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村发展编年史的记录者与新时代农民的代言人

2023-05-30 10:48陈平辉
创作评谭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说时代文化

陈平辉

汪伟跃是一位勤奋的教師作家,他的又一部长篇小说《畲乡村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1年)问世了:小说时间跨越1960年代到当下六十多年;空间从浙西至赣东两省乡间;事件从跨省移民、移民新村建设、乡村扶贫到乡村振兴;人物以畲乡女村干部为主角。这部小说的亮点,特别值得我们以文学社会学的参照坐标和现实主义的审美视角予以观照。

从当代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的嬗变来看,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文化人纷纷涌入城镇,留守在乡村的农民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代言人。进入21世纪来,一些稍有文化的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后,他们对自身劳作、生活与心灵的感受较为深切,还能写出一些作品发表;加之一些城市文化人或作家与农民工在城市空间上的近距离接触,因而也出现了一批农民工叙事作品。但乡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为主体的农村人口,其心灵世界与乡村建筑、学校、田野的荒芜相伴,被文学冷落,偶有一点篇什发表,也多被伤感或苦难的叙事基调笼罩。站在当代文学史的视角看,乡村文化代言人一度消失了,文学叙事中的乡村叙事衰微了。然而,随着党和国家政策舵把的及时调控,从“精准扶贫”风帆的扬起,到“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时代的画卷翻开新的一页。汪伟跃自己就是浙江移民,有着从一个省的乡村跨越到另一个省的乡村的人生经历;他长期的师范学校教师的身份,培养的弟子多在乡村中小学任教,有许多渠道获知乡村的人与事;他的文学创作也一直关注着农村社会底层普通民众。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作者经常自费下乡采风,有时一待就是十几天。在担任市作协主席后,他更是组织作家到乡间、到山野采风,这正说明他有一颗贴近田野、乡村与农民的心,因而也能很接地气地捕捉乡村的风俗、风情与风貌。一个时代问题的存在与解决总是变动不居的,贫穷需要财富,无助需要抱团,虚弱需要力量,困倦需要安宁,年轻需要成熟,衰老需要恢复青春……因而每个时代都必然会开列出自己的叙事文本。汪伟跃的《畲乡村嫂》正是抓住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乡村农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侧”,陈述与诠释这个时代旋律新的转身与突破。新时代的农村与农民,迫切需要更多作家谱写这种飘扬着泥土芳香的文学佳作问世,因为对千千万万农民产生吸引力的文学就是对他们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提供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服务。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担当的作家,其身后总是站立着千百万个个体,心中总是关注着千百万人的命运,心灵贴近着他们的冷暖,笔端自然涌流着千百万民众的故事。这种为千百万人记录与发声的文学追求,也显现在作者一以贯之的朴实的语言风格中,即便是在引用古诗词与戏剧歌词时,都是明白晓畅的。这种叙事文体,也特别适合于千百万乡村普通读者的阅读和接受。

一部好的小说作品,往往是时代与历史、社会与人生、政治与人性、向往与追求、问题与价值的投影。这部小说立意高远,主题切入点富有时代亮点,从畲乡少数民族农民支持国家建设大局的需要而迁徙,在家庭红色传承下,勤奋劳作,种族团结,白手起家。由竹草房,到干打垒,再到砖瓦房,最后到三层楼的小洋房;从生产小队,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村集体经济发展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的成立。作品成为见证着中国农村建筑与农民生活演变的六十余年的编年史。通过一名少数民族女村干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而痴心不改的性格雕塑与执着奋斗的历程描述,彰显了党和国家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以移民乡土情结为音符,弹奏出人民至上的嘹亮旋律。

《畲乡村嫂》的小说标题显示出作家的笔端,有如捕捉人生价值的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示和留下了一幅幅清秀而意味深长的人生画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有独到个性的人,一个时代养育着一群有时代特质的人。小说主人公蓝英妮的父亲是军队“南下”干部,她所属的民族是经历过多次迁徙的少数民族,其村庄最终落户安居地是红军时代方志敏所带领的赣东北红军曾经闹过革命的地方,她的童年、少年时代又受革命现代京剧影响颇深。人类与个人成长的特有现象显示出特有的轨迹:人们喜欢听故事、看戏剧表演、读文学作品,并往往从自己周围或阅读文本中的人物中选择和吸取了角色;人的童年开始就伴随着角色扮演的游戏,扮演父母、英雄、教师、医生、武侠、法官、国王……民族祖辈的团结互助、父辈的无私奉献、戏剧艺术形象的奋斗进取等文化根脉的传承与精神琼浆的浇灌,使主人公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有一种精神共鸣的冲动与角色扮演的理想。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个性是由他们已经获得的角色认知与认同而构成的,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其他社会成员的角色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员。蓝英妮在经历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自我发展后,还能不忘来路,不忘家乡,难舍乡亲;并在就任村委会主任时,宣布自己就是“嫁给了村委会”,决心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慷慨奉献给村里的乡亲与新家乡的建设。其性格的心理逻辑与精神谱系所具有的社会性,正显现出这个“自我”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一代受过新中国文化洗礼的年轻农村人,通过吸收了众多别的“自我”而建立的社会角色与担当。作品中“角色扮演”这一独特“寓言”,恰好揭示并呈现了文学的人文价值规律。一部好小说的价值是会产生共鸣的。这种共鸣来自生活又返回生活,并以新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振荡、心灵浸润、文化判断又弥漫于生活。这恰恰是这部作品人物形象塑造别具一格的新探索。

当然,好的小说作品往往因遵循艺术的辩证法,通过矛盾与问题二律悖反的揭示,进而显现出强大的思想与审美的艺术张力。《畲乡村嫂》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贫富差别一度扩大、乡村文化与生产一度衰微、留守老人与儿童精神孤独等现象和问题,若能有一些细腻生动的揭示,更能显示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这场让全人类注目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伟大工程的必然与必要,也更能显现文学张扬主旋律的历史厚度与宽大的艺术“场”力。

《江西日报》在介绍这部小说时指出:“在这部小说中,每个故事的要素构成,每个人物的情感生发,以及故事的环境氛围,都极力按照‘文艺是具有真善美永恒价值的经典文艺,是流淌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民族文艺,是彰显时代精神风貌的时代文艺,是表达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情感、满足人民需求的人民文艺的要求去营造,起到了弘扬主旋律、展示人物动人的内心世界、激励人们努力奋斗的作用,也满足了读者对文本内容丰沛、可读性强的阅读期待。”

《畲乡村嫂》吸引着我们的眼光,牵引着我们的情感,也启迪着我们不忘来路,激活了我们奋斗的动力,值得一读。

(作者单位: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小说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