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封面
最初受邀担任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评委时,我感到很奇怪:怎么会想到让高中生写社论呢?学生写作不是写点小说、写点诗歌之类的吗?但等我拿到稿子,看了学生们写的社论后,感到很惊讶,也非常感动。
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写的内容很少是从自己的家庭、自己碰到什么事写起。这些文章的题材都来自学生们对国内外事件的关心。他们已经摆脱了个体的经验,摆脱了对社会感性的认识,开始走上了对社会理性认识的道路。
有一篇文章写到英雄金笔的衰落,作者不是光讲品牌如何衰落,还谈到衰落的原因在哪里。
还有一点让我意外的是,同学们看待社会现象时带着强烈的人文关怀。
有一篇文章关注高龄农民工的生存。根据相关规定、出于保护高龄农民工健康和安全的目的,限制60岁以上农民工从事某些工种的工作。这位学生关心的是,在新规定下,高龄农民工是否还有其他谋生的渠道。这个小朋友提出来:他们不做这些工作还能做什么呢?学生还帮高龄农民工想了很多出路。老年建筑工人跟这位学生个体其实是不相干的,但她能这么热切地去关心他们的生存,非常难能可贵。
通过担任这次比赛的评委,让我有机会去了解当代青少年在想什么。我之前得到一些不够全面的信息,总说年轻人比较自私,对个人利益看得比较重。但这些文章纠正了我的看法。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写社论的习惯坚持下去。大家未来想要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要成为国家的接班人的话,心要放大,视野要放大,要关注看起来与自己无关的事。(陈思和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现当代文学学者、批评家)
三怕哥哥: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谁言河广:结局太牛了!年度最佳板上钉钉,一点不带烂尾。迷幻与真实杂糅,旧逝与新生交替,赞一句“东北魔幻现实主义”毫不过誉。
Fodiol:网络谩骂攻击,确实该好好考虑怎么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