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一个与瓷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素有“瓷都”之称。瓷器是这座城市的灵魂,这座城市的生命。
来到景德镇,我发现千年瓷都至今仍到处流淌着一种瓷之韵。巨幅的陶瓷壁画勾勒出瓷都的气派,大街上用青花瓷做的路灯柱、红绿灯彰显着瓷都的风骨,而那琳琅满目的瓷器店更是富丽堂皇。在这里,瓷文化更像古窑址上那散落一地的碎瓷片,拂去岁月的尘埃,依然光洁润泽,让人一见便刹那间细腻敏感起来。正是这种韵味让景德镇像是个钟灵毓秀的江南少女,历史的殊荣又让这里俨然成为世界陶瓷业的圣地。
其实,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今指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发展到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大量出口欧洲。
18世纪以前,欧洲只会做陶器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义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公元1004年,北宋有一个象征帝王宽大仁德的年号——景德。它是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宋真宗赵恒将这个年号赐予昌南作为地名,于是,原名昌南的制瓷小镇,更名为景德镇。景德镇年号只有短短四年的历史(1004—1007),然而,景德镇的名字却传承千年至今。
来到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不得不去。因为这里就是整个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缩影,汇集了古建筑、古作坊、古工艺、古窑坊、古园林……还有那燃烧千年的古窑,至今仍在烧制瓷器,所以可以现场观看瓷器的制作过程,还能欣赏中国唯一的瓷器乐表演。
陶瓷历史博览区,除了古窑外,还包括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我对博物馆一直是又爱又恨,因为很多博物馆哪怕有讲解,逛完后也几乎记不住什么。但这里不同于其他博物馆,它就像个大公园,关于陶瓷的知识与体验散布在各个角落,各工艺的传承人师傅现场制作演示。在这里我逛了好几个个小时,恶补了很多陶瓷知识。
距离景德镇市约14 公里的三宝村,是我的最爱。这里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是由景德镇本土的陶艺家李见深海外归来后而创办的。起初只有他个人的工作室,而现在已经有数千位陶艺家聚居于此,其中不乏一些深居简出的大师。但它并不像北京的798 或上海的莫干山50 号,三宝村不是一家家店的组合,也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气息,它更像是一个活着的博物馆,在里面吃住行玩看,一舉一动,都是感受着中式的艺术生活美学。在这里,中国瓷器与山水、竹木、器皿、建筑巧妙地结合,有种说不出来的畅快的感觉。
如果想购置一些陶瓷小玩意儿,那就去逛一逛陶瓷集市——陶溪川和乐天陶社,一般都在周末开放。在集市上,不仅可以淘到喜欢的器物,而且还可以遇见不同的有趣的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