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的探索

2023-05-30 10:48张清彦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实验班学校课程

张清彦

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发展性、潜在性、优异性、才能外显性和行为超常性,需要有利于成长的特殊环境和培养机会。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输送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特别是国家提出要加大“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对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实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

美国著名英才教育专家约瑟夫·兰祖利提出了“三环英才理论”,即英才所具备的三大特点: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对任务的执着精神和创造力。这里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不是简单指人的智商,还包含了多种能力,包括好奇心和持续的求知欲。对任务的执着精神不仅仅指的是勤奋,而且指对某些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好,对自己的任务确立高标准,是一种献身实践、一定要完成任务的态度。有创造力的人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关注的问题与传统的看法往往不一致。英才身上的这三种特质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行为和成就。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样适应上述理论,我们一方面要寻找高于平均能力的人,同时又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经历或者机会,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对任务的执着精神。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国情,应从小学阶段发现和选拔。

二、学校的主要做法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在2012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创新实验班”,旨在通过实验班探索實现从个体到群体、从校内到校外、从集中到分散、从短期到长期的人才培养途径,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及学生评价改革,为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有益的探索,也为学校高中人才培养与机制创新打好基础,同时又为高校人才选拔提供可资研究的课题。通过不同学段贯通融合、缩短学制、美国半年交流学习等方式,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学生的选拔:通过初试、复试、面试、智商测试和试读等环节,每年确定100名学生组建创新实验班,实施“2+2+1”培养模式,即两年初中课程学习、两年高中课程学习、一年高中大学衔接课程学习。

(二)培养目标:培养有远大的理想、有宽厚的人文素养、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独立人格、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有健康体魄的行业领军人物。

(三)教育教学原则

1.让学生的奋斗目标有高度。关注和引导学生要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科学家传记,让他们成为自己幸福,同时也能为别人带来幸福的人。特别注重学生感恩他人、回报他人能力的培养。

2.让学生的思考有深度。在课堂上,老师们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热情,细心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独立地、沉静地、深入地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给学生布置综合性、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方面,我们尝试改变评价形式,在试题的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注重考查学生整合信息、分析信息、表达观点的能力。

3.让学生的眼界有广度。针对不同学段,在初中开设了“成长增益”课程,包括成长课程、阅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自然体育课程等,注重学生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特别关注学生心智的和谐发展。在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跨学科实践课程,打好国家需要的“强基计划”基础,利用学校国际交流的优势平台为学生创造开阔视野的条件。

三、建立拔尖学生贯通培养渠道

对拔尖学生的培养,各地和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对于生源基础好、师资条件优越的学校,可开设实验班,并将实验班的成功经验应用在其他班级。或采用教学班、行政班双轨制。根据“双减”要求,不建议成立课后班、周末班或专门学校。

目前以学业纸笔考试为主的选拔方式显然不利于拔尖学生脱颖而出,对于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需要早发现、早培养,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心智、耐挫力等非智力因素,建立不同学段有效衔接和必要的“直通车”机制,避免出现“一刀切”或“齐步走”,用一套试题来选拔拔尖创新学生。当然,针对拔尖学生选拔需要有科学、合理及有效的评价方式,并以此引导上游学段人才培养方式。

四、融合育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为了蹚出一条培养杰出人才的新路子,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超越了之前简单提倡素质教育的普遍做法,提出了“三个结合”的培养模式:

结合一:把学生的学业追求和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人才。

学校建成了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钱学森生平业绩展览馆”,开设了“走近钱学森”课程,开课地点就设在该馆,目的是要用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和业绩,激发学生继承钱老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以及投身科技、报效祖国的情怀。同时,学校还培养了一批学生讲解员,强化道德体验和自我教育。

学校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分九大类:国家总体安全、传统安全、政治与文化安全、经济与资源安全、社会安全、科技与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和时代使命与担当等,邀请国家安全委的专家来校授课。学校开设模拟政协课程,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学生撰写的模拟政协提案连续7年被提交全国“两会”,得到国家部委的回复,并催生了相关惠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2016年提交的《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被编入教育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

结合二:把书本知识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培育具有学术潜质的人。

瞄准科技发展新动态,结合书本知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创造,挖掘学生科技创新潜力。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华为杯”科技节,既是课程的学习,又是成果的展示。活动全员参与,历时一个月,让学生用双手触摸科技,用心灵感悟科学。2021年1月,央视频“芝麻校园行动——送给深海的礼物”直播走进学校,向全国观众提供了一场科技与艺术的盛宴,展现了学生科技节中的精彩项目和艺术社团的精彩演出。这场融合了科技与艺术的直播活动,点燃了高新学子的梦想。学生们都说,这是成长路上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结合三:把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学段结合起来,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利用高新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建立起了全学段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在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管理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渗透和整合。同时又以高新一中为纽带,于2008年和大学共同进行“高中—大学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生进大学实验室参与实验研究,大学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开设;将美国AP课程、英国课程引入学校。陕西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春笋计划”、国家“英才计划”为中学与高校及研究机构搭建起贯通式人才培养的平台,十年来,学校百余学生参与该项目。

五、建立高水平师资团队

学校虽地处西部,教育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近几年吸引了30余名世界著名高校毕业生来校任教。学校拥有一支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一流学术指导教师团队,可以为有数理特长的学生提供最好的理科学术指导和人文素质培养,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合作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开设设计思维课程、加入清华大学钱学森班暨深圳零一学院、加入清华大学面向全国重点高中开设的人工智能衔接课程等,为拔尖创新学生发展搭建更高平台。学校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携手,合作开发启动“明日科学家”科普联合培养计划,让学生和科学家一起做科研。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实验班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