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的探索

2023-05-30 10:48:04杨耀健
红岩春秋 2023年2期
关键词:重庆市重庆

杨耀健

1983年初春,中共中央印发〔1983〕7号文件《关于在重庆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报告》,文件指出:“认真搞好这个改革试点,对于进一步搞活和开发我国西南的经济,探索军工生产和民用生产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及如何组织好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央的重视与支持下,重庆市成为全国城市改革的排头兵。

机会来了

重庆工业基础扎实,抗战时期沿海700多家厂矿企业内迁来渝,为此奠定了雄厚的生产实力。在120个工业门类中,重庆拥有114个门类,不仅军工、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化工等重工业有相当规模,轻工系统也比较发达,20世纪60年代还发展了电子、仪表等新型工业,在三线建设中举足轻重。

重庆区位适中,位于长江上游,水陆空交通齐备,商品可辐射四川、云南、貴州、西藏,并与全国交流运输。

这两条,是中央选择重庆的着眼点。如果重庆试点成功,可为类似的老工业城市提供改革经验。

然而,由于旧体制的束缚、行政区划的条块分割、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生产,重庆的生产总值长期在全国各大城市第七、第八位徘徊。市政设施落后,600多万平方米的“抗战房”未得到改造。工人家庭只有破旧的锅碗瓢盆和桌椅板凳。干白了头发的老工人,买不起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梦想多年的富裕生活,好像还在半天云中,看不见摸不着。

1983年3月2日至21日,国务委员、国家体改委第一副主任薄一波来到重庆,国务院26个部门负责人随行。在潘家坪宾馆(今重庆市渝州宾馆),薄一波一行与四川省、重庆市的领导近200人,关起门研究20天,反复推敲,面面俱到。26个职能部门各自提交操作方案,全部文本摞起来足有半人高。

薄一波在作动员时说,党的十二大后,中央在改革开放上抓三个重点:以上海为中心,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山西搞煤炭和重工业基地;重庆搞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重庆在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两次成为直辖市。1954年,作为中央直辖市的重庆市撤销,并入四川省建制,成为四川省辖市,地位下降。重庆市负担大,四川每年上交10亿,其中重庆承担6亿。重庆市权限小,超过150万元的项目要送省里审批,国家投放的重点项目要与省里多次协商才能拿到。重庆没有外汇管理权,也没有进出口贸易权。

潘家坪调研会后,中央给予重庆一些特殊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有四条:第一,同意重庆在计划、企业管理、流通、财政税收、金融、劳动工资体制以及奖励制度上率先进行改革;第二,赋予重庆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重庆计划单列;第三,中央和四川省在渝企业下放市管;第四,扩大重庆市行政范围,将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管理体制。

这些政策为重庆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搭建了支持平台。

大胆闯、大胆试

然而,重庆遇到的第一道难题,是中央、省属企业下放到市里管理,此事相当复杂。

中央企业里军工占大头,50多个单位有10多万职工,固定资产占全市工业大约四分之一,产出却只占全市十分之一。这是由于中国转向经济建设,军品订货少、定价低,一支56式冲锋枪,指令性定价147元,做一支亏一支。央企里的非军工厂,情况也相当糟糕,重庆钢铁厂使用的轧钢机,居然还是清末洋务派大臣张之洞采购的“老爷货”。重庆的几家棉纺厂,长期使用抗战旧设备,产品没有竞争力。三线企业都在大山沟里,生产资料运输困难。某厂接待外宾,有位客人要上厕所,非马桶不用。厂办主任急中生智,专门派车将客人送回宾馆解决。

资金,成了企业的共同呼声。无奈僧多粥少,市里薄弱的财力,根本没法满足各方面需要。

新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廖伯康,是中央大学经济系高材生,老地下党员。身为重庆人的他,熟悉本市情况。在两级干部见面会上,他先讲重大意义,结尾的话却是点睛之笔。他说,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要争气,要用行动证明,重庆人是可以信赖的。

市长于汉卿,天津人,1946年参军,南下干部,先后担任重庆水泥厂、重钢一厂、重钢三厂、南桐矿务局领导,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说,解放战争时期,密集的枪炮声不容部队停下来,只能在行进中选择路线。现在也是这样,要在斗争中学会斗争,要做好服务工作,有事不论白天黑夜,都可以给他打电话。

重庆市政府在全国聘请了十多位顾问,均为经济理论界知名学者和专家,包括薛暮桥、袁葆华、蒋一苇、林凌等人。遇到问题就向他们请教,集思广益。

没有现成的道路,重庆市领导就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办法行事,“摸着石头过河”。市里决定,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朝阳性企业,鼓励其他企业以不动产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市领导说,要破除“一无内债,二无外债”的保守思想,借鸡孵蛋,有钱才能引进新设备,使企业升级换代,提高效益。顾问组也认定,借款之事近几年内弊大于利,几年后利大于弊。

市领导把军工企业的负责人请来座谈,开门见山地说:“你们有老本,不能等靠要,要动动脑筋,不造枪炮,可以造其他民用产品啊。各大厂有医院、食堂、供销社、小学校,如同一个小社会。过去为保密建高墙、闭大门,现在不行啊,要走出去看看,要学习。”

不久,大厂纷纷自报生产项目,有摩托车、汽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热水器等,全是适销对路的缺俏货,而且都尽快投产。

