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年来以新主流电影为代表的时代经典,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美学理想的旗帜,“以艺术的方式”深入演绎新时代主题,“小切口”细节呈现人情变迁,在审美上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其精神素养。新主流电影《万里归途》以影像阐释多元化世界与共同命运的深刻内涵。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一部直面大时代的新主流文艺作品,电影《万里归途》正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具象化多元世界与共同命运的深刻内涵。何以为新?笔者试图从三个不同维度说开去,进一步阐释信仰力量及人性之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美、丝路新精神的现实意义,力图勾勒新主流电影所呈现的新时代美学意义。
信仰力量及人性之美
文艺可谓是时代的镜子和精神风向标,能够全面深入地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万里归途》,在十月上旬登陆院线银幕,可谓“独领风骚”。其内容具体讲述在北非的努米亚地区发生内战,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和职场新人成朗(王俊凯饰)临危受命,前往事发地撤侨的故事。如何在同类型题材中脱颖而出?主创团队首先要突出表现信仰力量及人性之美,这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影像艺术特色的“魂与根”。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本。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有机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魂与根”。文艺创作既要有当代生活的血脉和马克思主义的“魂”,也要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这条“根”,并能以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影像艺术魅力等激起受众视听感官在生理上的健康快感,进而达于心灵,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崇高的精神美感。外交官宗大伟与成朗一老一少。一个精明老练,一个单纯天真。俩人待人接物迥异,但拥有共同的信仰,始终相信身后有强大、繁荣昌盛的祖国做后盾,始终坚信他们不是单打独斗,始终坚持不论前路再艰难,也要把同胞带回祖国。集体主义、返乡、爱国、爱家既是“魂”也是“根”,交融交织。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美
中华文明发展至今,如何更好地适应人类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舞台上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彰显其永久魅力,都需要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且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宗大伟与成朗进入战火纷飞的战区,不光是智力、能力、阅历、经验的考验,更是勇气、谋略、运气和身后强大后盾的大比拼。和平年代,岁月静好,身处国内、生活较为安逸的同胞,当面对身处危难的同胞“返乡”这一话题时,内心情感会如所期待和想象的那样,共情共鸣达到最高峰值。人们在关注日常生活的同时,同样关注“地球村”的其他村民。
关注和书写“地球村”其他村民与同胞的命运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新时代新主流电影的主流价值观,且符合电影的市场化和类型化属性。影像叙事的主线、辅线、支线,多线并举推进。围绕宗大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铺垫、成全、合谋,共同塑造了宗大伟的内心成长。镜头叙事中尽力刻画了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人”,除了宗大伟与成朗外,还有章宁、白婳、战地的司机瓦迪尔、边境官哈桑、孤儿哈提玛、反派穆夫塔等,都极为生动形象。尤其是既有做人原则和底线,又廉洁高贵,受过高等教育,同样忠诚爱国,拥有良好职业操守的边境官哈桑,让人眼前一亮。哈桑前一分钟还与宗大伟拥抱,后一分钟却被反对派将尸体悬空在建筑门梁。哈桑忧郁的蓝眼睛永远定格在观众的心中。哈桑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叙事动力,成为一名让人过目不忘、出彩出新的配角。主创团队的人物形象设置上,男人与女人、大人与孩童、同胞与外国人,都在平等、包容、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对等关系上。战争无情,家国有边界,爱与诚始终跨越地域、国界、种族、血缘、宗教、性别等,充分表达了和平、博爱、反战、共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它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核心的价值理念。
丝路新精神的现实意义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科技和人文,物质和精神,有序而渐进地沿着丝路顺流或逆流,最终相向融合。古代的丝绸之路,以其开放、包容、自由、和谐的精神,大力推进欧亚大陆的经济、人文在不同纬度和层面的繁荣和交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艺术繁荣和人文高地。国之交,在于民心相通。古有张骞凿空西域,今有国家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沿着前人的足迹和精神,民心相通,人人成为或正在成为现代的张骞。
国家、民族不分大小、强弱,在“一带一路”时代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或得以更好地体现。影片中宗大伟的人物形象设置是外交官,外交官是没有枪支的战士。因此该影片无法以夸张、火爆、激烈的打斗大场面吸引观众。不温不火的场面影像叙事,很难给观众带来具有刺激性的观感。为了让影片在意象与意境、人物形象塑造中呈现高级质感和美感,主创团队特意选择在沙漠中长时间、长队伍步行。归家返乡路千万条,他们选择的这一条本没有路,一直坚定朝前走,就有路,终能抵达彼岸。孤儿哈提玛在宁静的沙漠夜晚,不时朗读《一千零一夜》中的《航海家辛巴达》,鼓励自己和大人要坚持走出沙漠。這柔软的场面影像,无疑比仪式化的沙漠徒步,更能打动成人的内心世界,触摸最为柔软的隐蔽的情感角落。
影片中的宗大伟、成朗与白婳秉承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理念,顺应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潮流。继承且发扬“一带一路”精神,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中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继往开来,又开创了新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合作的巨大空间,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华文化生态圈,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续写丝路新精神。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年来以新主流电影为代表的时代经典,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美学理想的旗帜,“以艺术的方式”深入演绎新时代主题,“小切口”细节呈现人情变迁,在审美上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其精神素养。新主流电影《万里归途》以影像阐释多元化世界与共同命运的深刻内涵。
回眸过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文艺创作与生产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直面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方向,我们需要回望文艺与传统文化相伴相生、与时代相生相长的来路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激发文艺的创造活力,以具有时代感的艺术方式讲述大传统与大时代里的各类故事,用更加专业化的文化生产回报社会的宽容和消费者的期待,以高品质文艺作品特有的精气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