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近期有一个具身智能概念,这是什么?
袁月:近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ITFWorld2023年半导体大会上表示,AI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embodiedAI)。具身智能可以理解物理世界、有推理能力、能和物理世界交互的智能系统,比如机器人(可聊天)、自动驾驶汽车。同时公布了nVidiaVIMA,这是一个多模态具身人工智能系统,它可以通过视觉执行任务,也可以通过文本提示来做任务,能够在视觉文本提示的指导下执行复杂的任务。
之前说过,接下来AI跟踪的三大方向之一是巨頭动向,此番表态对中期产业趋势有一定影响。此外,其他科技巨头在这方面也有相关发布,如谷歌具身多模态语言模型PaLM-E、微软--ChatGPTforrobotics、阿里巴巴的千问大模型接入工业机器人。
主持人:有什么优势吗?
袁月:简单说,具身智能机器人首先可以听懂命令、之后思考、最后执行,整个过程和人完成是一样的。具体细化为听懂语言、分解任务、规划步骤、识别动态物体、与环境交互等,涉及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语言处理、逻辑推理、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机械控制等。
之所以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中期发展前景不错,主要是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智能化加持将其应用更好地切入到工作和现实生活场景中,最普遍的当属工业机器人,而对话类机器人可以应用在教育和养老领域,特殊人形机器人可以用在医疗或危险环境中,这些都可以提升生产力。
对机器人概念之前说过,无论是国内高端制造还是海外巨头的进展,智能机器产业链催化剂都在,未来还会有AI+赋能。从产业链上看,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其中前三个环节占据工业机器人价值量的70%,同时人形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类似,具有更多传感器,故传感器的价值量也随之上升。AI赋能后,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同样非常重要,涉及大模型、机器视觉等,这些都会被资金不断挖掘。
主持人:光伏本周走势较强,有什么催化剂吗?
袁月:在新技术领域,铜电镀有一定进展,良率、脱栅、铜氧化问题基本解决,整线效率问题得到改善。铜电镀技术是采用金属铜完全代替银浆作为栅线电极,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可用于TopCon、HJT、BC等多种技术路径,其中HJT银浆用量相对较大,运用铜电镀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2023年各家铜电镀招标量普遍反馈比之前积极,今年顺利的话铜电镀产线合计招标可看到gw级别。
对于新能源来说,细分赛道节奏不同,比如率先开启震荡的是大储,最后开启的是光伏,这也反映出资金对基本面的预期,但内部也是分化的。短期从技术上看,主要龙头左侧低点已经出现,但还需用震荡来确认,并不是直接反转,具体节奏不同,其中逻辑好的会逐步震荡向上,这才是优先选择,具体已经在“滚雪球”中梳理。
主持人:最后说说盘面,什么时候可以转强?
袁月:沪指回补了3195点的缺口,理论上短期有超跌反弹的需求,不放量空间不会大,需要横盘震荡。“电风扇”行情继续,科技、新能源相对有轮动,在缩量的情况下持续性都不会好。上周的文章说过:科技线是经历上涨趋势后开始的调整结构,新能源是结束下跌趋势后的横盘震荡,二者所处的周期不同,但短期都需要满足调整结构后再看新的机会。
接下来重点看细分赛道,不是属于AI或者半导体板块都会涨,也不是新能源赛道就都会跌,其中,有逻辑、有预期、有催化剂、筹码结构出清等,占的越多资金的力度也会越强,而不是像之前那种完全受板块影响,更多是结构化。
此外,对港股近期有一个事件值得关注,香港交易所宣布拟于2023年6月19日市场准备就绪时在香港证券市场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这是指同一个上市公司可以用港币和人民币两种货币计价和交易其股票。虽然币种不同,但港币和人民币股票均为同类别股票,在股东权益上无任何差异,且可以在两个柜台之间相互转换。目前已有20多家公司申请人民币计价股票交易柜台,届时不光会给投资者多一个选择,也会带来更多的流动性,同时这么做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