很快,从不知摩托车基本原理的嘉陵机器厂试制出“嘉陵牌”摩托车,价廉物美,轻巧实用。百年老厂长安机器厂利用自身优势,转产研制生产“长安牌”汽车,西部领先。

重庆市领导敏锐地认定,争取国家大型基建项目有利于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于是拿到了珞璜电厂、江北国际机场、程控电话、成渝高等级公路等项目。

这些项目落户重庆,李鹏、朱镕基、宋平等中央领导起了很大推动作用,重庆市领导则亲自跑去落实。市长于汉卿为江北国际机场项目数次跑北京,国务院、民航总局、国家经委、国家计委,都有他的身影。以至于国家计委的传达室师傅,看见于汉卿就开玩笑说:“哟,要钱的又来了。”

国家计委主管机场建设的副主任黄毅诚表示,2亿以上项目要拿到国务院办公会上审批,不好办。

去洽谈的重庆市经委副主任陈之惠灵机一动,说:“那您就按1.98亿给我们批了嘛,在您权限之内,缺口由重庆自己解决。于市长已经跑了好几趟。”

黄毅诚面露笑意:“那就1.9亿。”

就这样,原本排在西安、武汉之后的重庆,得以抢先修建机场。

重庆市计划单列,争得了经济发展的自主权。从1983年到1988年,重庆市使用外汇2.75亿美元,成交合同310多项,引进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20多个國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对一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重庆与法国图卢兹结为友好城市,从法国引进和尚山、梁沱水厂两套设备。嘉陵机器厂、长安机器厂与日本厂商谈判,引进先进的车型。重庆海关独立,广交会上有了本市的展区。

路就在脚下

历史没有给重庆指明现成的道路,更没有留下退路。在体制改革中,重庆遇到了各种问题,困难和困惑常常突如其来。

重庆虽然实行计划单列,但仍要依靠四川电网供电。一旦高峰期电力吃紧,四川就拉闸限电,重庆这边只好“停三保四”。为了缓解工业用电,重庆市与贵州省接洽,贵州省煤炭多,正愁销路,双方一拍即合。有了煤炭,重庆电厂增加装机,积极发电。

让永川地区合并到重庆,中央的意图是探索城市带农村的新路子,但未明确指出属于哪一级行政区划。永川地区有8个县,以农业为主,单是人事安排就很复杂。从团结出发,重庆市决定,将永川干部与重庆市级机关干部合二为一,对口同级安排,量才录用,人尽其才。实施中虽然有矛盾冲突,但永川干部基本上是满意的。

“嘉陵牌”摩托车试制成功,却因国家对摩托车实行准入制度,控制很严,不向其颁发许可证。正在北京参加国家机械委会议的陈之惠把握时机,打电话叫嘉陵机器厂火速送去几辆样车演示。因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嘉陵牌”摩托车刹车稳当,安全性能远超使用苏联技术的其他品牌摩托车,在场的中国机械行业的主管、专家眼见为实,一致同意颁发准入证。“嘉陵牌”摩托车获准批量生产,三年内年产量达到近20万辆,一度占据全国市场80%份额,并远销东南亚。

“长安牌”微型面包车由于排量小,也曾被拒之门外。几经波折,才得以获准。

过去,重庆企业吃“大锅饭”,没有积极性可言。随着改革大潮涌动,政策又允许,不少单位便跃跃欲试,一展身手。

重庆商业系统全面推行“四放开”:经营放开、价格放开、用工放开、分配放开。试点第一年,全市库存大为减少,仅重庆电扇厂的销量就增加30%。

重庆第一棉纺厂试行超定额计件工资制,考核产量和质量两项指标。工人工资分为两段计算:完成定额发放标准工资,超额部分发放奖金。职工当月就拿到了大约10%的奖金,个个喜笑颜开。

北泉挂面厂不仅奖励先进职工,也重奖质量管理人员,按当月职工实得超额工资平均额的80%发放奖金。经济责任制和企业管理改革的推行,使挂面厂一年的产量超出过去三年之和。

留真照相馆拟定“活分活值,以分计奖”的方案,将职工每天的工作量化:营业员统计开票金额;负责照相、印相、放大等技术活的职工,统计其完成的达标数量;月底公示不同的奖金额,解决了“大锅饭”的老问题。一时间,人们都在议论一个陌生而亲切的话题:奖金制。

建设机床厂工人周和平,从前为争夺涨工资名额,与人发生冲突。机床厂进行改革后,他放弃玩扑克、喝小酒的爱好,自愿站在机床前加班。他知道,一个月的奖金比他的月薪还多。“干一行爱一行”的口号,终于成为人们心甘情愿的选择。

经过五年综合改革试点,重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从1982年的67.2亿元增加到1987年的135.1亿元,年均增长14.1%,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基本建设大规模铺开,成渝铁路电气化工程全线建成,发电厂、特殊钢厂、西南铝加工厂新增设备,八一隧道、牛角沱立交桥、黄桷渡水厂、市医疗急救中心竣工。经济结构良性改进,农业与工业、轻、重工业之间的失衡得到了缓解。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对外开放呈现可喜局面,重庆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外资1.4亿美元,出现三资企业逾百家。职工收入平均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倍。区县经济加快发展,军品转民品生产旗开得胜。

改革带来国家、个人双赢的大好局面,继重庆之后,其他大城市也纷纷驶入综合改革快车道。迎着朝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开了气象万千的新步伐。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重庆市重庆
面对窨井
重庆客APP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5期)2022-07-20 09:54:06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3期)2022-05-23 05:11:42
前进中的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重庆非遗
在这里看重庆
今日重庆(2017年5期)2017-07-05 1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