 网络刚开始普及,社交网络尚未完全兴起,照片的重要性远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拍照更多是点缀功能,相当于起得太早,没等到集市开张。

另一方面, 当Lumia 手机以及Windows Phone 阵营走下坡路,生存问题成为第一要务, ProCamera 的关注度自然也就退居次位,渐渐淡出大众视野。

内外因交加,让专业模式更多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功能,静静地放置在手机的相机界面中,等着下一个移动影像时代的到来。

计算摄影是威胁,也是机会

2015 年, 计算机图形学研究人员Marc Levoy 接管了Google Research的计算摄影团队。他认为“软件定义相机或计算摄影相机的概念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我们现在才摸到它的一点皮毛。随着我们从一次只能拍一张的硬件主导的摄影向软件定义的计算摄影这一新领域转变,我认为这一领域的有趣才刚刚开始”。

除了软件,上游供应商在硬件层面上也做了对应升级。像第二代骁龙8 搭载认知ISP,让手机利用摄像头更好理解所拍摄的人物、物体、环境、光线等,再通过“语义分割”等AI 照片编辑技术,将拍到的画质分割成不同图层,原理类似PS,然后根据每个图层覆盖物体的质感去进行画质调优。

软硬结合的计算摄影,让“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不再是营销话术,而是一个可以真正实现的影像效果。除此之外,像延时摄影、流光快门、慢动作、夜景模式等原来需要在专业模式慢慢调整参数才能实现的功能,如今都成了独立功能,变相降低了专业模式的必要性。

这里我提一个暴论,如果要一款轻薄的影像旗舰,就越是需要一套强大的算法体系,用算法填补硬件差距和模拟拍摄效果。

当手机的自动模式就已经能满足消费者需要,需要上手成本的专业模式需求自然变小。但对专业模式来说,方便的计算摄影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如果拍照前后有关注过照片变化,可以发现无论是否打开AI 或HDR 开关,照片都会有一个HDR 处理的过程,处理的好坏强弱则取决于厂商自己的HDR算法。如果用力过猛,反而可能算出一张画面失真的照片,不及取景器中看到的漂亮。

安卓手机本身的原生算法是向右曝光,即倾向于提升曝光,拉高画面的亮度,这样拍出的照片很难达到我们理想的状态。这个时候就可以动用专业模式,让照片达到我们设想的样子。

打开专业模式降低ISO,提高快门速度,或是更简单一些,在自动模式下,锁定对焦点,出现小太阳标志后,适当下滑降低曝光,提升照片的质感。不只是安卓手机,对iPhone 也同样适用。

这暴露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计算摄影,特别是有计算摄影强介入的自动模式,是不利于创作者去表达自己的意图。

影像旗舰,或是其他一些主打影像的手机,吸引到的消费群体,不只是普通用户,还包括一些摄影爱好者,甚至是摄影师,而计算摄影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测光不准、白平衡漂移、锐化过度、算法失败、HDR用力过猛等问题。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压高光”,不合时宜的HDR 将灯光“压”成塑料条,或是将白色的灯箱、灯光变成蓝色,观感奇怪。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却是手机拍照能力强的表现。

还有计算摄影锐化过度的问题,手机拍摄的照片经过锐化处理后,往往会变得更为清晰,加上影调加成,这种直观的改变是非常容易赢得消费者的好感。但对于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来说,这种处理方式会增加很多伪像,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张好照片。

这种问题厂商未必不知道,更多的是做选择,是选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还是一部分发烧友群体,那么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影像旗舰的自动模式和专业模式在成片上会存在一些差距,一定程度上会更符合真实情况,加上可调节的参数,更能贴合创作者的需要,这个时候专业模式的重要性再度凸显了出来。

移动影像走到2023 年,计算摄影为普通用户带来一键出片的快乐,配合专业影调和超高规格的硬件,为专业用户带来可调整的空间,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但移动影像真的有必要搞得泾渭分明吗?

让“专业”变得“简单”

换个角度来说,彼此差异较大的自动模式和专业模式可以分别满足普通用户和发烧友用户,大家各取所需就好,这样的说法仿佛在暗示普通用户别来沾边专业模式。

顺带一提,如今各家的专业模式大同小异,从旗舰机到千元机,从影像旗舰到电竞旗舰,可调控的参数大抵是色温、对焦、EV 值、ISO、快门、光圈这几项,操作方式基本一致,更多是字体或是UI 的差别。

我认为这反而限制了专业模式的发展,作为普通用户或许不知道每个参数代表的意义,但我知道一张照片好不好看,你不引导我,我怎么知道该怎么用。

如今影像旗舰的专业模式已经不是剥离算法和AI 的产物,也在享受计算摄影带来的观感加成。就像华为P60 系列、Pixel 系列明明在硬件上不算领先,但却依然能调出好看的照片,这就是计算摄影不断修正的结果。

计算摄影是移动影像腾飞的翅膀,即便再厉害的光学结构,也需要算法介入,利用专业模式提高门槛,人为创造对立,背离了计算摄影、移动影像低门槛的初衷。专业模式需要专业性,但也需要计算摄影协助,降低普通用户上手门槛。

像小米13 Ultra 在专业模式中加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自定义影调,它让用户可以自己调节影调、色调、细节质感三个维度,这个功能除了基本的维度介绍再无其他说明,如何调整完全取决于用户自己的喜好。

在小米13 Ultra 上,自定义影调隶属于专业模式,但它用起来就如同自动模式更换滤镜一样简单,由浅入深慢慢了解专业模式中其他参数的意义,更方便拍出好看的照片,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总结 专业模式需要改变

现在几款热门的旗舰手机,都有相机或光学厂商联名,或是自成一派,那么根据自身影调特点,去调整专业模式的参数和UI,增加一些趣味性功能,或许会比一味强调自己的专业性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

消费者多花几千块的价格去购买一部影像旗舰,不仅仅是对品牌的信任,对专业影像的追求,还要获得更多不同于中端机的体验。专业模式作为最能体现影像旗舰独特的功能,通过更低的上手门槛,更丰富的功能,让用户收获更多的體验感,这未尝不是一种更高级,更能让消费者觉得值回票价的专业模式。

猜你喜欢
普通用户影调旗舰
电动旗舰来了!试驾BMW i7
车主之友(2022年6期)2023-01-30 07:59:26
这才是旗舰SUV 试驾全新一代路虎揽胜
车主之友(2022年5期)2022-11-23 07:22:40
沃尔沃发布全新纯电旗舰SUV EX90
车主之友(2022年6期)2022-02-09 04:31:48
旗舰,你是谁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即使是普通用户也需要备一张家庭影院入门攻略:影音调校工具篇1
一图/黑白影像
摄影之友(2018年5期)2018-05-10 03:54:46
Numerical Analysis of Refueling Drogue Oscillation During Refueling Docking
人像摄影中影调与色彩的运用技巧
诉说
大众摄影(2014年5期)2014-07-16 20: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