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螺岭表达:“1+N”学生特色课程图谱

2023-05-30 10:48薛端斌章伟
教育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核心

薛端斌 章伟

课程连接着所有教育行为的参与者,是教育行为所有活动的载体和依据,课程改革就是为了回应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教育方针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一个服务到四个服务,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从培养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对教育工作的丰富与发展。

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中华情怀、国际视野的‘五美六会阳光少年”为育人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提炼出螺岭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自主生活、崇礼向善、乐学善学、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创新创造),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螺岭实践,是核心素养的螺岭表达。

发展素养的“1+N”特色课程构建

螺岭学校从2012年就开展“新生活教育”实验,10多年来一直不断在发展中动态完善着“新生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以“生活成就教育,教育创新生活”为发展理念持续探索建构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课程,促进教师生活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家校互动方式和学校发展模式的变革,重构教育与生活的内在关系,引导教育向美好生活和个体自身发展回归,构建家校社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圈,促进创新型、智慧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了“生活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是课程”“学生发展需要什么课程,我们就提供什么课程”的课程观,坚持生活立场、儿童视角构建适合孩子全面而个性发展的课程。

“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是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核心素养,既是课标研制工作的主线,也是课标内容的纲领。核心素养不仅是育人目标,也是课程目标。学校需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构建支撑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以基于标准、需求、问题和生活的结构化课程图谱引领学校教学改革,让教师在课程中育人,让学生在课程中发展素养。

通过对比本次课改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课标更加强调在实践中、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针对当前学科课程内容出现交叉重复、学科教学碎片化、学科素养难以整体提升等现实问题。螺岭学校从2020年开始了“1+N”学生核心素养特色课程改革试验,提出所有的课程必须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此,螺岭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1+N”学生特色课程图谱框架,其中“1”是围绕学校“新生活教育”理念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整合;“N”是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整合各方资源开发的个性化课程整合。

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研读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书籍,领会学科素养培养要求,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将整合后的课程分为四大形态——学科形态课程、活动形态课程、探究形态课程、职业形态课程,并逐步开发配套课程设计指南和课程的实施思路、建议。

螺岭“1+N”学生特色课程的实践

螺岭学校“1+N”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阅读、艺术、体育、劳动等方面的素养有明显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作业设计、教学研究等方面也有大幅进步。

例如语文学科的“童趣语丝”课程体系采用“学科知识与育人品德”双线并举,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相融合为实施路径,聚焦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开发了以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其中,基础课程以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编写体系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相关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为课程内容。拓展课程以语言实践活动为载体,融合各个学科的整本书阅读课程、主题学习课程、项目学习课程,致力于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学生语言、提升学生思维,与国家基础课程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多向融合,形成了“知”“行”两大课程群。

实施“童趣语丝”课程以来,拓展课程是最受师生欢迎的。老师们认为:首先,对深圳的孩子而言,语文教材上的活动内容过少,更多是引导孩子们揪住课文中的字词句进行“品词”“读句”等活动,重点在于突破课文的学习。而在整本书阅读课程中,学生需要结合书中前后章节、人物不同角色进行对比,可能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同一个人物在整个剧情中的变化等,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去概括和把握,这些思维方法和理解能力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对学生未来阅读素养的培养有明显辅助作用。其次,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在活动场地、教学时间及图书馆藏书等方面均做了统筹安排,我们可以随时对孩子进行阅读方法和表达策略的引导,鼓励他们学会质疑、思辨和表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又如英语学科的“E+融合课程”以沪教版《牛津英语》为蓝本,融合深圳本土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从学习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英文歌曲、科学相关常识和知识、比较中外文化异同、制作相关的手工等方面进行拓展融合。依据国家课程从音乐、科学、文化、思维、美术及思政六个维度展开对国家课程的优化、整合和创造,同步开发完成了各年段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一批优质教学数字资源,使得“E+融合课程”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

比如在讲授“Whos  the king of the jungle”时,老师首先播放一首欢乐的乐曲《在丛林里》(In the jungle),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接着提出三个问题:How does the fox prove himself?Who do they meet? What is the end of the story?让学生自主通读语篇,提取关键信息。然后播放视频资源,提醒学生注意老虎和狐狸的语气与情感,如:老虎看见狐狸,准备饱餐一顿時说的“Are you ready to serve yourself?”表示胜算在握;狐狸见到老虎时说的“What a bad day!”表示充满害怕;声音发抖,而故作镇定说的“Im the king of the jungle.”表示虚张声势又心里没底。最后让学生分组戴上仿真动物头套道具,配合背景音乐开展课堂表演,收获学习的愉悦。这样整合了音乐、表演等元素的英语课堂把学生从枯燥的被动语言学习中解放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中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掌握人物的性格特色和内心世界,提升了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轻松愉悦、动静结合的课堂中把生活中的自我带入所饰演的角色中去,使学生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更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课程建设助推学校高质发展

螺岭学校尊重不同学科的育人体系和育人价值,构建了以课程建设引领学科发展、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扁平化、项目化学科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学科的内生动力,让各项工作之间有衔接、有关联、有递进,形成一个点、线、面的学科治理样态,加强学科共同体信念及治理文化的培植,以建构相应的学校文化生态。螺岭学校的课程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素养导向的跨学科课程融合,更关键的是推动学校各学科治理体系的变革,助力全体教师成为学科教学的大师、教育研究的高手、引领学生成长的好导师。

总之,课程变革是一曲四季变换的美妙乐章,层层突进,又循环往复。螺岭学校“1+N”课程整合聚焦人的终身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学校也因此转变为以课程开发实施为主的自组织成长共同体。“1+N”课程是体现学校文化,凝聚教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实现了教师人文素养和专业成长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