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丹凤
童话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从童话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一、关注人物,在文本省略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童话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像小说那样立体而丰满,常常会有一些留白处。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的留白处展开想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童话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实现对童话文本的深度阅读。
如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一文倒数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玩耍。这时候,巨人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课文中并没有交代,写得比较简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此时的内心活动。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巨人的转变,而且在想象表达中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自然得到了培养。
二、关注情节,在文本延伸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阅读童话作品,学生常常会被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并随着童话情节的跌宕起伏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学童话时,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故事情节中所展现出来的可延伸处,引导学生想象,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间。
如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篇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一开始主要讲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小男孩,让小男孩剪了一段做风筝线,然后又讲了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遇到了鸟太太,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替代绳子给小鸟晾尿布。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梳理出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胡萝卜先生继续向前走着,还会发生哪些事情?”这样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从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中提炼出共性规律,再想象第三个故事的发生发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了自己的想象能力。
三、关注环境,在文本渲染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童话不仅有着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着丰富而又可感的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就童话作品中环境描写的意想不到处或者不可思议处展开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开头有这样的环境描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穷苦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开头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又黑又冷的环境,并且这一天还是大年夜,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在大年夜人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在这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读到这个地方,你会想些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想象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思维逐步调整到与作者创作时的情感频率上,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作者笔下小女孩的凄苦命运。童话是作者基于自身生活的认知而展开的幻想,教师紧扣童话文本环境描写的极力渲染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对童话的理解更深刻。
在童话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童话奇妙的基础上,要找到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培养的切入点,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